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記憶(2)
文章來源: 心之初2020-04-19 00:53:53

上大學的青春記憶很像戀愛,想的全是溫潤浪漫。其實真的上了,日子寡淡得緊。每天三點一線,三頓兩倒。說“頓”是因為吃不太飽。早上稀飯鹹菜,中午米飯一菜。菜不是錦醬肉絲,通常是想不起來。多是大白菜熬肉點點,茄子煮粉條。晚飯吃麵條。

青春的肚子,喜歡貨真價實的幹貨。完全不用操心消化。我們這些“五0後”,人生最虧的就是青春的肚子。腦袋裏被灌了很多米湯,肚子了吃著的幾乎全是草料。

成都話很好聽。不過我們是物理係關心宇宙太空,研究微觀粒子。絕大多數時間聽到的都是磁性男話,很少時間能聽到頻率高聽著尖的雌語。

上大學頭一年,每天把屁股種在板凳上,我很不適應。人是走物,就該走來走去,走個親戚串個門,當個走資派(走資派還在走)。但是“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甘撒熱血寫春秋”。我們克服動物性,增加植物性。每天的大多數時間,屁股不離板凳。

成都如果用兩個字來形容,我會選“巴適”。成都人說話感情色彩濃重,會的後邊加倆字:嘀很。上大學期間最幸福的時刻就是考完期末,如果覺得考得不錯,就一個人直奔九眼橋電影院對麵的小飯館,點上一個水煮肉片,半斤米飯,一點泡菜,不說話,心裏冒出句陝西話:啑(DIE,吃的意思,可別讀成英語)。胃滿意得,巴適嘚很。看場電影,睡個大覺,第二天回老家(有媽在的家)。

成都好遊玩處有望江公園,杜甫草堂,武侯祠。遠一點有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九寨溝,都是些美不勝收的景致。

望江公園是我們學校的後花園。江說的是錦江。一生漂泊,吃個半飽,“語不驚人死不休”給後人留下很多膾炙人口的美妙詩篇的杜甫有詩: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望江公園裏,時時都是春色。公園裏有各種各樣的竹子,千姿百態,萬千氣象。當年中國人剛剛死去活來,柳暗花明,沒有人會談戀愛。公園走的大多都是男和男女和女我們的同學。

前幾天還和我們班的一個二婚老頭同學在電話裏聊。他說上大學學物理真耽誤了的玉樹臨風和浪漫才情。要是當年哪個黃昏,整上個妹娃,望江公園裏頭走一走,散散步。呼吸呼吸鮮竹子的空氣,配配,用現在話說:爽歪歪。人身(四川人讀不清“生”)該有多美好?

青春走遠的連背影都看不清了。偶爾會想起青春的味道。“往事隻能回味”,不對嗎?回味是為了獲得勇氣,以麵對越來越老的生命。

望江公園的一個勝景是薛濤井。她是唐代奇女子。回文詩寫得好,十足的女漢子。(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