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回憶: 廢品去換零花錢
文章來源: 山哥2009-09-16 19:28:17
生於六十年代山哥小兄弟,盡管溫飽不成問題,可是要伸手向父母要
零花錢,可不太容易。那時的中國,小朋友過年,利市紅包是沒有的,
有一件新衣或一雙新鞋就不錯了。唯一的出路就是自己去掙。回想起
來山哥和弟弟也算是生財有道。最主要的門路就是賣廢品。

山哥的印象中,中國的廢品回收業一向興旺。山哥兄弟能向廢品回收
店出售的東西還真不少呢。
大宗廢品首先有舊報紙雜誌。我們家上年的人民日報,湖南日報,參考
消息,還有紅旗雜誌,是我們的主導廢品。可賣1毛3分錢一斤。可是父
母文革前訂閱的<文史哲>,<曆史研究>,其時已經泛黃,卻舍不得讓我
們去賣掉。
家裏還有一些破銅爛鐵也可賣廢。
父親殺雞時,雞毛可曬幹後賣錢,公雞毛可賣1毛錢,母雞毛就賤多了,
就值3-5分;無論公雞母雞,都有一隻雞內筋,可賣兩分錢。可惜這種機
會不是經常有。
牙膏袋和電池殼也可賣2,3分一隻。電池殼可不容易收集,必須將電池
撬開將裏麵的炭棒和粉末倒出洗淨,曬幹後方可出售。
九歲那年,山哥一家搬到父親家鄉,洞庭湖畔一座美麗的小城。這裏要比
資水邊的母親故鄉富裕得多。柑桔是此地的特產之一,每年秋天山哥家要
買100來斤柑桔食用。
柑桔全身都是寶。柑桔皮,籽曬幹後都可賣一兩毛錢一斤。最值錢還是柑
桔皮上細細的桔絡,把它們小心撕下來曬幹,可是由廢品店店員用小秤稱
量,按兩計價。
細細算來,山哥兄弟倆每年的賣廢品收入,少則幾元,多則達十元以上呢。
別小看這點來之不易的零花錢,它給山哥兄弟的童年帶來了多少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