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死亡
文章來源: insight7772009-11-08 17:09:08
魏連 

一、初論死亡
       
20
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曾說:「人是走向死亡的存在者」。人活著似乎就是為了死,人活著似乎就是在等死。死亡替生命注入了悲觀及恐懼的成分。死亡是也成為每 個人必須麵對的困難,但卻是每個人都無法解決的困難。我們可以不去想它,但總有一天我們都要去麵對它;可能是明天、可能是明年。因此,每個人都無可避免的 要認真的思考死亡的問題。

死亡到底是什麽?
 
二、死亡是人類的終極敵人

死亡絕對是人類最大的敵人。因為:

1.
死亡使我們沒有真正的自由
 選擇才叫做自由。在任何事情上,似乎人類都有選擇,但在死亡的這件事上,人卻完全沒有選擇。不分男女、老少、種族、膚色、地位、財富,隻要死亡找上我們, 我們一點選擇的自由都沒有。法國大革命時,人們呼喊著:「無自由、吾寧死!」意思是說:若是我沒有自由,那麽我寧可去死。但死亡卻對法國人呼喊:「不論有 沒有自由,你都得死」。的確,隻要有死亡的存在,死亡迫使人們不再有真正的自由。因此,人們現在所擁有的種種自由,其實都隻是片麵、短暫、虛幻的自由罷 了。 

2.
死亡使我們失去一切
人們辛苦努力一輩子,擁有了許許多多的一切。但是當死亡來臨時,這一切都和我們沒有關係,隻剩下棺材和我們有關係。也就是說,我們現在一生勞碌,所有賺得的,在死亡的那一刻,除了棺材,其他的都帶不走。
 

3.
死亡是生命的阻力
既然一生努力最後換來一口棺材,那麽人生有什麽好值得奮鬥的呢?於是許多人就這樣一天過一天,一年過一年,消極、無奈的等待死亡來臨。有死亡的威脅,使我們在麵對人生時,充滿了無力感。 

4.
死亡使人感到憤恨不平
當人們麵對死亡時,總會覺得為什麽別人都活的比自己久。甚至因為覺得那些老人、病人、壞人都活的比自己還久。麵對死亡時,我們常常感到憤恨不平。 

5.
死亡讓人喪失信仰
 於宗教界來說,死亡似乎也是最大的敵人。許多各種不同宗教的信徒的信仰,他們原本的信仰都是很穩固的,人生也都很樂觀。但是當他們麵對死亡時,就開始悲 觀、消極,甚至開始懷疑他的信仰是否能夠幫助他解決死亡的問題。很多宗教信徒在麵對死亡時,信心完全瓦解、精神幾乎崩潰,他們的信仰在麵對死亡時完全派不 上用場。
 

6.
死亡令人感到恐懼害怕
死亡絕對是每一個人最害怕的對象。有些人說他不怕死,其實不是真的不怕死;而是他不知道死亡真正的可怕。那麽,它為什麽那麽可怕呢?

(1)
死亡總是痛苦的
不論是老死、病死或是被車撞死,任何死亡的過程,都令人很痛苦。不但自己痛苦,連身旁的親友家人也很痛苦;我們若有欠別人債,連我們的債主也會很痛苦。

(2)
死亡總是確定的
 古斯丁曾說:「在我們的一生之終,所有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隻有死亡這件事,是我們可以完全確定的!」也就是說,人人皆有一死,它一定會發生。我們不能把 死給「送給別人」或「賣給別人」。因此,很多在談戀愛中的男生常常會向女生說:「我是真心愛你,我願意把我的一切都給你!」其實這句話不對,因為誰能夠把 自己的「死」給別人呢?人生就是這樣無奈,我們想要給別人的,卻給不出去;而我們想要保留的,別人卻把你奪走。

(3)
死亡總是陌生的
 亡之後,我們會到哪裏?若我們隻剩下靈魂,那麽我們的靈魂會到哪裏去呢?是到天堂?到地獄呢?還是在棺材裏麵呢?或是完全消失無有了嗎?的確,死亡雖然是 我們最切身的問題,但卻是我們最陌生的問題。因為,活著的人,沒有死經驗,怎麽會有死亡的答案;而死去的人,雖然經驗豐富,但總是有口難言,無法告訴我們 答案。因此,我們對死亡感到最陌生,因為陌生而無法了解。人對於無法了解的事物總是會感到非常懼怕。也因為對死亡感到陌生,所以當我們麵對死亡時,我們都 無話可說。在死亡麵前,我們隻能「哭」。 「哭泣」成為人麵對死亡時的唯一的語言;其他的話語,都是多餘的,也是無用的。既然,在麵對死亡時,隻能哭,所以中國人就認為:當自己親人去世時,哭的越 厲害,就是越孝順。很多人覺得自己哭的還不夠,於是花錢請別人幫忙一起哭。在南方,這種拿錢替別人哭的人我們稱他們叫「孝女」。

  (4)
死亡總是孤單的
 人說這是死亡最令人難以接受的地方。因為人最怕孤獨,隻要有伴,什麽都不怕。但是,死亡肯定是孤獨的。有人說:「秦始皇不就找了許多人陪他一起死嗎?」可 是不論他找再多的人,當他斷氣的那一刹那,他仍是孤單的死去。每一個死人都是孤單的、冰涼的躺在棺材裏,無法移動或和別人互動。

(5)
死亡總是無法預測的
「死亡」什麽時候會到來,沒有人知道。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它就像賊一般的來到。而且通常它都是在我們還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來到。我們除了不知道 「什麽時候」會遇到死亡之外,我們也不知道會在「什麽情況」下遇到它。有些人在醫院中遇到它、有些人在家中遇到它;有些人在床上,有人在飛機上;有些人在 水底下,有些人在輪胎底下。總而言之,我們隨時隨地都可能會遇見它,可能是明天、可能是明年。就是因為死亡總是無法預測的,所以我們乃是永遠活在死亡的恐 懼與不安之中。有人不怕死,不是因為他真的不怕,而是不知道死亡的可怕。

到這裏我們了解到:死亡的確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敵人,麵對死亡我們乃是又怕又恨、但又無奈。

三、死亡也是人的朋友

死亡是人類的敵人這很容易理解,可是它似乎也是人們的朋友。這怎麽說呢?

1.
死亡之後有真正的自由
 多人都認為死亡才是真正的解脫。希臘最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就認為:人的靈魂是永恒且快樂的,但我們的靈魂在此生卻被關在身體裏麵。隻有在死亡之後,靈魂 才會從身體當中被釋放出來,而得到真正自由。至於靈魂要到哪裏?在那裏自由自在的晃來晃去嗎?在山裏麵當孤魂野鬼嗎?活著的人沒有答案,死的人又無法告訴 我們。
 
2.
死亡是生命的助力
死亡使人知道生命的有限,因而更認真的生活,更愛護自己的健康,更珍惜光陰,更 加追求人生的目的、意義與價值。甚至有許多人,他們一生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要避免死亡。為什麽要求學,為了學習工作技能。為什麽要工作,因為要有收入。 為什麽要有收入,因為沒有錢,無法生存,會餓死。幾乎所有的人生問題,追問下去,都和死亡有關聯。換句話說,假如沒有死亡,你看著好了,一定有許多人不願 工作,不願發奮圖強。也就是說,假如沒有死亡,那麽人類可能才真正會走向滅亡。
 

3.
死亡使人們說出真話
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在死亡麵前,不會再虛假、欺騙。因此,一個人他在死前所說出的金庫密碼、或是埋寶藏的地點,你隻管抄下來,絕對是真的。要聽真話,去找將要死的人準沒錯。
 
4.
死亡最公平
不論男女、老少、種族、膚色、地位、財富,人人皆有一死。不會有多死、少死、大死、小死的分別。因此,死亡之前,人人有責;死亡之前,人人平等。 

5.
死亡使人尋求宗教
死亡會驅使人們更積極的去尋求信仰。因為人們不可能在其他地方找到死亡的解答,隻有宗教信仰能提供對死亡的答案。於是,死亡成為人們願意接受信仰的橋梁。
   
 這裏,我們發現:雖然死亡是人們的敵人;但是死亡似乎又是我們生命中的好朋友。死亡使我們認真看待我們的生命、認真的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與價值。死亡 既是敵人,又是朋友;人們恨它,但也從它那裏獲得許多幫助。它似乎在摧毀我們,又像是在挽救我們。我們對它有點了解,又完全不了解。許多宗教似乎都想盡辦 法要提供令人滿意的答案。
 
四、一般人對死亡問題的觀點

儒家及佛教對死亡問題的觀點在亞洲地區最為流行。

1.
儒家的觀點
子路在問完「鬼神」之事後,接著再「敢問」死。孔子卻回答子路:「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篇) 。孔子對死亡問題的答案乃是:不要去想「死亡」。

很明顯的,當子路想要知道關於「死亡」問題的答案時,孔子並未回答子路對死亡的疑惑。孔子隻是把焦點從「死」轉移到「生」上;以「生」的哲學來回避「死」的問題。相對於孔子,子路敢問「死」的執著態度更發人深省。
 
 而,已知「生」,就會知「死」嗎?不能知「生」,就不能先知「死」嗎?更重要的是,不知「死」,真的能知道如何「生」嗎?事實上,依照實存經驗,通常人們 乃是在深透的思想「死」、了解「死」之後,才會認真的「生」。這就是為何許多經曆大難、生過大病、及瀕臨死亡的人們,總是會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的知道如何 「生」。因此,「未知生,焉知死」根本不對;「若知死,必知生」才是合理。
 

2.
佛教輪回的困境
印度教與佛教對於死亡問題的答案主要根植於「輪回(Transmigration) 」與「轉世(Reincarnation) 」的信念。這個信念認為:人的生命是在永無止境的「生老病死」的循環之中。因此,人「死」之後,又會回到另一個「生」的階段。

 而這個信念的問題在於:假如人的前世(Last Life)、今世(This Life)及來世(Next Life)三者之間,並沒有記憶、經驗、能力、身份等等任何的聯係(亦即,此世完全不知道前世或來世的情況) ,那麽對於那些號稱能透過「特殊方式」(例如催眠、通靈)而能了解前世或來世的作法,不但可疑,而且枉然。

之所以可疑,乃是因為:沒有人能保證在催眠或通靈過程中,人們所獲得關於他們前世的訊息是否為真。極有可能僅是催眠師或通靈師他們隨便編述的故事(也就是說,人們隻是花錢去聽這些催眠師或通靈師所捏造的故事)  所以枉然,乃是因為:即使人們所獲得關於他們前世的訊息是真的,這些訊息對於他們此世的人生沒有實質的幫助(有的可能僅是些微的心理安慰或是憤恨不平) 因為前世身為一位公主,並不能改變此世是一位工人的身份及實際;來世將會成為公主,也不能幫助減輕此世的工作壓力及工作量。前世或來世是一位公主,而此世 卻是一位工人的情況,隻會讓這一位此世的工人更沮喪,且更不實際的活在虛幻的前世或來世夢幻之中。

此外,既然前世、此世、來世三者之間不相往來且毫無關係;那麽,前世、此世、來世三個生命也就成為了三個完全獨立的個別生命。亦即,前世、此世、來世三個生命,乃是三個互不相幹的人,而不應理解為是同一個人或同一生命。 

 意味,此世生命最終還是會死去;因為此世的生命既然完全感受不到可能將會有的轉世生命,又何能將這個完全感受不到的「他人」生命,當作自己此生的延續呢? 此世生命既然最終還是會死去,而前世與來世又不能給此生任何感覺或希望;那麽,人在麵對死亡時,大概隻有懼怕與顫栗了。明顯的,輪回及轉世的信念,並未回 答死亡問題的真正關鍵,更無法幫助人克服麵對死亡時那種必然的恐懼與絕望。

到這裏我們發現:許多宗教似乎也在死亡的議題上加以回避, 或是給予無法令人滿意的答案。事實上,人是不可能有死亡的解答;因為活著的人既然沒死過,怎麽會有答案;而死去的人,雖然有經驗,但卻又有口難言。既然, 對於死亡的問題,絕對無法從人那裏找到滿意的解答,那麽我們能從哪裏找答案呢?我們最後僅能從創造生命的上帝那裏去尋找答案。
 
五、基督教的死亡觀

上帝透過聖經向人們啟示死亡問題的答案,這也就是為什麽基督教能提供出死亡答案的原因。那麽基督教是怎麽看待死亡的呢?基督教有是怎麽幫助人克服死亡的呢?

1.
基督教認為:死不是從上帝而來,死乃是從人的罪(sin)而來

許多人都會質疑:死既然那麽痛苦,為什麽上帝要讓人會死呢?也就是說,為什麽上帝要將人創造成是一個會死的人呢?

 實上,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原本是將人造成是一個不會死的人,死這個事件原本不應該會發生在人的生命中。死的產生,是因為人違背上帝,成為一位罪人後的結 果。因此上帝不是要人死的,上帝恰恰是要人成為不死的。反倒是人選擇死,而且不願意選擇接受上帝所給人的永生,所以人才會死去。

那麽 死是從哪裏來呢?為什麽人會死呢?聖經羅馬書5:12指出:「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6:23說到:「罪的工價乃是死 ()7 :13說:「叫我死的乃是罪。」耶穌在約翰福音8:24也說:「所以我對你們說、你們要死在罪中。」因此,死不是從上帝而來,而是從人而來,是從人的罪而 來。因為人有罪,所以必須為我們的罪付出代價,而這個代價就是死。人因為有罪而成為一位必死的人。人的罪不但使我們成為一位必死的人,而且還使我們的生命 充滿痛苦與不安。

或許有人會說:我並沒有犯過什麽罪啊!所以我在上帝麵前應該是無罪的人吧!你認為你不是罪人,這是因為你對「罪人」 的定義乃是:「觸犯法律的人」。但是,上帝所說的「罪人」是包括:虛假的人、說謊的人、貪心的人、忌妒的人、狂傲的人、自誇的人、犯奸淫的人、玷汙自己身 體的人、毀謗他人的人、怨恨苦毒的人、不正直的人、不孝順的人、沒有愛心及憐憫的人、虧缺了上帝榮耀的人、不將上帝視為唯一的真神來尊敬祂、敬拜祂等等 (羅馬書1:21-32;出埃及記20:1-26)

因此,判斷我們是否是一位罪人的依據不但隻是依據我們外在的行為,還依據我們的 內在的良心及道德方麵。所以「做了不該做的事」、「想了不該想的事」是罪,「不做該做的事」也是罪。哇!這麽嚴格,那每一個人不都是「罪人」了嗎?的確, 聖經告訴我們:在上帝麵前每一個人都是「罪人」(羅馬書3:10)。所以每一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罪付出死的代價,而成為了一位必死的人。不但如此,我們這 個必死的人生中,還充滿了許多的不安及痛苦。

2.
上帝透過祂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解決人會死的問題

雖然人違背上帝,成為一位必死的罪人,雖然有許多的人根本不在乎他們會死,他們也不想去尋找能夠解決死亡問題的答案;但是這位上帝既然創造人,祂愛世人,所以祂願意主動來解決人會死的這個問題。

 然人必須為自己的罪付出死的代價,而成為了一位必死的人,所以上帝必須要找到能夠代替我們的罪付出死亡代價的辦法。上帝解決的方法是:祂差遣祂的獨生子耶 穌基督,降世為人,由耶穌來代替我們眾人的罪,為我們的罪付出死亡的代價,並且死在十字架上,使我們的罪因為耶穌的犧牲而能被上帝赦免,然後成為一位無罪 的人。當我們願意相信耶穌,接受耶穌成為我們的救主時,我們就能成為一位無罪的人,我們就不會有死亡,反而獲得永恒的生命。

所以聖經 羅馬書7:24-25說:「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感謝神,靠鬁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羅馬書6:23說:「惟有神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 穌裏,乃是永生。」。約翰福音3:16也記載,耶穌說:「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又說:「凡活著 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翰福音11:26)

因此,上帝獨生子耶穌基督降世為人目的正是要解決人會有死亡得問題。耶穌的死正是作為對抗死亡的事件。耶穌代替我們死,使我們不用付出死亡的代價,並獲得永遠的生命。所以當我們願意相信耶穌,成為一位基督徒之後,我們便不會經曆死亡,而擁有永恒的生命。

 
3.
基督徒的生命不會經曆滅亡。因此基督徒並非是「死」了,乃是「睡」了;並且還要再蘇醒過來;此時他們必死的身軀將被改變成為不朽壞的身體

或許有人會說:你說信耶穌成為基督徒就有永恒的生命而不會經曆死亡,但是基督徒不是也都根其他人一樣的會死嗎?基督徒不也都在那裏買棺材嗎?是的,表麵上基督徒的確是像一般人那樣的死了,但實際上他們是「睡」了,而非「死」了。

聖經哥林多前書15:3:6說到:「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複活了。並且顯給磯法看。然後顯給十二使徒看。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還在、卻也有已經睡了的。」

 撒羅尼迦前書4:13-17也說到:「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我們若信耶穌死而複活了,那已經在 耶穌裏睡了的人,上帝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我們現在照主(耶穌)的話告訴你們一件事:我們這活鬁還存留到主降臨的人,斷不能在那已經睡了的人之先。因 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上帝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裏死了的人必先複活」 

哥林多前書15: 50-54說到:「血肉之體不能承受上帝的國,必朽壞的不能承受不朽壞的。我如今把一件奧秘的事告訴你們: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就在一霎時, 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複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

 就是說:信耶穌的人,雖然看起來是「死」了,但實際上,在主耶穌裏麵他們是「睡」了。或許有些人還會認為:那些在棺材裏麵的基督徒,他們的肉都腐爛成一堆 枯骨了,怎麽你還說是「睡」了呢?這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然而,當我們仔細去分析就會知道:因為基督徒死去的身體到了耶穌再來時仍然會複活,所以基督徒肉 身的死亡的確是像睡眠一樣。

我們光是就從生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就可以明白了。比如說,有一天我死了,表麵上我是死了,家人把我放 到棺材裏,那個棺材是我死前自己到棺材店仔細挑選、我在那裏試躺了很多不同棺材之後,覺得那個非常滿意所以就先買在家裏放著。而且有時候,一些從遠方來看 我的朋友,他們在我家過夜時,因為我家沒有多餘的床,所以他們也都不嫌棄的曾經在那個棺材裏麵睡過。有時候冬天冷的時候,我還會幫他們把棺材蓋給蓋上,免 得他們著涼了。

好!當我死後在這個自己非常熟悉又喜歡的棺材裏,這個時候我是已經沒有任何的感覺。請問,我會知道我自己的肉體正在腐 爛和發臭嗎?我根本不知道。可是當主耶穌再來時,我那個時候就會從死裏複活,然後於本是一堆枯骨或是一堆骨灰的身體,就變成了一個不朽壞的身體,而且是一 個永不會再死的身體,可以永遠使用、使用到永遠。

也就是說,我的身體在從死亡的最開始的那一刻,一直到「複活之前」的這一段在棺材中 的期間,我是根本沒有知覺的。等我的身體從死裏複活時,我所感覺到的又已經是一個非常健康強壯的好身體。因此在我的記憶當中,根本不存在有著有任何「死 亡」或「身體腐爛」的記憶或感覺。假如我根本沒有感覺死過,在我的記憶中又沒有死過,那麽對我自己而言,我可以說是根本沒有經曆過死亡。既然如此,那個在 棺材中的死亡時期,對我而言,就等於是在「睡覺」。而我從死裏複活的那個狀態,就等於是從「睡眠」中「醒來」的狀態。

我們可再用一個 比喻來說明這個情況,使大家更明白。假如有一天,美國總統布什在夜晚開車途中,由於太過疲勞而睡著。在睡眠中,他的車撞上一根電線杆。由於撞擊非常強烈, 受傷非常嚴重,他當場就立刻昏倒過去。他被救護車送往醫院後,全美國最頂尖的醫師開始用最先進的設備治療他。他在一個月的搶救治療治療過程都沒有醒過來。 等到他一個月後他從家中清醒過來時,他的所有傷勢都早已完全複原。由於此時他的記憶中隻有當天夜晚開車前的記憶,他的記憶中根本沒有受傷的那一段記憶,再 加上他感受不到身上有任何傷勢,所以他以為自己就像是平常一樣的從睡眠中醒了過來。若沒有身旁醫護人員的解說,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曾發生過幾乎要喪命的車 禍,而且還昏迷了一個月。

同樣的,對於那些在將來還能夠從死裏複活的基督徒而言,他們的外表上雖然像似死去,但實質上是睡著了。因為死亡既然並不真的存在他們的感覺及記憶中,那麽死亡的過程就隻是一個還會醒來的長眠過程。若沒有旁邊的人告訴我,我根本不知道我已經在棺材裏躺了二十年。

 督徒這種沒有死亡的生命似乎一般人很難理解。其實,這種沒有死亡的生命,就好像是一般人一天生活的擴大寫照。比如說:當我們處於生命幼年、少年及青年時 期,就好像人處在一天的早上階段;總是精神飽滿、精力旺盛,什麽都想學,什麽都想做。到了壯年時期,就好像人到了中午。日頭雖然炎熱,但仍然可以繼續工 作,體力非常夠用。中年時期,就好像到了下午。工作雖然還沒做完,但體力已經用的差不多了。晚年時,就好像到了一天的晚上。已經非常疲憊,雖然還想要做一 些事,但已經心有餘、力不足了。隻能夠想,卻無法做。而在死之前,就好比是夜裏躺在床上要睡了之前。心裏雖然很想入睡,但總是無法入眠。這種感覺非常痛 苦,因為隻能夠躺在那不能做其他事,但又睡不著。這時候心裏最盼望的就是:趕快睡著,使身體得著休息,迎接明天的到來。而當基督徒「睡了」(即一般人的 「死了」)之後,等到再醒來時,又是一個美好、嶄新一天的開始。

基督徒的生命就像是這樣,雖然我們在麵對死亡時會有一些掙紮與痛苦,就好像在睡前難以入眠的痛苦一樣;但是當睡著了之後,再醒來時,便是一個嶄新生命的開始。這就是為什麽基督徒不是「死了」,而是「睡了」。

死了就是滅亡,而睡了卻還會蘇醒。上帝帶領基督徒不會經曆死亡,而是經曆睡了又再蘇醒的轉變過程。因此,基督徒的死,並非是死,而是睡了。這是基督教與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之一。基督教隻有「睡了」的信徒,沒有「死了」的信徒。

4.
基督徒從睡中再醒來之後,乃是與他們的主耶穌,在好得無比的新天新地中,同享永遠的福樂

聖經帖撒羅尼迦前書4:13-17說到:「又有上帝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裏死了的人必先複活。以後我們這活鬁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

 示錄21:1-5也說到:「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上帝那裏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 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上帝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 帝。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因此,當主耶穌再來的日子,基督徒 們將要從睡中蘇醒過來,並且被改變;然後上帝將引導基督徒們,進入好的無比的新天新地。在那裏不再有死亡,乃是永恒的生命。在新天新地中,沒有人會死去, 那麽表示什麽呢?表示「死亡」會死去。因此,耶穌基督不但是勝過死亡,而且是掌管死亡,祂讓死亡徹徹底底的死去,他也讓基督徒永永遠遠的活著。基督徒在新 天新地中不但沒有死亡,而且沒有悲哀、哭泣、疼痛,那也就是一個非常完美及喜樂的境地。

基督徒也並非是在永恒之中,繼續過著永遠無聊的日子。當基督徒「睡」了之後,再「醒」過來時,乃是與這位愛我們的主耶穌,也是我們所愛的這位主相遇;並且進入那更美的永恒生命,與祂同享永遠的福樂。

 以,腓立比書1: 23說到:「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聖經用「好得無比」來描述基督徒死後與主同在的情況。那是一種我們完全無法想 像到的最完美狀況。由於我們都是住在不完美世界中的不完美的人,因此,我們所想到的完美情況,也都是不完美的。任何的描述或比喻都會貶低在永恒中那種與主 同在那好得無比的完美情況。
 
5.
基督徒對於死亡坦然無懼,甚至還期盼早日離世

因為基督徒能從死 裏複活,基督徒在死後能夠享受一個好得無比的永恒生命,所以當基督徒麵對死亡時,就像是麵對一個「門檻」。當基督徒跨過這個門檻之後,不是進入黑暗,而是 進入光明;不是永遠分離、絕望或滅亡,而是進入真正嶄新、喜樂、永恒的生命。也因為門檻的另一端如此美好,所以,基督徒可以樂觀積極的麵對死亡,甚至還能 盼望、期待死亡的到來。也就是說,基督徒不但可以不怕死,甚至還可以想念死,可以願意為主而死,因為他希望早日進入那更美的地方。

所以聖經說到:「他們(基督徒)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上帝被稱為他們的上帝,並不以為恥,因為祂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11: 16)」、「我們坦然無懼,是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同住。(林後5: 8)」。

曆世曆代的基督徒因為從上帝那裏,都清楚的認識死亡的奧秘;所以,他們不但對於死亡坦然無懼,而且還期盼早日離世,與主相遇,到那更美的家鄉。因此,基督徒是一群「想死」的基督門徒。他們很想與這位愛我們的,也是我們所愛的主耶穌相遇,因而能在喜樂當中期盼死的到來。

六、結論

 無疑問地,關於死亡的問題,人無法提供任何答案。活著的人隻能臆測死亡的答案,而這樣的答案總是無法令人滿意,當然也無法真正幫助人們克服對死亡的恐懼。 然而,就如同其他生命問題一樣,上帝也早已將死亡問題的答案啟示給人們;因此,當人認真思考死亡問題時,必然可以從上帝那裏找到死亡問題的解答。

而這位上帝也願意幫助人們脫離死亡的威脅,讓信靠耶穌的人不需經曆死亡,並與祂一同在永恒中享受生命的福樂!

死亡是每個人都必須要認真的思想的生命問題,並且人們又僅能從上帝那裏找到死亡問題的解答;因此,我們可以說:「死亡使我們認識這位上帝,死亡使我們遇見這位主」,我們不但能在思索死亡問題時就認識上帝,並且在跨越死亡後親眼遇見這位愛我們的主。

所以,當一般人容易在絕望、茫然、無奈、恐懼中麵對死亡時,基督徒乃是在信心、盼望、應許及平安中迎接死亡的到來。一般人的生命常常受死亡的威脅,受死亡的支配,最怕的就是死亡。但是,基督徒不但可以不怕死,甚至還能期盼早日離世,與主相遇,到那更美的家鄉。

【見證】
 在去年的夏天,我的媽媽身體突然病的很嚴重,住到醫院。醫生私底下告訴我說:「你媽媽現在非常危險,情況要是再繼續惡化,可能活不了一個月,你們要有心理 準備。」我聽到這個消息心裏非常難過,在那裏哭。不但哭,還在那裏擔心,不知要不要把醫生所說的話告訴我的媽媽。等到我從醫生的辦公室回到我媽媽的病床旁 邊,我還不知道要怎麽跟我媽媽說,我的媽媽就先對我說:「連嶽,我已經準好要見主了,我已經活夠了,我想到主那裏去,你不要替我擔心,因為到那裏是好得無 比。」

我的媽媽知道我常常為主到各地事奉,我的媽媽知道我常常為別人禱告;但是我的媽媽並沒有要我替她禱告,要我求主來醫治她。她想要去見主,她想要到天上與主同在,去過那不再有病痛、不再有眼淚、隻有永恒福樂的日子。

我的媽媽對我說這些的時候,她充滿平安、充滿信心、充滿喜樂、充滿盼望。

請問,有哪一個人當醫生告訴他:他隻剩幾天可以活的時候,他可以在那裏大聲對醫生說:「醫生,我等這一個時候等很久了。謝謝你讓我知道這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