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老理(二)門當戶對
文章來源: 長亭路2013-07-28 15:01:14

老話老理(二)門當戶對

所謂門當戶對是指男女雙方在相近的家庭背景下結合的婚姻,比較容易持久、美滿、幸福。這不難理解:萬物類聚,同類相吸。近似背景下走出來的人,在思想上及知識層麵上共處同一高度,人生觀、價值觀也容易得到彼此的認同。他們對事物的看法相近,彼此欣賞,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在生活中自然相處融洽。

簡單說就是:門當戶對,過日子不累。

那麽怎樣才算是門當戶對呢?一提到門當戶對,很多人首先會想到雙方經濟條件的相近,這實在不夠全麵,其實真正的門當戶對應該是雙方家庭文化背景的相近,這是最重要的。兩個人如果文化背景不同,人生觀、價值觀也會截然不同,對人和事物的看法就難以達成一致。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傳統、習慣與原則,世代流傳下來並滲透到了每個家庭成員的舉手投足、語氣語調中,表現在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中……。所有這些點點滴滴、細水流長的一切,根深蒂固地存在著,不大可能因另一位加入這個家庭的人——那怕是最親愛的人,而有所改變。如果這個家庭的一切與對方的價值觀截然不同的話,就極易引起一係列的矛盾與爭執,影響家庭和睦更影響大家的心情。長此以往,“細節打敗愛情”,再好的感情也會被瑣事衝淡。

所以人們說的門當戶對首先是指兩個家庭背景的近似程度。我們設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出身於書香世家,追求文化、知識;另一個人是暴發戶,隻追求財富,這兩個人就不算是門當戶對。

我們知道追求知識和追求財富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活動,前者有很多積極的影響,而後者存在著很大的負麵作用。在知識和品格的世界裏,一個人的成功同時也是對社會的貢獻;而以金錢為標準的世界裏,一個人的成功往往是以許多人的失敗為代價的。

我不想抬杠,在這裏聲明一下我決沒有貶低暴發戶、商人的意思,社會分工不同嘛。聽說很多商人掙的每一分錢都是幹淨的,而且幹啥吆喝啥,商人本來就應該以追求利潤為目的,這是人家的本分和職責所在,咱怎麽也不能要求他們都變成慈善家不是?

可話說回來人對錢看得太重,精神空間就往往比較狹小,活著活著,一不留神,就把自己變成了反鎖在金庫裏的土財主,除了錢什麽都沒了。

所以自古以來“嫁作商人婦”一向被看作是很悲慘的事。為什麽呢?“商人重利輕離別”,“商女不知亡國恨”。當然在如今金錢的社會,這都成了舊行市、過時話,算不得數了。

錢雖重要,我們也同時發現另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越是身處在狂熱追逐金錢的社會,人們內心深處就越是追求一種有意義、有尊嚴、有文化、有品位的生活,應該說這是每個社會人的本能。

扯遠了,還是回到門當戶對的話題上來吧。說到底門當戶對僅僅給男女雙方提供了一個雙方比較容易相處、有益於家庭穩固的基礎。但婚姻的幸福最重要的還是要有愛的基礎,這在任何時代都是最最重要的。

其實門當戶對也不是絕對的概念。嫁入一個懂事理、有教養的尋常百姓家,甚至會比嫁入一些豪門還要幸福得多呢!

曆史上有一個古老而淒美的門當戶對的故事,這樣的故事今天講起來顯得那麽不合時宜,卻又是那麽令人唏噓不已,故事是這樣的:

自明代藏書家範欽在家鄉寧波建立了著名藏書樓——天一閣之後,那裏的藏書就世代相傳,由範氏子孫共同擁有並共同管理。

天一閣藏書之富享譽海內外。嘉靖年間,寧波一位書香世家的女兒錢繡芸自小聰慧好學、酷愛詩書,並廣泛收藏各種珍奇名書。繡芸姑娘聽說範家的天一閣藏書竟多達七萬多餘卷時,頓生仰慕之情,渴望一睹天一閣藏書樓的風采。然而天一閣有相當嚴苛的藏書禁約,書不出閣,束之高閣。外人根本無法靠近。

於是,走進範家大院,閱盡天一閣的藏書就成了錢姑娘此生最大的夢想。怎麽才能達成自己的心願呢?這個深鎖閨閣的女兒朝思暮想,最終決定以婚姻為紐帶嫁進範家。可以想像在那個婚姻不能自主的年代,一個女孩子需要放下怎樣的自尊,鼓起怎樣的勇氣才敢開口對父母提出這樣的要求。而珍愛女兒的父母竟也破天荒同意了她的請求,父母甚至請來錢姑娘的舅舅,寧波知府丘鐵卿親自去範家說媒。

就這樣,一個藏書之家的公子,一個書香世家的小姐,再加上知府大人親自做媒,錢姑娘終於如願以償嫁進了範家,嫁給了範氏後裔,天一閣範邦柱。這樣的婚姻可謂門當戶對、珠聯璧合。

在繡芸姑娘頂著紅巾走向花轎的那一刻,她覺得自己就是那片夾在天一閣詩書中的芸香草了。

繡芸嫁入範家最初和最終的目的,是以為這樣就可以順理成章地登閣看書看芸草了。可她哪裏知道範氏家族嚴禁婦女登上天一閣,這是祖上傳下的不可動搖的規矩。

茫然若失的繡芸姑娘抑鬱成疾,可她依然夢想著也許有一天,真有那麽一天,那藏書樓的門會因為她的癡情而悄然打開。這位愛書如命的女子一邊哀怨地仰望著近在咫尺的天一閣,一邊在病中一針一線繡了近百幅芸香草的刺繡。繡芸姑娘之所以對芸草這樣情有獨鍾,因為她知道天一閣的每本書中都夾有這種香草

芸草夾在書中能殺死書蟲,它飄散出的縷縷不絕的香氣,更是書香一詞的由來。繡芸姑娘別無所求:“此生不得登樓,但願來生化為芸草,長與書香為伴。”

繡芸姑娘至死都沒有讀到天一閣上的一本書,她臨死前流著淚對丈夫說:吾之所以來汝家者,芸草也,芸草既不見,生亦何為?君若憐妾,死葬閣之左近,妾瞑目矣!

範家為繡芸姑娘所感動,她葬在了天一閣的近旁。

如今也許很多人會說繡芸姑娘太傻,既有一個好家世,又有一個官舅舅,嫁入豪門吃香喝辣不好嗎?她為什麽既不看重錢也不看重勢,內心深處卻有著那麽執著的文化渴求?為什麽她隻想憑借門當戶對的婚配,嫁到一個有更多書讀的地方呢?書,有那麽重要嗎?為什麽繡芸覺得隻有在朗朗讀書聲中度過的日子才有意義呢?

我常想,如果範家沒有那樣嚴苛的家規,繡芸姑娘這樁門當戶對的婚姻將會給她帶來怎樣的幸福啊!如果她可以如願地飽讀詩書,或許她終將學有所成,中國曆史上或許還會多出一位優秀的女詩人或女作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