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
文章來源: 過耳風2011-10-16 20:56:27
大黑的新朋友尼克和他的雙胞胎哥哥都在當地的俱樂部打冰球。他父親說,冰球隊基本每個周末都有至少一場比賽。“這樣也好,”他說:“周末不愁沒安排。”

尼克8歲就開始了國際旅行,三年西班牙,三年墨西哥,如今在紐約已經住了一年,三年期滿,下一站,尼克說:他想去中國。

尼克的父親還說:紐約的冰球比賽比在墨西哥的時候好多了,比賽地址畢竟隻限於周圍方圓100邁以內,在墨西哥的時候,他們有時候還要坐飛機去加拿大或者美國比賽呢。

跟住在美國的中國朋友聊天,他們的生活,也是平時上班,周末接送孩子參加體育音樂活動,去中文學校上課。和我在德國的生活,或者現在的生活,並沒有什麽差別。

有一次周末老石同事請我們去一個公園燒烤,來的一堆德國家庭,孩子都還小。大黑一個人百無聊賴地坐在一邊聽歌,滿臉不耐煩。我們隻好早早告辭回家。

中年人的生活大概不過如此,在孩子大寫的家庭單位裏,個體難免麵目模糊。家庭帶給成年人的,一方麵是溫暖,後盾,牽係,是孤獨的反麵,另一方麵,卻是無可推托的責任和另一種隔離,以至於另一種孤獨。家庭成員各個方麵各種利益平衡折中之後,與整體利益相左的個體訴求或者被忽視,或者被遺忘,或者被推遲。尼克的家庭,像一個四人組的小小方陣,在這個世界上移動。父親在德國公司上班,母親持家,孩子上德國學校。對於成年人來說,隻要家庭的內部結構不變,地理位置的變化並不能改變生活的本質。至於孩子,尼克會說流利的英語和西班牙語,他是一個極具語言天賦,性格開朗的孩子,假設他們真的去了中國,他一定也能夠學會中文。他在各個地方都有好朋友,可惜這些友情絕大部分無法長久維持。孩子的友情需要共同成長的經曆來維護,尼克的友情是成長的片段。

這樣的成長和遷徙,誰也無法區分好壞,大概總還是說好的居多吧。就像家庭本身,你可以抱怨個體的犧牲,家庭周末的共同計劃占用了本來應該屬於個人的時間。但是一旦你離開家庭,那些珍貴的個人空間不會顯得過於空曠嗎?那些短暫的周末不會變得無比漫長嗎?

老石的一個同事,來紐約比我們早半年,帶著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孩子。那個認真的德國人曾經私下對老石透露,他非常懼怕周末,因為他不知道怎麽安排才能讓家裏人高興。在德國的周末,買東西,拜訪朋友親戚,過得很快。其實,也許他隻需要一段時間,來結識一些有同樣年齡孩子的新朋友,紐約和德國的差別也就不那麽明顯了。或者也許他隻需要等孩子再大一點,大到可以送他們去踢足球,學鋼琴的時候,他就會像尼克的父親一樣,即使走遍世界,也不再需要發愁周末的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