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莊祖鯤和他的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
文章來源: 山哥2012-12-31 01:31:06

 

 

 

略談莊祖鯤和他的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

 

 

 

莊祖鯤博士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華夏學人。他出生於台灣,畢業於台大,留學美國西北大學,獲化工博士學位。學成後回台,任台灣工研院化工所高級主管,是當年台灣化工科技的領軍人物之一。莊祖鯤也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在緊張的工作之餘,他也在台灣多年傳播基督的福音。

 

198964事件,對寶島台灣產生極大衝擊。許多人由於殘酷的現實心灰意冷了,可以肯定的說,90年代李登輝等推行去中國化成功,與此有必然關係。可是這個時候莊祖鯤默默禱告:主啊!我在這裏,請差遣我!我立誌為苦難的中國,為全世界的中國人付出我的餘生。

 

他毅然放棄了如日中天的化工科技事業,在年過四十之後再次赴美,就學於芝加哥三一神學院,獲比較文化學(Intercultural Studies)哲學博士學位。後任波士頓華人聖經教會主任牧師。

 

餘觀今日國人,對中國文化存在兩個極端:部分人認為中國文化完美無缺,無須再次大規模吸納基督教文化;另一部分人則認為,中國文化一無是處,需要徹底清除後全盤西化。

 

莊博士以華夏兒女赤子之心,學者嚴謹的治學態度,認真研究了基督教餘中國文化融合之道。下麵這篇文章,就是他的一部分研究心得。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之會通

莊祖

 今大悔文學的出文化界悔意的萌生是中國社會一大奇跡。

  基督教自利馬竇算起已有四百年之久。如以文化更新的、承、、合四個段而言目前屬從段。因此找基督教與中國文化會通的交會點現階段首要的工作。基督教思想與中國文化在問題的確有十分不同的看法但異中有同不是完全沒有交會點。而有關於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對話述先、杜明、、梁燕城等多當代海內外的學者都曾從不同的角度來討論這問題。但不而同地都強調兩個最重要的課題一個是有關於人性另一個有關於

  一、人性

  中國的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的思想人性有一種樂觀所以述先認為儒家是在布一種世的福音。王峙在《比》一詳細分析中國人性展。並指出孟子的性善後來如何成儒家思想以及中國文化的主流思想。甚至佛教入中國後也不得不與性善有所妥調於是生了所生皆有佛性心性種佛教的心性固然是中國佛教的核心思想卻非常可能並非原始印度佛教的思想而是佛教了因中國性善的思想乃以意的方式所自的新念。

  但是也正因佛教的附和性善的人性在中國被大大地強化了。然而政通認為人性本善特別與基督教比起來生命的體會毋寧是膚淺的。因儒家對現實人生的種種罪未能有深刻的剖析。因此種儒家性善的道德思想生活安適、痛苦少的人適合而有效生活變動幅度大且也有深刻痛苦經驗的人得無力。當代佛教大都慨歎說佛教似乎都是在歌舞昇平的太平盛世才大行其道似乎把禪修視為繁忙人生裏的清涼而已

  因此政通不能不個複、焦不安的代社會傳統性善道德信念是否能足夠們還一步追對經曆過十年文革浩劫的人人性本善論調能否解釋這空前的人是如何生的

  相基督教調原罪使得性善多中國人下意地排斥基督教。但是文革十年浩劫的悲之後原罪的概念可幫助我們認識人類罪的真相。因此卓新平指出今大悔文學的出文化界悔意的萌生是中國社會一大奇跡。然而正代表中國人由痛苦的心路開始人性有一種新的、深入的悟與體

  可是多當代學人原罪仍有不少需要略加明。首先基督教的原罪並不等同於荀子的惡說。因基督教一方麵強調所有人類陷溺罪中無法自救的事但又同肯定人類原來是依據神公和慈的形像而造。前者似乎接近惡說而後者又類似性善。梁燕城曾指出孟子的性善是指人的心性本體也就是人的反之荀子的是指人的具體本性也就是。如依此分析儒家所基本上與基督教所略同。因此在我看來基督教人性本善人性本之爭的看法是人性原本人性亦本會

  其次基督教所強調Sin),並非作奸犯科的罪行Crime),而是偏離神完美形像的罪性Sinful Nature。因基督教的個字在希伯來文與希臘文中均指射不中的之意。話說在聖是指人沒有到作有的這標準正是神自己。所以《羅馬書323節說世人都犯了罪缺了神的榮耀。念與儒家人非聖孰能無的看法也很接近。而儒家所近乎於基督教所敬虔之人Godly Man

  在這樣新的理解下原罪不但不應該中國人接觸基督教的腳石反而應該會成基督教與中國文化一個新的交會點。不如此罪的深刻體能夠生高度的自省精神悔意從而到真正的自由與生命的更新。

 述先固然不同意儒家思想人性有膚淺的樂觀的看法但他也認為儒家思想需要通基督教人性不同域的刺激掘出儒家傳統內部人性黑暗麵的照察並加以一步的才能夠代人所麵的情況有所把握而予以有效的

  所以人性的再思考將是未來中國文化脫胎骨的一個新起點。而在方麵基督教的原罪悔意中國文化提供人性極有深度的新的化點。重要的是在中國文化中也並非沒有類似的體會。若能不地重新檢視促成中國文化的再造。

  二、

 涉到的重要問題包括神是否存在、造以及超越等重要的問題。其中超越對現代社會的人生影響最大在基督教與中國文化會通的史上也是衝突最大、爭最多的問題因此特別需要詳細討論

  如所周知中國文化一向比調內在超越的途徑來自我提升的目的。因中國人喜調是儒家的或是道家的或是佛教的佛性都內在於吾人的生命之中不假外求。至於修養的方式儒家提倡先內聖然後外王的方式認為人人可以成為堯佛教調明心之法認為人人可以成佛道家照內心之法人人可以成仙的目的。因此三教都是提倡一種自力拯救式的宗教細節雖有差異大體上卻是極相似的。

  但基督教卻與儒道三教大相調外在超越粹的超越。因基督教認為造世界的神本身不屬於個世界神學家巴特Karl Barth認為神是絕對的他在Wholly Other。因此神是超越我的範而且他是用的方式向世人通。人能夠感受Apprehend到神的存在及作卻不能全然掌握Comprehend神的心意。而且人陷溺於罪力之下是無法自救隻有借助於外在之神的救他力式的拯救

  所以乍看之下基督教與中國傳統文化幾乎是互不相容、彼此立的兩種思想體係。前者求外力的拯救後者卻認為靠自力就可以成聖。基督教強調神是至大、至上的是存在於人心之外的但宋朝朱熹則謂天道無外此心之理亦無外唐代禪師馬祖道一也主心外無佛自心是佛佛外無心。基督教重神的儒家和佛教看重人的。凡此種種兩者似乎有會通之道。牟宗三甚至認為基督教若不改自力教就永無法在中國立足。

  其若仔細觀超越方麵基督教與中國文化之也並非沒有交會之隻是需要下功夫去正確地了解基督教的精意時對中國傳統思想有深刻的反省才能看出其交會點。

  事基督教真理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二律背反性Paradox或稱話說基督教的往往是以似非似反的表方式來敘述。未深入了解的人就常常隻知其不知其以致於解了基督教。茲略數例便可理解。

  譬如很多人基督教有他世儒家卻肯定。其基督教沒有佛教卻強調此一生因此基督徒特別重在有生之年如何善用自己的光陰、錢財世助人的事上。當然基督教也的確強調來世賞罰來世賞罰卻是以今世基準的。

  所以調來世的基督教在社會改革、慈善救、捐興學上的比一般社會大高出是有目共睹的。反倒是肯定精神的儒家正如政通指出的卻逐失去了救世的不是存著學而的私心就是受佛道兩教的滲透漸轉為出世了。

  若從二律背反的特征去看基督教就可了解基督教乃是以外在超越的方法來使人脫胎骨得到生命的更新再由新生命來內在超越成聖工作。神既是絕對的他在但同他又與信徒為臨Mutual Indwelling),正如耶門徒們說在我裏麵我也常在你裏麵。如此基督教認為是通往的必之路種子如果不被埋藏在土裏焉能開花結實同理人若不肯埋葬自己的野心或私心也就無法超越自我去得到更高次的豐盛新生命。通過這樣來理解基督教就可以找到多可以與中國文化會通之甚至可以找到醫治中國傳統文化弊病之道。

 述先也注意到一點他指出儒家思想後來展的果是被無窮擴甚至到了一個地步跟本不到了。所以他認為儒家思想也的超越性不可任其塌陷下去。基督教強調粹的超越正可以提醒儒家不要聽任的超越性失。他指出基督教排斥偶像崇拜是有深刻涵意的有限固然可以通於無限並不意味著有限可以等同於無限更不可將真正的無限用有限來形相化的。

  餘英在西方基督教外在超越的價沒有因為現代化而崩而且正是代化一個極重要的精神泉源。卓新平還進一步指出基督教超越可以提醒人在建立法治的社會需要有一種超俗、絕對的價來作比、參照使得些法律、製度、組織得以不斷調整、修改和完善。也就是些學者以及一介都認為基督教所強調外在超越不是文化會通的障礙反而可以藉此足中國傳統文化份強調內在超越的缺欠。因此超越是會通的交會點也將是未來中國文化的化點。

  三、展望

  回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會通雖然利馬竇有很好的起點但因教內教外的夾以致功垂成。到十九世末、二十世基督教與天主教再度向中國叩關。次雖然在促中國代化方麵基督教卻又在民族主、科學主、理性主的浪潮下被排斥、淹沒了。

  然而目前卻是一個基督教與中國文化會通空前的良機民族主所引的盲目排外激情已大部份學者西方文化的精華認識的也深刻基督教可以真正和中國文化彼此對話、會通而促成中國文化的更新與化。因此最近中國出一批所文化基督徒是一個可喜的但也得深思。

 文化基督徒固然在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會通上會有而其中也有多是真道者。但是若要以基督教思想來化中國文化恐怕不是文化基督徒所能做到的。因為畢讚賞基督教思想和文化是一回事個人內在生命被基督信仰所更新又是另一回事。而正如前文所自己的生命若沒有被聖靈所更新也就無法承擔文化之化者的角色了。

  最後在未來基督教與中國文化之會通方麵我提出中國文化的特無法無天這對中國的代化成某種程度的障礙是需要藉著與基督教的會通治之方。另外在會通的交會點方麵我也引玉地提出人性未來會通的焦點。我誠懇地盼望所有的中國基督徒知份子都能彼此虛心切磋琢磨以再中國文化的另一個高峰迎向二十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