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的本質是什麽?
文章來源: 飛雲2014-12-01 20:57:46

 

幾年,乃至今日,中國有人總是喜歡抱怨美國用“綠紙”換取了中國的貨物。言下之意,美元是“紙”,美國是騙子,中國是吃虧的受害者。

 

事實真的如此嗎?

讓我們先來通俗地看什麽是貨幣。

 

假如某原始小鎮,家庭各司其業偶爾物物交換,沒有貨幣。鎮上出現一家或兩三家大戶,他們給為他們做工的工人發“糧食”做工錢。後來,大戶主人說:我給你簽名按手印的“紙條”,上麵注明可以領取糧食的數目,這樣你就可以隨時來領糧食了。

於是工人拿了“紙條”回家。第二天,工人需要衣服。他就拿“紙條”給做衣服的,說我拿了你的衣服,你拿“紙條”隨時可以去我的雇主那裏得到相對應的糧食。 做衣服的和工人用“紙條”成交了。因為做衣服的也知道工人的老板是一個可信的商人,家底也厚實,他的“紙條”是可以換回糧食的。

第三天,做衣服的用“紙條”換回了家具;第四天,做家具的拿“紙條”去發“紙條”的商人那裏換回了他需要的糧食。

 

大家覺得這個辦法方便,於是商人大戶的“紙條”就成了小鎮的通用“貨幣”。

那麽這個“紙條”能夠成為大家都接受的“貨幣”,有什麽條件呢?

  1. 發紙條的商人必須誠實守信(不能多發、濫發或不兌現)。否則紙條使用者不相信紙條能夠換回糧食或其他貨物,或認為數量上會吃大虧,會被騙。

  2. 發紙條的商人,其家底必須雄厚。否則紙條使用者雖然相信商人的信實,但擔心他會力不從心而使自己受到損失。

  3. 發紙條的商人,其家必須有安全保證。否則紙條使用者雖然相信商人的信實,也不擔心他會力不從心而使自己受到損失。但紙條使用者可能擔心他因為懦弱招來強盜,或住在山腳下,怕常發的泥石流淹沒他家;或體弱多病。。。。等等其它原因而突然導致紙條無法兌現糧食等實物。

故,貨幣的本質就是信用,是包括主觀和客觀在內的,兩方麵信用。這也是美國銀行把“錢”叫做“Credit”的原因。

 

麻雀”解刨了,“大象”也就順理成章了。

也就是說,美元並不是簡簡單單的所謂“綠紙”。美元是全球最高的“信用”。對照上麵小鎮商人的三條信用基礎,我們發現:

  1. 有史以來,美元是全球貨幣中最有信用的。雖然美元也貶值,但是美元是全球貨幣貶值最輕的。拿美元在美國是可以買回相應的貨物的(同時需要強調:你不能強買人家的保密高科技,就好象木匠不能拿紙條隨便買回商人的任何東西,比如商人的妻子或孩子,或祖傳秘方等等),這就是主觀信用。 前幾年,許多人聲稱美國會賴掉債務,就是基於認為美國和某國一樣目光短淺,能騙就騙,混吃等死。事實上美國是負責任的,也是力圖要保持自己信用的。保持信用才有長遠的利益,賴債是一錘子買賣,將導致美元體係崩潰。從美元發行以來的200餘年,至今美分依然流通,就足以說明美元堅實的信用。

  2. 美國經濟體量足夠大,同時其物產豐富,科技發達,品種齊全。這是其它發達國家不能比的,比如瑞士等。

  3. 美國地理環境優越,周邊鄰裏關係和睦。美國軍力強大,延伸海外。一句話,美國的安全性排在全球前列。

因為這樣的緣故,美國的美元就成為了地球“小鎮”上的有信用的“紙條”發行者。美元不僅在美國國內流行, 同時也是地球“小鎮”貨物互換、大家都認可的媒介,——國際貨幣。

相反,一種貨幣若不受歡迎,則必是他的信用出了,或將要出問題。

以俄國盧布為例,仍由上麵三條信用基礎對照:

 

  1. 蘇聯立國初期,不承認俄國時期的國債(賴債)。當時山西商人(晉商)為此損失慘重。盧布發行以來成百上千倍地貶值過多次。盧布的主觀信用極低。

  2. 俄國經濟體量一般,品種極其單調(石油等)。

  3. 俄國經常參加、發動各種周邊戰爭,安全形勢一般。

所以,最近俄國盧布再次大貶值,毫不奇怪,因為盧布的信用非常成問題。

 

人民幣怎麽樣?

 

  1. 1949年以來,前三十年。貨幣貶值不嚴重,但是物質極度匱乏。有“紙條”但是沒有物質,實際上還是沒有“信用”。因為貨幣不能換回貨物。後三十年,工資從幾十元漲到現在的幾千元,為一百倍。包括房屋在內的綜合物價上漲,大約也是一百倍(?)。三十年前的分幣,如今早就成為了曆史。為什麽都漲?因為中國人愛攢錢,三十年前攢的錢,夠買一頭豬,三十年後變成了隻夠買一隻雞。這就是變相的騙,換個說法就是沒有信用。

  2. 三十年前中國經濟體量很小,如今體量大但是單調。可供別人挑選的貨物有限,且容易為別人置換、取代。如今正在進行時。這導致人民幣信用降低。

  3. 中國國內汙染嚴重,環境惡化,人口紅利拐點已到。國際環境也不容樂觀:東北亞,東南亞,印度多有爭執。

以上所有條件都預示,人民幣的信用也有問題。對於這個,上方是有認知的。所以,中國一直以來都在不斷地增加外匯儲備,就是借助美元(匯率)、歐元、英鎊、瑞郎等等“一攬子”貨幣為信譽不佳的人民幣背書,讓“一攬子”成為人民幣之錨。

2009年中國由美元為主的外匯配置,改為“一攬子”。飛雲當時就認為,沒有長遠眼光的決策者,必要付出代價。如今,美元指數衝高、日元大跌。一攬子已經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根據上麵的信用判別標準,這是不諳貨幣本質而決策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