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製作(續)
文章來源: chinomango2015-08-28 11:26:26

楓蘇芳染螺鈿琵琶: http://www.geocities.jp/saitohmoto/hobby/gakki/Shosoin/Shosoin.html 

http://saisaibatake.ame-zaiku.com/gakki_name/name_biwa.html 

http://www.geocities.jp/saitohmoto/hobby/gakki/Shosoin/KaedeSuosomeRadenBiwa.JPG

琵琶製作名師:俞小魯

他曾經是一名技術工人,與音樂毫不搭界;他1981年就下崗了,但60歲時想“不虛度餘生”,每天都沉浸在琵琶製作中;他到現在也不懂音階,但製作的3把琵琶最近分別奪得全國民族樂器製作大賽的金銀銅獎。他的名字叫俞小魯,今年61歲,住在海曙大書院巷36號。

技藝互通

俞師傅年輕時做木匠,寧波儀表廠裏不少人都稱讚他手藝出眾。1973年,寧波越劇團裏一把琵琶壞了,有人輾轉托他來修,修好後,琵琶師傅彈了彈說比未壞時的琵琶還好。

後來,俞師傅又幹過模工、車工等,他說做技工、做手藝活兒其實好多環節都是相通的,因此他的模工、車工技術同樣頗有名氣。1981年前後,妻子開了家縫紉 店,俞師傅停薪留職,做起了專職裁縫。後來,他家開了小飯店,俞師傅又成了店裏的總管。一係列角色轉換下來,不知不覺中老了,俞師傅也有了一個愈來愈強烈 的願望:這輩子一定要做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原來,他心裏一直惦記著曾經修過的那把琵琶。

其樂無窮

俞小魯關了自家的店鋪,買了琵琶書籍雜誌,2004年春節前後,在家人和鄰居的質疑聲中,他製作出了“重新上崗”後的第一把琵琶。俞師傅自豪地告訴記者: “我記憶力好,又是技工出身,當年對琵琶開膛破肚,東西都存在腦子裏的。”俞師傅接著花2萬多元從金華買來上等黑檀木,添置了小機床等五金器械,把居住的 房間改成了作坊,開始沉浸在製作琵琶的快樂中:每天,他都有10多個小時想琵琶、做琵琶,“不這樣我不舒服”,俞師傅說。由於是手工製作,他每挖完一把琵 琶的內膛,都會敲斷一把鑿子,但他從沒覺著手或胳膊疼。

不懂音階,如何校音呢?俞師傅自有一招:他請來琵琶老師,請他們彈奏並提意見,他當場校正。每把琵琶都是這樣。一次次請人彈奏指點、一次次用心總結,20多把琵琶做下來,現在俞小魯製作的琵琶音質清而準。我國琵琶製作大家高占春先生試了他的琵琶後,也是讚譽有加。

實至名歸

這次,俞小魯抱著3把琵琶進京參加由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組織的第二屆全國高檔民族樂器製作大賽,寧可人坐著,也要把琵琶在火車臥鋪上放好。評委會評價他這 次獲金獎的琵琶“工藝、造型漂亮,音質宏厚有力,有後勁”。在獲銀獎的P5022號琵琶上,俞小魯創造性地在琵琶屏上鑲入0.3毫米的銅條,這一“提高音 質,延長琵琶壽命,增加美觀度”的創新作品同樣獲得了評委的一致好評。目前,他已就這一改進提出了專利申請。

數百名參賽選手中,自己一舉獲得了民族樂器製作大賽金銀銅三項獎,俞小魯沒想到。現在,好多琵琶界人士,都想收藏他的獲獎作品呢。

"寧波製造"4把金獎琵琶癡覓頂級演奏家

獨創的琴頭。記者 劉波 攝

  30多年的鍥而不舍,讓他從一個手工藝人變成國內琵琶製作頂級高手。11月8日,64歲的寧波人俞小魯在北京被中國民族器樂學會授予“中國民族 樂器(琵琶)製作終身成就獎”。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畢可煒說,全國被授予這項大獎的僅4人,其他3人都已封刀,俞小魯是唯一還在親手製作 琵琶的獲獎者。

  昨天,在海曙區陽光城小區,俞小魯撫摩著獲獎的琵琶說:“我有一個夢想:在寧波音樂廳舉辦一場演奏會,請最好的琵琶演奏家演奏我的金獎琵琶!”

  “中國民族樂器(琵琶)製作終身成就獎”得主俞小魯有一個夢想:在寧波音樂廳舉辦一場演奏會,請最好的琵琶演奏家彈奏他的琵琶

  5把琵琶3個金獎

  由中國民族器樂學會舉辦的2008年全國首屆民族樂器製作大賽11月6日至8日在北京舉行,比賽薈萃了國內高檔民族樂器和製作者。俞小魯帶去了 5把親手製作的琵琶,3個國家一級演奏家彈了這些琵琶後,一致認為它們音色甚佳。俞小魯以3把金獎2把銀獎和一個終身成就獎,成為本屆比賽上最受關注的 人。

  整個頒獎儀式進行了40多分鍾,中國民族器樂協會副會長楊青用了10多分鍾評價俞小魯的琵琶。他說:“琵琶是民樂之王,有5把琵琶是同一個人做的,這些琵琶不僅材質好音色佳,而且圖案新寓意好,其中琴頭製作的創新讓我難忘,5隻蝙蝠的圖案寓意五福齊天……”

  這已是俞小魯第二次獲獎了。2005年5月,在中國管弦樂學會舉辦的第二屆高檔民族樂器製作大賽上,俞小魯參賽的3把琵琶分別獲得了金、銀、銅獎。

  3個月的精心打磨

  今年5月,俞小魯還在猶豫:北京奧運會可能不會舉辦民族樂器製作方麵的比賽了,還要不要製作高檔琵琶呢?到了6月份,俞小魯還是沒克製住自己的“欲望”:“我走近那些木料,就好像看見琵琶在呼喚我,於是我開始動工了。一動手我就歇不下來,一天做10多個小時,做到半夜也不覺得累。”

  7月19日,有4把琵琶已初顯輪廓,俞小魯接到了一個北京來的長途電話,說今年中國民族器樂學會舉辦首屆製作大賽,如果他想參加,就上網下載報名表格。7月20日是大賽報名的最後一天,俞小魯用傳真把報名表格傳到了北京。

  9月25日,5把琵琶終於成形,對一般的製作者來說,製作工作已經結束了,但對俞小魯而言,工作才剛剛開始。俞小魯請來好友——琵琶演奏師岑誠和陳國強反複地演奏,對琵琶的音色提出建議,俞小魯根據這些建議,反複打磨對應的發音部位,精益求精。

  帶5把琵琶進京不是一件輕鬆事,因為怕空運碰壞琵琶,俞小魯選擇了坐火車。11月3日,俞小魯和老伴買了兩張臥鋪票,坐上寧波至包頭的火車。在火車上,5把琵琶“睡”一張鋪位,俞小魯和老伴輪流睡一張鋪位。

  獲獎後回家的路更是艱辛,因為車票緊張,俞小魯和老伴抱著琵琶在火車上站了5個半小時,才換到臥鋪票,11日深夜2點多,兩人到家了,這才舒了一口氣:終於能夠好好睡一覺了!

  30多年鍥而不舍

  1944年,俞小魯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家中有兩個姐姐,他是最小的孩子。俞小魯不懂演奏,但從小就對音色特別敏感。

  1970年,寧波的老琴師孫德龍的琵琶壞了,找了好幾個人都沒修好,經人介紹找到當時在寧波儀表廠做木工的俞小魯。琵琶修好後,孫德龍彈起了琵 琶,俞小魯被深深地打動了,從此愛上了琵琶。因為當時寧波沒有一家專業生產琵琶的企業,一些樂師的琵琶壞了,都慕名找俞小魯修,俞小魯也就開始了學做琵 琶。

  不懂樂理不會彈琵琶,怎麽能做出好琵琶呢?俞小魯起初買來相關書籍自己研究,後來結識了會彈琵琶的朋友,就請朋友彈他做的琵琶。漸漸地,不會彈琵琶的俞小魯知道了琵琶的哪個部位會影響音色,琢磨出了木材的幹濕、背托和麵板形狀對琵琶音色的影響。

  30多年的製作生涯,練就了一雙巧手和一雙靈敏的耳朵,勤於思考、鍥而不舍,造就了一個頂級的琵琶製作高手。和那些已經封刀的前輩相比,俞小魯說自己還有10年時間,可以多做幾把好琵琶。

  “好琵琶在音樂廳演奏,不用擴音器也能把音傳到各個角落!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聽到我的琵琶發出的妙音。”俞小魯說,“雖然我不會演奏,也沒有足 夠的資金張羅一場演奏會,但我有一個夢想,就是有一天能在寧波音樂廳開一場演奏會,請頂級演奏者彈奏我4把獲得金獎的琵琶,並把演奏會所得捐獻給慈善機 構,為寧波的文化和慈善事業盡微薄之力。”

  讀者朋友,如果您是琵琶高手,願意彈奏俞先生的琵琶,如果您有演奏場地讓俞先生圓夢,可撥打本報熱線87270000聯係。

  記者 陳愛紅

  相關知識

  琵琶,撥弦類弦鳴樂器,南北朝時由印度傳入中國。木製。音箱呈半梨形,張四弦,頸與麵板上設用以確定音位的“相”和“品”,可獨奏、伴奏、合奏。

  曆史上的所謂琵琶,並不僅指具有梨形共鳴箱的曲項琵琶,而是多種彈撥樂器,形狀類似,大小有別,像現在的柳琴、月琴、阮等,都可說是琵琶類樂器。

  琵琶是我國曆史悠久的主要彈撥樂器,經曆代演奏者改進,形製已趨於統一,成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琵琶音域廣闊、演奏技巧繁多,具有豐富的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