看電視連續劇《經山曆海》
文章來源: 曉青2021-04-21 10:19:41

《經山曆海》是一部31集的電視連續劇,是繼《山海情》、《江山如此多嬌》之後,我看的又一部扶貧劇。

這部劇開播於去年年末,一直看到有推送、評論,都說很好。於是我也看了這部劇。

這部劇的故事是從在區政協工作的吳小蒿,她報考了膠東半島楷坡鎮副鎮長,她上任之後,來到了貧窮落後的“石屋村”,在這裏,她經曆了這個村扶貧工作中,需要搬遷、要拆除有安全隱患的小冷庫、要為這裏招商引資保護古村落文化、整改安瀾村落後小碼頭、為漁民在網上推銷滯銷的海產品、建立漁業海洋牧場等等一係列的工作。

來這裏之前的吳小蒿信心滿滿,對改變貧困鄉村充滿了自信,但實際工作中的困難和挑戰,讓她每每感到了措手不及,在困難、困境麵前,她有著執著、有著一腔熱情,但現實是殘酷的,她麵對的不僅僅是貧困生活中的眾鄉親,還有與她工作方法,扶貧理念不同的鎮長等很多基層幹部。

很多人隻坐在辦公室裏聽匯報、布置工作,先來的幹部以為自己有經驗,當地的幹部更是對剛剛下來的人不服氣。

不少幹部雖然工作能力很強,但工作方法簡單,對農民利益的保護和對他們意識的遷就,多於了為扶貧而極力讓鄉村改變的原則。

這些衝突,擺在了一個女副鎮長,一個年輕的扶貧幹部麵前,給她帶來的壓力是空前的。而吳小蒿的家也在這個鎮上,父母姐姐都在當地生活,家裏的祖上祖墳還都在這裏。

在為了改建貧困鄉村的過程中,要讓村裏墳地搬遷,吳小蒿跟家人有了隔閡。

因為她常年在外,沒有時間陪伴愛人、女兒,使得家庭關係發生了危機。

吳小蒿,雖然對扶貧工作充滿了熱情,有著一腔要讓貧困鄉村改變麵貌的熱血,但麵對如此殘酷的現實,她也有過退縮,在愛人提出離婚要求的時候,她也想過回歸家庭,放棄這份公公極力推薦,認為能為此往上走一步的工作。

鎮上的書記周斌,是一個肩負重任,有能力有擔當的幹部,在長期的扶貧工作中,積勞成疾,最後癌症轉移,不幸去世。

他對吳小蒿工作的支持、對她工作能力的肯定和對她的挽留,還有鎮長賀收成,他愛人為了支持他的工作,擔負了所有的家事,因長期患病沒有及時就醫治療,等發現就晚了,在孩子還沒有成人的時候就離開了他們。

他一邊要又當爹又當媽,一邊還要繼續艱苦的扶貧工作,雖然他工作方法簡單,對吳小蒿的很多想法都有看法,但對於工作上的配合,他一直在努力去做。最後他們成了很好的搭檔。

他不僅僅幫助了吳小蒿也改變了吳小蒿,使得吳小蒿最後決定留了下來,更堅定地做成了一個扶貧的好幹部。

周斌去世後,賀鎮長擔任了書記的職務,而吳小蒿成了鎮長,沒有了周斌書記,賀成收跟吳小蒿成了直接的,沒有人再能在中間調節的一對幹部,經曆了時間的磨合,他們最終達到了工作上配合的默契。

而這時候,吳小蒿接到了調令,她要調走了,這次她將要成為賀成收的上級。

扶貧工作是我們這十年來的一項重要工作,它通過大家的努力,使得貧困的鄉村改變了麵貌,徹底擺脫了極度的貧困。

去年宣布,中國的扶貧工作取得了全麵的勝利。

貧困鄉村的改變,不是單單那點錢,送點物質那麽簡單的,即便派去扶貧幹部,派去技術人員,幫助鄉村改變落後麵貌,也不是輕易能達到目的的。

中國的農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源地,聚集地,無論好的不好的,都在那裏紮根很深,真可謂根深蒂固,難以改變。

吳小蒿當上了副鎮長,她父母和姐姐都非常高興,尤其她爸爸,為了支持女兒工作,一直是很積極配合的 。

村裏有片墓地,包括吳小蒿的爺爺也葬在這裏,當扶貧工作需要搬遷這塊墓地的時候,村裏人都不願意,甚至非常抵觸。

最後大家都看吳小蒿爸爸的表現,而吳小蒿的爸爸也不同意遷走祖墳。這使得吳小蒿的工作非常難做。

吳小蒿的愛人,擁有一家物流公司,原來負責鄉下海產品運輸,受益很好,扶貧工作需要改建落後的小碼頭,使得吳小蒿的愛人失去了工作,公司也不得不停止運轉。

他成了家庭婦男,每天照顧孩子,照顧家。母親為他焦慮,父親卻支持兒媳這份工作,因為他覺得這是有前途的工作,半途而廢就耽誤了前程。

吳小蒿在猶豫中堅持著自己的理想,要想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但當她遇到實際困難的時候,尤其是愛人一次次嚴肅地要求她回歸家庭的時候,她也有過動搖。跟周書記、跟賀鎮長都提出過要辭職回家。

賀鎮長雖然知道自己做不了吳小蒿的主,但他心裏不情願讓吳小蒿走的時候,還是答應她可以回家。如果不是周斌書記的挽留,如果不是周斌書記的去世,吳小蒿估計也就提前回去了。

吳小蒿和愛人感情非常好,當時兩人頂著家裏的壓力成婚。女兒的成長需要媽媽的陪伴,吳小蒿非常清楚,但走上扶貧工作這條路,當她看到貧困的鄉村在她和那麽多基層幹部的努力下一點點改變著的時候,她舍不得放棄,所以,頂著各種壓力,她一直在努力。

中國的扶貧工作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真的非常不容易,國家拿出了6錢多萬億的資金投入到扶貧工作中,排出了3百多萬的扶貧幹部,親自去參與扶貧。

很多扶貧幹部永遠地留在了扶貧的鄉村,也有很多扶貧幹部犧牲了自己的家庭,也許他們完成了幾年的扶貧任務後,能提個一官半職的,但對於他們的付出來說,這些都無法補償他們的付出的。

因為扶貧不是我們看到那樣簡簡單單地去為鄉村送溫暖,送物質,送錢。而是要實實在在地幫助他們改變鄉村的麵貌,徹底擺脫貧困。

這樣的工作如果不去實際地做,永遠不知道有多難。貧困的鄉村有著自己固有的傳統觀念,要改變麵貌首先得改變他們的觀念,談何容易?

許多人都覺得要尊重鄉親們的意願,但實際工作中,如果那麽做,永遠改變不了那兒的現狀,也無法真正脫貧,更談不到致富。

扶貧幹部的委派不是一件說告訴他們回來有機會升遷那麽簡單的,幹部本身的素質,思想覺悟決定了他們的能力和能堅持的時間長短,年輕的幹部、中年甚至老年幹部和科技人員,不僅僅麵臨艱苦的工作環境,剛要麵臨著不肯改變的窮鄉親。

這是一個非常難以麵對的困境,要自己適應還要讓別人改變,談何容易。

一份責任、一份責任心,對於一個幹部非常不容易堅守。而堅守就需要付出,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沒有這樣的幹部,改變是不可能的。

靠空喊口號,靠什麽我呐喊過,奮鬥過,那都無濟於事,革命需要像李大釗、陳獨秀、胡適以及陳獨秀兒子們那樣舍得拋頭顱灑熱血。

革命勝利了,建設我們的國家同樣需要有人犧牲,這種犧牲不是你跟別人對立,跟別人不一樣,而是要像扶貧幹部一樣,深入鄉親們的每一家每一戶,跟他們一樣地生活工作,還要為他們而工作、生活,漸漸地改變他們的思想,要有足夠的付出,去讓他們認可你的付出,看得見你付出帶來的改變。

這不是誰都能做得到的。

上下都一樣,都有很多幹部想當然地在工作著。

貧困的鄉村裏貧困的鄉親都有著他們的感情,那種無私的,那種淳樸的感情,是他們一代代人賴以生存的根本。也正是這些樸素真摯的感情,讓扶貧工作最後能得到認可,取得成績。

扶貧工作中人和人之間產生的那些感情,也是這部劇的一個重要情節。一次救火當中吳小蒿為了救人奔入燒著了房子,結果人沒救出來自己也昏倒在火海裏了。

鎮長衝入火海拚命救出了她們,使得吳小蒿對鎮長有了感恩之情,扶貧年輕女幹部郭默喜歡上了賀鎮長,但賀鎮長不能接受她,她以為賀鎮長是喜歡上了吳小蒿,兩人產生了誤會,這使得吳小蒿的愛人也對賀鎮長有了看法。

最後,郭默離開了扶貧村。

慕平川這個人,是鄉村扶貧工作中的一個重要人物,他擁有這小碼頭,也擁有冷凍庫,鄉親們靠著他維持生計,他對大家也是一直在默默地扶貧。

當扶貧工作需要他拆除小碼頭、拆除冷凍庫的時候,自然他無法接受。賀鎮長一直跟他關係很好,所以,最後的工作都是賀鎮長和周斌書記做通的。

花鼓爺爺是村裏的老人,當洪水來襲,他不顧命地要把自己牆上的黨旗和獎狀、獎牌拿著,這舉動感動了來救他的吳小蒿。她聽花鼓爺爺講述了放羊邊上那個山洞的故事,那裏曾是抗日部隊藏給養和傷員地地方,村裏人當年為了保護這個山洞不惜一切代價。

吳小蒿決定把這裏當成紅色旅遊點,為扶貧做貢獻。

吳小蒿的父親,為了支持吳小蒿的扶貧工作,付出了很多,轉變了自己不願意遷祖墳的老觀念,帶領鄉親們一起支持扶貧,支持搬遷。雖然為此打了女兒,但他的轉變給扶貧工作帶來了很多支持。

賀鎮長的兒子賀錚也是經曆了從不理解爸爸,到支持爸爸,關心爸爸這個成長過程,從小失去媽媽的孩子,希望得到爸爸的關愛,但爸爸是鎮長,是扶貧幹部,沒有時間管他,關心他。在家、在兒子和工作之間,賀鎮長付出了很多很多。

兒子最後參軍離開了家。賀鎮長雖然百般不舍,但也沒有阻攔兒子。

這部劇的所有演員,都演得非常棒!包括村裏的傻聰。

一部劇,演員能不能全情投入,是要看故事的真實性強不強的。能不能以情動人、以真實感人的。這就像我們有些人空喊口號,喊得再響都無濟於事。

實實在在地做了,變成真實的故事演了,大家都能感受得到,都能體會得到。

像周斌書記、像賀成收鎮長、像吳小蒿副鎮長,他們的言行沒一點一滴都帶著真情,他們沒有一次說我付出了,我奮鬥了,我心目中的鄉村應當是什麽樣的,他們在實實在在地做著,付出著。

周斌書記付出了生命,賀鎮長的愛人付出了生命,吳小蒿頂著失去家庭的壓力,一直堅持著工作。

她在為了支持村幹部去北京打工,把他的智障哥哥傻聰留給村裏照顧,當村裏沒人肯收留的時候,她把傻聰帶回了自己家,還帶著傻聰不肯放下的一隻大鵝。

這些舉動非一般人能做得到,而吳小蒿做到了。這跟那些前呼後擁穿得樸素一點的幹部出來走走,看看還要自吹自擂的相比,還不知道誰更應當值得讚賞嗎?

這種劇真的應當多拍一點,多給大家展示一些真實的,實實在在的那些普通幹部再做的點點滴滴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故事。

《經山曆海》,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