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 一種驚豔千年的傳統中國美
榫卯(sǔn mǎo),是古代中國建築、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是在兩個構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
中國古代,榫卯結構即用在建築領域也用在家具領域。中國的木建築構架一般包括柱、梁、枋、墊板、衍檀、鬥拱、椽子、望板等基本構件。這些構件相互獨立,需要用一定的方式連結起來才能組成房屋。中國家具把各個部件連接起來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結構方式。各種榫卯做法不同,應用範圍不同,但它們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體構造的“關節”作用。若榫卯使用得當,兩塊木結構之間就能嚴密扣合,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它是古代木匠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工匠手藝的高低,通過榫卯的結構就能清楚的反映出來。
榫卯結構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型
一類主要是作麵與麵的接合,也可以是兩條邊的拚合,還可以是麵與邊的交接構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帶榫”、“紮榫”等。
- 另一類是作為“點”的結構方法。主要用於作橫豎材丁字結合,成角結合,交叉結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雙榫”、“雙夾榫”、“勾掛榫”、“鍥釘榫”、“半榫”、“通榫”等等。
- 還有一類是將三個構件組合一起並相互連結的構造方法,這種方法除運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聯合結構外,都是一些更為複雜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見的有“托角榫”、“長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
以下列33種榫卯結構實物實拍動態圖展示(涵蓋了古代榫卯結構當中最主要、實用、經典的款式結構):
1、楔釘榫
2、挖煙袋鍋榫
3、夾頭榫(腿足上端嵌夾牙條與牙頭)
4、雲型插肩榫(牙條、牙頭分造)
5、扇形插肩榫
6、傳統粽角榫
7、雙榫粽角榫
8、帶板粽角榫
9、高束腰抱肩榫
10、掛肩四麵平榫
11、圓柱丁字結合榫
12、圓方結合裹腿
13、圓柱二維直角交叉榫
14、圓香幾攢邊打槽
15、攢邊打槽裝板
16、一腿三牙方桌結構
18、方材角結合床圍子攢接萬字
19、方形家具腿足與方托泥的結合
20、三根直材交叉
21、加雲子無束腰裹腿杌凳腿足與凳麵結合
22、插肩榫變形
23、平板明榫角結合
24、櫃子底棖
25、方材丁字結合(榫卯大進小出)
26、厚板悶榫角結合
27、厚板出透榫及榫舌拍抹頭
28、椅盤邊抹與椅子腿足的結構
29、直材交叉結合
30、弧形直材十字交叉
31、弧形麵直材角結合
32、走馬銷
33、方材丁字形結合榫卯用大格肩
榫卯是極為精巧的發明,這種構件連接方式,使得中國傳統的木結構成為超越了當代建築排架、框架或者剛架的特殊柔性結構體,不但可以承受較大的荷載,而且允許產生一定的變形,在地震荷載下通過變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減小結構的地震響應。
榫卯的合理運用和製作的精密程度,不僅直接關係到家具的結構是否嚴謹、牢固,影響到家具的使用壽命,更關係到家具的美觀和藝術性。一件家具如果遍布釘眼,接合扭曲,都不能算一件‘能用’的家具,藝術性和收藏價值更無從談起。
榫卯補充說明版:http://www.zuojiaju.com/thread-11183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