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謀遠慮的北極熊
文章來源: 飛雲2014-03-18 20:43:42


飛雲在33日的文章“烏克蘭危機及克裏米亞結局”中已經給出了烏克蘭被俄國肢解,克裏米亞先“獨立”,然後歸入俄羅斯的結局。 短短半個月,這個過程已經以超快的速度完結。接下裏的發展,將依然不出“烏克蘭危機及克裏米亞結局”這篇文章之預計。

本文,飛雲想通過克裏米亞危機總結一下俄國的可怕之處。

這次危機,使我們又一次領教到俄國人布局長遠、緊抓戰機、有勇有謀的特點,他們往往能夠以短痛換長利、以小患易大益。

先說長遠布局。俄國從小國發展到今天,其疆域幾乎橫貫地球。“雙頭鷹”凶視東西兩方(沒有錯,不是雄視,就是凶視)。他們一貫的長遠策略便是人口戰略。我們不難發現,除了車臣等少數地區,領土一旦歸入俄國,原住民即逐漸很快消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其東方領土,原中國東北以上廣大的地區。沒過多長時間,那些地區就成了原種俄羅斯人及俄語的天下,東方膚色的原住民幾乎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樣,就是要把占領的土地完全徹底的消化,不帶“夾生”。否則,原住民第一永遠向世人顯示那塊土地原來並不屬於俄國,第二原住民時刻有可能給俄國帶來麻煩。今天的車臣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原住民到了哪裏?俄羅斯是如何“處理消化”原住民的?請有研究的朋友告訴讀者。

曆史上本不屬於俄羅斯的克裏米亞地區,如今的居民大多數竟為俄羅斯人。依仗這個“優勢”,普京得以公投過關,強行吞並克裏米亞。所以長久謀劃於“人口”戰略,俄國人夠狠。克裏米亞過關後,普京很可能繼續利用人口優勢一不做二不休繼續謀劃東烏克蘭地區,進一步肢解烏克蘭。

俄國人曆來極其霸道,但是他們從來都不“蠻幹”,總是“講道理”的。比如克裏米亞公投,普京說是仿照科索沃模式。乍一聽有些道理,可是如果車臣也想搞個公投從俄羅斯獨立出來,不知普京是否同意?

這就又引出俄國人出色的戰機捕捉能力。

飛雲一再提到,美國軟弱的民主黨人執政是世界的亂源(參見原作:《從奧巴馬到杜魯門,民主黨外政演義》)。俄國人在民主黨人杜魯門執政時期坐實了中國紅色同盟,通過韓戰坐實了北韓同盟,大膽切斷西柏林交通線。在民主黨人肯尼迪和約翰遜時期,通過製造的古巴導彈危機解除了美國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對蘇導彈優勢。在亞洲把美國拖入越南戰爭。

1979年,俄國(蘇聯)更在民主黨人卡特在任期間悍然入侵了阿富汗。民主黨人克林頓執政時期,俄國強行出兵科索沃,視美國為無物。

另一方麵,曆史上在共和黨人執政時期,俄國人總體上表現都比較“乖”。這可不是巧合,說巧合就是小看了俄國人啊。

如今民主黨人、和平獎獲得者奧主席當政,正是普京顯示“鐵漢”、大顯威風、大得好處的良機。

故克裏米亞危機,俄國將利用最佳戰略機遇,以最小代價再一次擴展俄國版圖。由於民主黨人一以貫之的窩囊,不出飛雲所料,世界必會效仿俄羅斯,全球會更加動蕩不安。

懦弱招禍乃鐵律,自古知兵非好戰;義膽鐵肩聞虎嘯,可歎熊羆稱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