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裏的感悟
文章來源: 曉青2019-05-06 10:04:29

總想跟年輕時候一樣,想幹嘛幹嘛,想怎麽作就怎麽作,然後累得不行,睡一覺起來就恢複精神了。可惜年齡不饒人,現在沒過去那本事了。

沒有很久以前,我可以一口氣逛六個小時店,回家後接著幹活,尤其是做飯。累不累?累,但沒有幹不動的感覺,隻是覺得挺累的,僅此而已。

現在逛街沒有那麽大的興趣了,需要的時候去,不需要的時候根本不去,逛起來也沒有那麽多力氣可以逛那麽久,心裏一直在想,得趕緊回去,留著力氣還得做飯呢。

去公園玩也一樣。

我家離植物園不遠,原來也去,但那時候沒有拍照片的習慣,走走看看就是了。後來老公喜歡攝影了,我們就買了植物園的年票,一張年票兩個人,一年65塊錢美金。否則每次一個人要12塊。所以,如果多去還是年票劃算。

說到年票,也別買多了。一段時間我們去動物園覺得挺好的,也買了年票,一張80,虧了,買完年票就沒再去過。動物園離家比植物園遠點,再就是,你經常去植物園也就沒有時間再去動物園了。

我們這裏的植物園全美國評選第一名,花草漂亮,多,景觀也年年增加。捐款的人也多,我們買年票的時候,每次都捐點錢,不管你捐多少錢,都會收到一封熱情洋溢的感謝信,然後還告訴你,用這封信可以年末的時候抵稅,我經常到時候忘了說,要麽就忘了帶信。植物園裏好多義工,年齡都挺大的。美國人做義工的習慣真好。

等我將來有時間了,我也去植物園做義工。老公說如果那樣,也許他能不用等開門就進公園呢。光想借我的光:)

今年的春天來的特別晚,倒春寒也很厲害,花開得晚,樹葉出來得也晚。

前年我家門前那棵大梨樹裂了,請人挖掉,去年又種了棵新樹,一挖一種的花了一千多塊呢。到今年6月份新樹種了就一年了。新樹保活期限是一年,眼看著到一年了,這新樹也不發芽,是死了還是沒死啊。

那天我折了折樹枝,是軟的,說明樹沒死。但還是期待它快點發芽。終於上周末看到它發芽了,算是放心了,不然事兒又來了,還得找人家公司論長短。

以前找人麻煩特別不當回事兒,拿起電話爭辯爭辯不覺得累,現在一想打電話爭取點啥就先累了,很多時候就想是不是值得,能不能不打。這是不是老了。

最近看《因法之名》看到李幼斌演的葛局長,他每次批評他女兒的時候,都說:“葛晴,你能不能有點出息... ...”嗯,現在一想,我這也許就是老了凡事兒都打退堂鼓了,這是不是沒出息:)

我家的草地自動噴水,有一個外邊的開關滴水,好幾年前我自己換過,這次我又去買那個小開關,16塊多,結果那人給我拿錯了型號,要退的時候,在離我上班近的地方也有這樣一個店,我去退,碰見那人折騰半天說這是9塊,要是過去,我就讓她找個明白人過來看看,肯定就退了。我一生氣連跟她說建議都懶得說,拿著就走了,回家那邊的店一句話都沒說就退了。

你說收個錢,退點東西的人都得有點技術才行,是不是人還是有差別的呢?

現在大麻成了合法的東西,不少人哆哆嗦嗦的還在工作,原來還有點不那麽理直氣壯的樣子,現在就不一樣了,遇到這樣的人,有了弄不清楚的,我是轉身就走的,不然太浪費時間了。

那天,一個國內的朋友,女兒要出來留學了,跟我聊起來美國。我建議她最好找個相對安全點的城市讀書,包括最重要的是要遠離那些容易沾毒的地方。

有些東西也許真的能用,但是給明白人用的,是給病人用的。沒有任何東西是適合所有人的,而這個世界上明白人太少了,你說我傻我肯定不願意接受,但你讓我說自己明白到什麽程度,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我不會去嚐試某些東西,就像我一直警惕的,不會去做新產品的大白鼠。

因為人不能過於自信,不能過高地估計自己。如果人能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的話,就沒有那麽多悲劇了,當然也許也就沒有那麽多的奇跡了。

《因法之名》中的葛晴、鄒桐她們是閨蜜,但兩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個有理智,而另外一個就不行了。麵對相同的一個人許子蒙,你說葛晴是執著嗎,是有心機嗎?我覺得都不是,至少不完全是。她就是作。我還沒追那麽遠呢,最後她好像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讓許子蒙險些又遭受他爸爸被冤的老路。

每個人對相同的事物認識都會不同,旁觀者清說得就是這個道理。多數人都會想當然,也會堅信自己的判斷,然而又有多少人真的判斷對了呢?因為當你判斷一件事情的時候,會受很多因素的幹擾,自己也會因為自己的局限性,影響自己的正確判斷。

《因法之名》是一部非常好的劇。不僅僅是因為根據真實的故事編的,也因為它塑造的那些人物非常有代表性。

每天的看劇、聽書,還有瀏覽別人的文章,都會給自己帶來不少的思考。這個過程應當也是學習的過程。我很喜歡。

昨天去植物園拍花,鬱金香開了也要敗了。拿的是索尼小相機。這個相機拍人,拍景兒我比較熟悉,拍花兒不太熟悉。

但效果還算不錯,下次會更好了,因為習慣用大相機用微距,這相機就怎麽都覺得不習慣。

選幾張我喜歡的,跟大家分享!

祝大家新周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