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與刻薄 — 和維州血案有關的感想(一)
文章來源: 綠豆紅茶2009-01-29 19:22:35

維州的凶殺案雖然已過去一周,但我每每想起這事,還是不免脊背發冷,心情沉重。除了案件本身,那些在各個網站之間迅速擴散的飛短流長和詆毀謾罵,也頗不讓人平靜。年輕的生命如流星般隕落,自然會引來無數人的同情和關切。而這次事件中一個獨特的現象是,相當多對凶手所表示出的同情甚至支持,都建立在對死者的惡意揣測或貶低中傷的基礎之上。

在警方最終的調查報告沒有出來之前,為什麽這麽多人,首當其衝的把寬容送給了凶手,卻不惜動用最刻毒最辛辣的文字,去描述一個二十二歲的女孩子,一個永遠無法為自己辯護的刀下鬼?

 

讓我們來看看楊同學的經曆中,有哪些會令某些國人反感,以至產生先入為主的不良印象的。

首先,有報道稱楊的父母出資五十萬(人民幣),送寶貝女兒去加拿大讀書,所以楊同學大致屬於“小留”的範疇。很多人對這個群體印象不佳,這實在情有可原,因為確實有很多“小留”整天不學無術,惹事生非。不過在這件事上,沒人關心楊的學業如何。對有些人來說,關鍵問題是她有一個什麽樣的家庭,如何能出的起孩子在國外上大學的費用。這些錢可不是小數字。就拿我本人來說,因為自己的朋友圈子裏,作父母的都是老實本分的知識分子或者工人,從沒聽說過有誰拿不到獎學金就敢往國外跑的。所以我們以及和我們有相似家庭背景的人,對“小留”家庭的收入來源和生活方式,完全沒有概念。再加上這些年國內兩級分化的加劇,國人普遍有一種“樸素”的是非觀念,即富人是靠不住的,財富積累的過程是充滿貓膩的,送孩子出國上高中或讀本科的人,背景多少是有點兒不幹淨的。

但是近年來,懂得如何抓住商機,善於投資和理財的人,真的是越來越多了。現如今還這麽想的人,要不是看問題太以偏概全,就是被嫉妒蒙住了雙眼,對那些靠自己努力開拓,不斷進取和敏銳判斷而發家致富的例子,他們天天能看到,但就是選擇性失明,就是要和貪官聯係起來。那些人對富人的憤怒情緒,多少有點像文革時期打砸搶鬥士對單位領導的仇恨,不是出於同情心和正義感,隻是因為有些事自己辦不到。隻有給取得一些成就(財富,權力,學術地位)的人扣上不仁不義的大帽子,他們才能站在道德製高點上,並且對自身的平庸而欣欣然獲得心理平衡。

 

好在楊同學的相對富有隻是引起了為數不多的網民的反感。她招致他人詆毀的更重要原因,我明天再分析吧。

 

歡迎談談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