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捷明快,精致優美,活潑樂觀 – 我聽莫紮特的《弦樂小夜曲》
文章來源: Chang_Le2018-08-09 05:36:28

古典音樂作品都是“曲高和寡”嗎?我以為不是,至少不都是,其中也有比較通俗的。莫紮特的《弦樂小夜曲》(Eine kleine Nachtmusik,K. 525 )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她是作曲家最通俗,最受人們喜愛的作品之一。

說起“小夜曲”,人們馬上想到的是夜晚男人在心愛的女人窗外唱的情歌。的確,資料顯示,小夜曲(serenade)是一種抒情風格的聲樂體裁形式,源於歐洲中世紀的騎士文學。大約從18世紀起,出現了器樂演奏的小夜曲,通常有比較輕快浪漫的氣質,由多個樂章組成。

莫紮特寫過十餘部器樂的小夜曲,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這部《弦樂小夜曲》。其德文原名“Eine kleine Nachtmusik”就是“一首小夜曲”的意思,後人常稱之為《G大調弦樂小夜曲》(Serenade No. 13 for strings in G major)。作品於1787年8月在維也納完成,但沒有史料記載她是為什麽約定而作的以及首演的情況。

作品原是為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以及可選擇的一把低音提琴組成的合奏,後來常用一個弦樂隊演奏。莫紮特自己的一個作品目錄上記載這部作品原有五個樂章,但其中第二樂章“小步舞”的手稿失存,也有人認為可能是莫紮特本人把原第二樂章刪去的。所以後世通常演奏有手稿的四個樂章,其布局與交響曲通常的四個樂章吻合:

I.快板(Allegro );

II.浪漫曲:行板(Romanze: Andante);

III.小步舞:小快板(Menuetto: Allegretto);

IV.回旋曲:快板(Rondo: Allegro)。

雖然作品名為“一首小夜曲”,但假如期待從中聽到像聲樂小夜曲那樣愛情的傾訴,恐怕未必能如願。聆聽全曲,給我的感覺是,其旋律簡潔明快而又精致優美,情緒表達活潑樂觀;行板的第二樂章抒情如歌;快板的第一和第四樂章歡快流暢,富於動力。1787年正是莫紮特在事業上如日中天的年代,我相信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作曲家當時朝氣蓬勃 ,樂觀自信的氣質。

關於這部作品的更多信息英文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ine_kleine_Nachtmusik

中文見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G%E5%A4%A7%E8%B0%83%E5%BC%A6%E4%B9%90%E5%B0%8F%E5%A4%9C%E6%9B%B2

 

下麵是作品的第一樂章“快板”,由維也納愛樂樂團(Wiener Philharmoniker)的弦樂隊演奏,卡爾 彪姆(Karl Bohm)指揮:

Mozart Eine Kleine Nacht Musik Movement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RrsD4RH9SY&ab_channel=etm11687

 

下麵是莫紮特的《弦樂小夜曲》全曲的音像,也是由維也納愛樂樂團(Wiener Philharmoniker)的弦樂隊演奏,卡爾 彪姆(Karl Bohm)指揮:

Mozart, Eine kleine Nachtmusik KV 525 Karl Bohm, Wiener Philharmonik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PbxIT9W1AY&ab_channel=someoane

 

 

下麵是按莫紮特原譜配器的弦樂五重奏形式演奏的全曲。由德國萊比錫布商大廈弦樂四重奏團(Gewandhaus-Quartett)演奏。這個演出版本一個明顯的特點是速度比較快(至少比上麵弦樂合奏的版本快)。我覺得這樣快雖然顯得更有活力,但也使得樂曲的某些精致的韻味有所削弱。

Mozart, Eine kleine Nachtmusik KV 5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NRQ-DW7064&ab_channel=someo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