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前門外 -- 大柵欄
文章來源: xxq20012009-03-19 18:44:01

小時候我家離大柵欄很近,出門不遠,穿過青竹巷就到了觀音寺街。大柵欄就在觀音寺街的東邊。所以從我家去逛商店很方便,夏天有時穿著拖鞋就去了。 文化革命以前,大柵欄地區的商店的牌子上有的寫著公私合營,有的寫著國營。我那時不知道這兩種商店有什麽區別,印象中公私合營的商店常常要小一些,店員是固定的兩三個人。我們小孩子去,無非是買個鉛筆,橡皮,別針什麽的小東西。店員有時嫌我們麻煩,態度不是很好。 文化革命一開始,這些商店的牌子突然改成國營的了,店員的態度也好多了,也許是讓造反的紅衛兵給嚇的。

大柵欄整個一條街全部都是商店。我記得最清楚的商店有大柵欄第一,第二百貨商場,兒童商店,瑞蚨祥綢布店 、內聯升鞋店、同仁堂藥店,六必居醬園, 張一元茶莊。 大柵欄附近的大商店還有跨西河沿街和廊坊頭條的勸業場, 在觀音寺街的亨德利鍾表店和信托商行。 我最經常去的是文具店,我最喜歡那裏賣的花鉛筆,各種形狀的轉筆刀和做手工用的各種彩色電光紙。 大柵欄一帶有很多家食品店, 這是我和院子裏幾個女孩最愛逛的地方。大柵欄食品店的糖果櫃台經常有幾十種水果糖和牛奶糖。 我有零錢時就去挑糖紙好看的每一種糖買兩三塊,吃糖是次要的,主要為了要包糖的糖紙。

六必居醬園對麵有一家熟肉鋪,每個星期二中午賣醬兔頭,七分兩個。我家鄰居院子裏小孩有時去買,是她帶我去看的。 新出鍋的兔頭冒著熱氣,發散著香味。兔頭沒有多少肉,但是對於人口多,收入少家庭的孩子來說,啃啃兔頭也挺香的,而且熟肉鋪做的比家裏做的好吃。

大柵欄街上沒有飯館,街西口有一家很大的小吃店。這家店主要買冰棍,冰激淩,杏仁豆腐,油炒麵,火燒, 驢打滾和切糕。 店裏每天做兩大木板的江米和江米麵年糕。 江米年糕厚厚的,有三層江米夾著兩層豆沙餡。最上麵一層江米上鋪滿了花花綠綠的青紅絲,山楂糕條,紅棗和白糖。江米麵年糕通常是中間夾著紅棗。賣年糕的店員站在玻璃拉門櫥窗裏麵,把年糕切成二兩一塊,放在盤子裏,上麵放一大勺白糖,隨切隨賣,每盤要二兩糧票一毛四。我路過那裏時經常站在櫥窗外看服務員切年糕。他每一塊都能切的大小一樣,每一層都切得很均勻,而且又快又利索。這種切糕應該涼的時候好吃,可是為了講衛生,我媽媽隻讓我們買回家來後蒸過再吃。年糕一蒸就沒形了,味道也有些發酸,比涼著的時候要差多了。

廊坊二條有一家飯館賣褡褳火燒。雖說叫火燒,其實是長條形。 用麵擀成方形的薄皮兒裏麵裝上拌好的餡,折好後,放在大圓形平底餅鐺裏用油烙。烙熟了,顏色金黃。 做褡褳火燒的師傅也是站在窗前連做帶烙。 翻火燒用的是一個很長的平鏟,一鏟就可以翻十幾個。過路的人站在窗外就可以看見從做麵團,擀皮,包餡到烙等做褡褳火燒的全過程,我走過那家飯館門口時常停下來看一會兒。

橫貫廊坊頭條到四條直通到大柵欄街中間的門框胡同裏有一家飯館是專門做爆肚的。 用的羊肚子一麵的顏色發黑,帶有毛刺,切成細長條。 所謂爆就是在開鍋的水裏燙,關鍵是爆的時間要恰到好處,欠火候或煮過火都不行,欠火會不熟,太老了咬不動。 夏天,飯館把桌子放在門外的胡同裏,搭著布棚子,圍著方桌,一麵擺著一個長條凳子,客人一蹁腿跨過條凳坐在桌邊。爆肚上來時,盛在盤子裏,熱氣騰騰,吃時蘸著配好的調料。 盛調料用的是一種很小的藍花瓷碗, 這種小碗很漂亮, 除了在這家飯館,在別的地方沒有見過, 我至今都還記得。

 
褡褳火燒


 

爆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