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孝順父母需要用吝嗇
文章來源: 飛雲2009-04-26 15:03:35

   孝順父母,其中“順”主要指順服、避免與父母的正麵衝突。“孝”主要指給予,即錢物上、體力上的關懷和給予;言語上的體貼和交流。

   俗話說“兒行千裏母擔憂”。在外的遊子,一定會經常打電話和家裏聯係,和父母聊天,“匯報”在外的境況。這比過去鴻雁傳書來得便利多了,也給父母帶去了歡樂和安慰、少了些許不必要的擔憂。

   飛雲上大學時,雖然寫家信很勤快,但是並沒有想太多,好像給父母寫信隻是個良好習慣。為人父後,特別是當孩子離家出行、讀書時,就更深切地體會到了我們的父母對自己的掛念。

    我們和孩子通話,總是希望得到“一切都好”的訊息。談家常、談愉快的事,我們就高興、歡喜;當我們交談不愉快的事時,我們安慰孩子、給孩子出主意。放下電話後,我們為孩子憂慮,甚至數日難以釋懷。或許當我們幾天後打電話回去時,孩子的不愉快早已煙消雲散。

    我們的老父老母何嚐不是這樣呢?當我們和父母交流時,談過了煩惱、放下了電話,父母肯定也在大洋的彼岸為我們憂慮。

    因為這樣,我毫不猶豫地願意分擔孩子的憂愁,但是將不再和父母交流我們微不足道的煩惱。我們這裏隻有好消息,沒有不愉快;我們這裏常常是風和日麗、鳥語花香;我們這裏的春天也不缺雨水。

   把自己小小的煩惱藏好,寧可扔掉也不給父母,這也是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