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談同進士與在職博士
文章來源: 山哥2009-09-13 21:17:25

中國是一個特別重視考試和學曆的國家。科舉考試自605年時的隋朝,
發展並成熟於唐朝,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才在1905年被廢除,持續了
整整1300年。科舉授予3級學位:進士,舉人,秀才。

  清代科舉考試中對於進士每科考畢,錄取人數自一百至四百餘名
不等,分為三甲。頭甲三人,即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二
甲諸人賜進士出身;三甲人數最多,賜同進士出身。這個“同”字,
其實,就是“不同”的意思。所以“同進士”實在令人尷尬。晚清中
興重臣曾國藩,就是出身同進士。這個出身使曾國藩終生蒙羞。當然,
另一名臣左宗棠隻獲舉人;袁世凱則屢試不中,沒有功名。當然,李
鴻章,張之洞都是進士,後者還是頭甲探花。如果從才能和政績來看,
好像這幾個人的學曆與他們的成就沒有多大關係。

從科舉廢除到中國建立學位製度,其間國家經曆了70餘年混亂。現在
的博士,碩士和學士,可以大致與科舉三級功名對應。如果我們進一
步把國際上前一百位大學取得的博士對應於頭甲進士,其他國內外正
牌大學博士對應於二甲進士,在職博士就隻好對應於同進士了。

中共17大提拔了一批較年輕在職博士(同進士)進入第五代接班人行列,
讓海外一批頭甲,二甲進士,或許還有舉人,秀才同胞很不服氣。山
哥雖然也為這些第五代的學曆美中不足而遺憾,但並沒有因此妒火中
燒。其實他們也很不容易,曆史造成的嘛。如果今天我們反應過度,
當年那位無產階級小知識分子毛太祖加施在資產階級大知識分子們身
上各種懲罰的悲劇,說不定還會重演。

何況曆史已經告訴我們,同進士也不一定比頭二甲進士更少才能和政
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