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
文章來源: bymyheart2011-10-14 15:37:47

文心

舞文弄墨,隨意而行,一揮而就,現在很多人行文寫字讓人看,借著網絡之便捷易如反掌。

這也好也不好.好是文字普及,消息傳播的快而廣,這時候的語言文字充分顯示了它承載信息的能力和使用價值。不好的是文字粗糙,內容虛假,無論在行文和語義上,還有載承的消息的信譽上都有不可靠,粗鄙之嫌。更糟的是這些淺薄,粗陋的文風助長著人的浮躁,不求甚解,人雲亦雲。時間長了,在如此文風浸淫之中,人們失去了對優美文字的欣賞能力,因為優美的文字如藝術,需要耐心,時間,距離去揣摩,創作者需要超然物外的態度去天馬行空,去精雕細作。

有些文字不屬於文學。如果碼了字就是文學除非是天才(那也是修煉多時的結果),文學就不是藝術了。文學是文字的藝術階段。藝術無論是以怎樣的形式表現出來,都需要對它所應用的材料精心研究,反複推敲,不斷打磨,它需要具有超以象外的的想象力。作品凝聚的是想象力在時間和精氣中的穿透雕琢。古人有‘語不驚人死不休。’並不全是誇張,這裏有一種對境界的追求,對文字的尊敬。也唯有這樣的文心作出的文章可以進入‘文章千古事’的語義。(這些是真把寫作當回事的人,當然也未必能立言不朽。)

文心需要精雕。中國古時最著名的文藝理論和文學批評的專著就叫《文心雕龍》,作者劉勰。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氣數,也有它的定數。網絡這個精靈橫空出世後,駕馭它,使用它,控製它都成了專門學問,它改變了世界,改變了我們思維和生活的習慣。

我們還需要文學嗎?我們還需要深度地閱讀那些前人和當下偉大的作家留下的經典,文字的精華,思想的結晶嗎?

日前穿過小城裏的主要商業街道,看見教堂旁邊的書店(BORDER)已經倒閉騰空了,心裏好不傷感,流連在那裏感受翻閱書本的快意時光正從我們的生活消失,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我知道我的心正在變老,就像這滿樹斑駁霜印的秋葉,正可謂:‘無可奈何花落去’。

近年來,繼報紙一家一家的倒閉,書店也一家一家的破產,電子版閱讀時代衝擊著我們的古老的閱讀習慣。
不過文學的本質並不會因為變成電子書而改變,我們仍舊是需要文學和安靜的閱讀,我執拗地認為。

有時候老化的標誌就是變得守舊,迂腐,就像那台角落裏舍不得扔掉的兄弟牌打字機,老是提醒自己原來的方式,帶著勉強接受新形式。
其實,形式的改變最終也是會影響內容的,技術革命的衝擊會影響人類的生存,生產,活動方式,改變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比如如果沒有計算機的參與,我們至今還不會把
DNA片段的圖譜排列出來,而它的展現改變了我們對人種的傳統意識,顛覆了很多以往的概念,我思忖著。

也許不需多日,印刷在紙上的書本就會被擠出商品市場。但文學還是要繼續下去,基於人探索的需要,始終有嚴肅而認真的‘文心’繼續‘雕龍’。在電子閱讀器上,也始終會有認真閱讀,欣賞文學藝術的讀者。

網絡上自由的書寫的各種文字,以其便捷,自由,無規矩將繼續風靡,不斷變動風格,趣味,時尚,它主要滿足大眾交流和娛樂需要。

而文學精品永遠是陽春白雪,過去,現在,將來。它並不為追求大眾口味而刻意粗鄙,等而下之,或虛以委蛇,假裝高深。這實在是因為不論什麽時代都有少數人在探討人與環境,人與自己,人與曆史,人與未來的命題有關。即使在電腦創作時代,文學仍是在描述人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理想世界這個與萬物不同的迷宮,閱讀者在這個迷宮裏得到尋求,審視,發現,激勵和希望,得到精神的撫慰和滿足。

文心始終關注著人的命運不論在怎樣的時代,用文字把它再現出來,文學的閱讀也就會一直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