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鴻銘-一位有趣的海歸“愛國賊”
文章來源: 山哥2011-03-05 21:51:46

最近落基山人和蘭冠雲等都很理性地討論了所謂華人“愛國賊”的話題,其他網友也發表了一些有意義的見解。美中不足的是多數討論對政治的興趣較大,倒多少忽略了其中或許至少同樣深刻的文化內涵。

“愛國賊”到底是何形象?山哥腦海裏不禁聯想到了清末和民國著名的辜鴻銘教授。

辜鴻銘(1857-1928)生於英國殖民地馬來亞的檳榔城。他的父親是一名祖籍福建的華僑,為英國橡膠園主布朗的總管,母親則來自葡萄牙,是一位能說英文和葡萄牙文的西方女子。辜鴻銘十歲時隨無子的布朗先生到英國,德國求學,16歲考入愛丁堡大學,20歲獲文學碩士學位,後又獲德國萊比錫大學土木工程文憑,並赴法國巴黎大學學習法律。辜鴻銘富有語言天賦,熟悉多種歐洲語言。

1880年辜鴻銘在旅歐求學14年後回到其故鄉馬來亞,供職於英國殖民政府。後來他遇到了晚清著名學者,洋務派官員,也是從歐洲海歸回國的馬建忠。據說兩人長談了三天,對辜鴻銘可謂石破天驚,如同後來的李約瑟遇見魯桂珍一樣,足以使人改變人生軌跡。辜鴻銘從此辭卻英殖民政府職務,赴香港上海潛心中國語言文化的學習研究,並於1885年任職洋務派重臣張之洞的外文秘書(洋文案)。1893年,辜鴻銘,張之洞等發起創建自強學堂,成為國立武漢大學的前身。此外,他在清政府裏也仕途順暢,宣統(1908)年間官至外交部副部長(侍郎)。

辛亥革命後,由於辜鴻銘頑固的保皇派立場,他不可能再在民國政壇混跡,於是進入北京大學,成為專職學者,寫下了許多向西方宣傳中國文化優越的著作。由於辜的西文造詣頗深,他的著作和演講在西方學術界產生了一定影響,對於麵臨被列強瓜分,亡國滅種危機的中華民族,客觀上起到一定的強心劑效應。

五四時期的北大,由於校長蔡元培實行開明治校政策,從保皇派遺老到共產主義激進派都兼收並蓄,各領風騷。蓄長辮,長袍馬褂,金發深目的辜鴻銘,也一時成為北大一景。辜鴻銘於1915年發表的《中國人的精神》(漢譯“春秋大義”)一書裏,以理想主義者的姿態堅信中國文化可以拯救世界。他也對中國和西方人的品性作了比較研究,如下表所示:

 

國別

深刻(Depth

博大(Broadness

簡樸(Simplicity

靈性(Delicacy

美國

缺乏

缺乏

英國

缺乏

缺乏

德國

缺乏

缺乏

法國

有但不如德國人

有但不如美國人

有但不如英國人

中國

 

 

 

辜鴻銘攢文堅決反對五四新文化運動。他在自己的個人生活中,也身體力行他所謂的中國“國粹”,如娶小妾,堅持讓小妾裹腳,吸食鴉片等。辜鴻銘還公開宣揚他的茶壺茶杯理論:男人是茶壺,女人是茶杯,一隻茶壺配備多隻茶杯天經地義。而他對小妾臭裹腳的公開迷戀,更令當時的新青年們為之側目。

 1924年,辜鴻銘不顧年邁體弱,赴日講學3年。他天真地認為“中日為兄弟之爭,而日本之所以能禦侮於外,非明治西化之故,實中國傳統之功也。”他還妄言“本若持續西化,亦必當擾亂東方,與彼概同。故當喝止西化,荷擔複興東方文明之使命,進而拯救世界日本之喝止西化,亦足喝止中國之西化。而日本須將純正之 中華文明反饋中國,此則天予日本之使命也。”因此令人備感諷刺的是,“愛國賊”辜鴻銘竟然是所謂大東亞文化建設的先驅此論也在日本大規模侵華後成為其奴役中國人民,網羅文化漢奸賣國賊的工具

 難怪錢鍾書和曹禺的業師,中國現代大學者溫源寧評價辜鴻銘:“一個鼓吹君主主義的造反派,一個以孔教為人生哲學的浪漫派,一個誇耀自己的奴隸標識(辮子)的獨裁者:就是這種自相矛盾,使辜鴻銘成了現代中國最有趣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