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敬畏
文章來源: 長亭路2011-11-13 11:22:04

心存敬畏

敬畏,是人對待事物的一種態度。“敬恭敬有禮、嚴肅認真,是謹慎、不懈怠。敬畏是一種從內心發出的,對一切神聖事物的既尊敬又不敢逾越界限的心存製約,是最神聖的情感狀態。

人性並不總是那麽善和美的,但值得慶幸的是人性中尚存著一份明智,這份明智讓人看清了人性中的醜陋,因而時時告誡自己要有所敬畏、有所恐懼,要劃清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界限。老百姓常說:“為人莫做虧心事,頭上三尺有神明”,就是有所敬畏的意思。神明在哪裏?在善良人的心裏。這種對神明的敬畏,正是做人的根本所在。

人需要敬畏的東西很多。麵對浩渺宇宙、大自然;麵對主宰這個世界的規律或者抽象的神祗;麵對道德、操守與良心;麵對法律、規則與懲戒;麵對信仰、生命與尊嚴……

然而,“敬畏”一詞在現代人的詞典裏已經變得很模糊了。相反,我們經常看到的是可怕的蔑視與“無所畏懼”。

曾幾何時,當我們喊著“人定勝天”的口號,貪婪無度地向地球索取資源之時,就已經埋下了天災人禍的禍根,帶來了很多生物的滅絕,導致了目前生存環境的惡劣。人不敬畏自然,蔑視自然規律,自然就給人類報複。

再看看世上人心的殘忍與冷漠。生命是無價的,敬畏和尊重生命是人性的表現,也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小悅悅事件中路人的冷漠、見死不救;溫州動車事故解決過程中有關部門的麻木不仁、不作為,……近年發生的事件,樁樁件件越來越令人心驚肉跳。人啊,就算你不畏天、不畏地,但至少應該敬畏生命啊!

人對財富的貪婪無度也更加變本加厲。一個“貪”字使多少人鋌而走險。那些貪官,那些粗暴踐踏消費者利益的企業或個人,有哪個不是損害了他人,也葬送了自己?現在人們對飲食產品的不信任,就不僅由於管理不善,更是因為生產者對顧客和市場缺乏敬畏之心。任何忽略顧客和市場運作的企業,無論它具有怎樣的實力,最終都一樣會被無情的市場所淘汰。

這樣的例子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舉出很多很多。

敬畏是了解到自己的渺小和時空的偉大,相信這世間有正義、有真理、有神聖。有所敬畏才有所堅守,才能讓自己在各式各樣的誘惑中,保持一顆真誠的心靈。否則人就會變得百無禁忌,喪失掉一切心理的製約,最後的顧忌及做人的底線,變得無知、無畏、無惡不作。

曾在報上看到這樣一件事:文革中天下大亂。一位大字不識的大媽對兒子說:“現在社會上發生的事,我不清楚;你都在外麵做了什麽,我也不清楚。但有一句話我要說給你聽,就是你出去後無論做什麽,做之前都要摸著心口想一想,你所做的這些,十年後能不能見人,百年後敢不敢見鬼?如果不能,不敢,我勸你不要去做了。頭上三尺有神明,總有一雙眼睛在盯著你。”

大媽的話多麽樸實,那是出自一種本能的敬畏。因為她知道,這是做人的根本,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褻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