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梅一束
文章來源: 野性2011-02-19 23:31:51
 























































攝梅小記


那日瞥見單位廳堂擺了兩大瓶臘梅。我這從未見過梅花的北佬,欣喜若狂,次日帶了相機狂攝一頓。片子出來,若有所失。這與其他花有什麽大不同嗎?這就是儒家文化中具有圖騰意味的梅花嗎?我忽然明白,我期待看到的是淩風傲雪的寒梅,那才是我心目中“千古高風說到今”的風姿,而不是這小樓溫室中的裝飾品。其實我在看它拍它時就有點索然無味了,想起我拍那雪中紅豆時,有一種觸景生情的感動和由此激發的拍攝激情,連雪進了鞋裏濕透了襪子都不知。由此我理解了古人詠梅畫梅時的心情。試想,你在萬木蕭條的冰天雪地裏看到一株臨風怒放的花朵,無論梅花還是雪蓮抑或其他鮮活的生命,都會有一種欣慰一種感動一種溫馨乃至一種激勵,詩人自然會詩興大發,丹青手禁不住要揮毫潑墨,皆欲一舒胸臆。而看著一枝瓶中的花你會想到什麽?

我看著眼前這叢梅花,想到了“招安”二字。這被溫室瓷瓶招安了的梅,如同被招安的梁山好漢,武功雖在,英雄氣盡失。別說替天行道,自身都掉價了,也就被毀了。黃庭堅最懂得此花不宜折,寫下了“不擬折來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的詩句。

於是也有感一首:


傲雪淩霜一枝殊,
千古氣韻賦詩圖。
可歎玉瓶曛曛日,
風姿雖在風骨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