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點馬克思:(1)價值論
文章來源: 野性2013-01-24 22:42:37

 

 

網友討論馬克思,我不是學哲學的也不是學經濟學的,但也想插句嘴。有句話:一百年前的哲學,在今天就是常識。馬克思理論顯然超過百年,我這個常人多句嘴,不為過吧。

 

 

一個能流行一的理,必有其深刻之,至少抓住了某問題致命的關點而人深省。它的建構不嚴肅的,而且是嚴謹的。一個成功的理論,是科學是哲學,其中的邏輯構造通常不會有大問題,因它的基本概念是作者自定的。一旦接受其基本概念,你就很從其推理程中找出破。如果一個 “理論” “主了或有重缺陷,那一定是它的基石的問題。

 

歐氏幾何是無懈可擊的,如果你承認其第五公設,平行公設。但如果不承認平行公設,你可以建立另一套非歐幾何體係。

相對論的一塊主基石是“光速不變”假設。這就是為何有人不斷地檢驗光速到底會不會變。

馬克思被“馬克思主義者”譽為曾作出三大貢獻或三大發現:1. 剩餘價值論 (剝削的秘密),2. 曆史唯物論(社會發展的秘密),3.科學共產主義預言 (人性的秘密)。此三部分有機地結合成一個社會學體係。與一切成功的理論一樣,你若墜入其中不但會為其嚴肅性所震懾,而且必為其嚴謹性所折服。

然而,任何理論,特別是哲學理論,通常是抓住一點不及其餘,將一種因素簡單化、極端化而推出一個令人大吃一驚的結論。不如此不足以震聵發聾而讓人們清晰地認識到某個問題的重要性。然而這把雙刃劍遲早會傷及自身。

馬克思的價值論,過份甚至唯一地肯定勞動的價值,認為隻有勞動才創造價值,而資本和它的投資者則隻是榨取剩餘價值。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一個毛孔都滴著血和肮髒的東西。

這裏,老馬不僅否定了資本的價值,而且否定了資本家的勞動。按老馬的觀點,有勞動才創造價值和剩餘價值,而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勞動者創造的價值隻夠活命或養家糊口,沒有什麽剩餘價值。隨著生產力的發達,勞動效率的提高,剩餘價值才有可能被創造出來。勞動效率的提高,一是勞動者技藝的提高,二是工具的改進,且後者更重要,比如一個用鐵斧砍樹的比一個技藝高超而用石斧者勞動效率高。思路至此,我們會自然地覺得老馬會認為工具創造剩餘價值!可不知為何,老馬沒有這樣認為,他認為工具不能創造價值 (那麽,無人自動化車間或機器人車間創造價值嗎),而是把它放入生產資料裏去了。因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資料歸資本家,鐵斧不屬於勞動者。 老馬認為剩餘價值的創造主要來自於勞動者的非必須勞動時間。

這就奇怪了。如果否定了資本的運籌虧盈代價,就否定了投資人的勞動和積累。特別是否定了工具創造價值,豈不否定了工具發明者的勞動和積累?如果說資本和工具不能創造價值,那就意味著投資人隻該收回其成本,利潤歸雇工,那豈不是雇工無償使用了生產資料,剝削資本家了?!是資本家養活了工人,還是工人養活了資本家,在一個勞資共生體係中是個假命題!當然,“分贓不均”的問題是存在的,有時是嚴重的,但因素不是簡單的剩餘價值。

舉個反過來的例子:如果你砍樹而沒有斧頭,無償使用別人的斧頭或隻付磨損費,公平嗎?如果租用,你肯定要付出多於磨損費的租金,就是分享了你的剩餘價值。但你是生產的組織者,肯定會多分成。如果擁有斧頭的人雇傭你,他是組織者,他肯定會多分成。無論那一種,過份了,對方都不幹。解決辦法之一是市場自由競爭。而馬克思顯然也明白這個悖論,他的解決辦法就是生產資料歸公,大家都成為勞動者。 但弊病已被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證實,人的自私與懶惰性使再生產得不到好的組織和發展,出現的是另一種經濟危機。
 

 

小結:馬克思的價值論隻承認勞動創造價值,不承認資本和工具對價值創造的貢獻。結論自然是要消除不創造價值的因素。馬克思錯了嗎?你說吧!

 

馬克思的曆史唯物論和科學共產主義的問題出在他的認識論和人性論上。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