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興專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文章來源: 惠蘭2005-09-18 12:50:58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聖路易斯中華之聲音樂會特寫

 

      文/惠蘭 攝影/華開

 

農曆八月十五,對於每一個僑居海外的中國人來說,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這個傳統的中秋節,曆來被中國人視為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自古以來人們謂之“中秋”。 中國古代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為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之夜,月色圓滿皎潔,人們視其為團圓的象征。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 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九月十七日晚,密蘇裏大學劇場的“中華之聲”音樂會,更是帶給海外思鄉遊子溫馨快樂的回家感覺,讓聖路易斯的中國兄弟姐妹有機會聚在一起,互道平安、共敘親情友情、共享歡樂時光。

 

中華之聲,情係中華

 

受密蘇裏大學國際藝術中心和聖路易斯中國人協會邀請,中國吉林藝術代表團馮玉國、楊淑芳、王麗偉和王曉紅等專程來聖路易斯主持“中華之聲”音樂會。由於此次音樂會不僅旨在中美藝術交流,也適逢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因此吉林藝術代表團事先對本場演出做了特別而精心的策劃。在選擇曲目和樂器時,他們更多地考慮到中國觀眾的欣賞喜好但同時兼顧到美國觀眾的理解程度和興趣。此次音樂會的主要演奏樂器包括二胡、揚琴、古箏和琵琶,曲目側重於中國傳統民間文化。“中華之聲”音樂會專場演出中的許多曲子,都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傳統名曲:揚琴曲《節日的天山》以優美旋律和多變的節奏不僅向人們展示了祖國西北邊疆天山美麗、開闊、壯觀、清純而又略帶野性的自然風光,也讓觀眾感受到熱情、淳樸、能歌善舞的新疆民族風情;二胡獨奏《賽馬》通過熱烈奔放的旋律,表達出人歡馬躍的賽馬場麵,把一個能歌善戰而又豪放不羈的“馬背上的民族”內蒙描述得栩栩如生;古箏獨奏《秦桑曲》源於李白《春詩》,表現中國古代女子思今親人、盼望團聚的急迫心境。該曲以中國古箏特有的五聲音階排列,帶給觀眾特有的古音古韻,給人一種遙遠而又貼近的思念,以及回味無盡的詩情畫意;琵琶曲《十麵埋伏》則描述著名的垓下之戰。從精彩而引人入勝的琵琶聲中,觀眾有機會重溫公元前202年劉邦與項羽的垓下決戰,重溫當年古戰場特有的鼓聲角聲、馬聲人聲、刀聲劍聲、以及炮聲殺喊聲,也不難想象出當年生動的戰爭場麵。

 

交流藝術 弘揚文化

 

中國吉林藝術代表團此前曾在世界多個國家包括美國進行過演出,這次受邀專門為聖路易觀眾演出並非出於桃的康模??譴看獾慕渙餮莩觥6雜謁?型旁崩此擔?吠鏡男量嗪途?蒙係囊蛩囟疾輝謁?塹目悸侵?小!澳苡謝?嶗疵攔?渙鰨?俏頤塹男以耍?彩侵泄?褡逡衾值拇笮搖N頤塹哪康牟皇喬???僑酶?嗟暮M饣?頌?階約好褡宓納?簦?酶?嗟耐夤?笥蚜私獠⑾不噸泄?拿窶幀!蓖懦し胗窆?朔艿廝擔?把莩鋈緔順曬Γ?頤敲懇桓鋈碩妓擋懷齙母噝恕N蟻衷謐釹腖檔幕笆切恍皇ヂ芬姿溝墓壑塚?殘恍晃頤撬?械難葑嗉遙 ?/SPAN>

 

“是啊,我們雖然語言不同,但音樂是相通的。音樂是沒有國界的語言。從觀眾的掌聲中,我們每一個人都受到很大的鼓舞。我們遠離親人到此演出,但並不孤單,聖路易斯的觀眾讓我們感到節日親人般團聚的歡樂。”還不等馮玉國說完,琵琶演奏家楊淑芳說道。

 

“我的感覺是不管在哪裏,隻要有音樂,我就有一種家的感覺、就有一種過節的感覺。我很喜歡聖路易斯,也很高興我們的演奏能給大家帶來一個愉快的夜晚,一個月圓團聚的美好時刻。”古箏演奏家王曉紅告訴記者。

 

“我想說演出如此成功,我心裏十分高興。我留心了一下,今晚的觀眾有差不多一半都是美國人,這說明我們中國的民樂是很受歡迎的。正如楊淑芳的話,音樂沒有國界。我們希望今後能有更多的交流演出。” 揚琴演奏家王麗偉說。

據悉,音樂會之後,吉林藝術代表團成員與多方人士接觸,進一步交流下次來聖路易斯演出事宜。

 

雁過留聲 難忘今宵

 

   “中華之聲”音樂會係吉林藝術代表團首次在聖路易斯的演出,演出的圓滿成功不僅讓密蘇裏大學國際藝術中心和聖路易斯中國人協會增加了一次成功的主辦經驗,也讓吉林藝術代表團對聖路易斯觀眾有了麵對麵的感受和了解。

 

     演奏家們精湛的表演給聖路易斯華人和美國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雁過留聲,中國古老而美麗的民間音樂如大雁高飛藍天,把一個東方文明古國的悠久、精粹、博大、深遠、寬廣的文化韻味播灑在異國的土地,讓人們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去感受、去熱愛。“中華之聲”是華夏兒女的心聲,是一個日漸強大的東方大國的音樂之聲。

 

  對於此次“中華之聲”音樂會來說,觀眾的投入和參與是演奏家們最為珍視的財富。不管是華人觀眾還是美國觀眾,都對此次音樂會表達了極大的熱情,不少人主動參與、誌願服務,為演奏家們創造了好的壞境和心境。在音樂會休場期間和音樂會結束之後,記者有機會與不同的華人觀眾和美國觀眾交流。華人觀眾劉國憲對演奏家們高水平的表演讚賞不已,宋克明對此次演出的圓滿成功感到十分高興,馮鴻基十分感謝全體團員為觀眾帶來的美感和享受,李剛則認為這才是地道的“中國風味。”不僅僅是華人觀眾給了此次音樂會高度評價,美國觀眾STANLEY告訴記者,“我去過中國,也去過新疆,今晚有幾首曲子都是新疆的,那些音樂把我帶回了從前的時光,那些音樂讓我懷念新疆。我想給你說,我明年一定還要重去新疆,去天山,去吐魯番。”觀眾LIBBY則說:“我喜歡中國,也喜歡中國的音樂。我去過中國多次,其中好些音樂我感覺聽過。這些音樂美極了。”

 

欣賞完“中華之聲”音樂會,也順利完成了采訪,演奏家們仍與我依依不舍。難忘今宵,難忘他們美麗的琴聲,也難忘我們一見如故的友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同為中華兒女,我知道,我們很快會有相聚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