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健康所必須的不可見的能量元素
文章來源: kylelong2018-11-21 18:18:37

 

八大營養素是可見的宏觀營養素。還有一些營養素是不可見的,比如能量與時序。這些營養素合起來就是人體所需的十大基礎營養素。將能量與時序納入基礎營養素之內,是加拿大注冊營養素、健康管理師博士龍(Dr.Long)於2018年首次提出。

能量是物質運動轉換的量度,簡稱“能”。世界萬物是不斷運動的,在物質的一切屬性中,運動是最基本的屬性,其他屬性都是運動的具體表現。能量是表征物理係統做功的本領的量度。空間屬性是物質運動的廣延性體現;時間屬性是物質運動的持續性體現;引力屬性是物質在運動過程由於質量分布不均所引起的相互作用的體現;電磁屬性是帶電粒子在運動和變化過程中的外部表現,等等。物質的運動形式多種多樣,每一個具體的物質運動形式存在相應的能量形式。

能量的本質是物體運動狀態中的一個守恒量,能量與物質之間可以發生多個層次的相互轉化,具體可以表現為多種狀態。以下重點談談與人體健康相關的幾種能量狀態。

1,熱量,即人體能量,是在生命活動過程中,一切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這些能量主要來源於食物。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經體內氧化可釋放能量。三者統稱為“產能營養素”或“熱源質”。

2,磁場,即人體磁場,屬於生物磁場的範疇。人體磁場產生與測定的研究大約有三十年左右,現處於發展過程中。由於人體的磁場信號非常微弱,又常常處於周圍環境的磁場噪聲中,給測定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這是造成此項研究遲緩的主要原因。超導量子幹涉儀的研製成功,使人體磁場的研究進入高速發展時期。用微弱磁場測定法通過對人體磁場的檢測,把所獲人體磁場的信息應用於臨床多種疾病的診斷及推進一些疑難病症的治療中,都有重要的意義。

3,輝光,即人體光,人體光暈的分布有一定的規律。就同一人而言,一般手指尖的光最強,臂、腿和軀幹較弱。上肢發光又往往比下肢強。人體的不同部位雖然緊密相鄰,但它們發的光強度竟可相差一倍、兩倍,甚至十幾倍。同一個部位,發光強度始終維持在某一發光水平,直到生命狀態發生了特殊變化。

“人體輝光”很可能是人體發出的二次輻射與空氣電離產生的熒光現象。因為溫度處於絕對零度以上的物體,均能發射輻射波,隻不過是這種輻射波極其微弱,並且它們的波長不能被肉眼識別而已。人當然也會產生輻射波。人在發出輻射波的同時也在接受包括來自宇宙空間的可見光、紫外線,以及來自地球本身的X射線等輻射。

人、動物、植物等有機物,甚至礦物、岩石等無機物,都有一個固定的能量吸收帶,該吸收帶一旦在比較特殊的電磁場裏受到電磁能量的激發,就會產生比原來所吸收的輻射波波長更長的二次輻射。這種二次輻射的輻射波能使空氣發生電離,形成有色離子,大量有色離子的匯聚就會發出可見光。那麽,人體發出的極其微弱的冷光到底有多麽微弱呢?就好比我們在黑夜裏點亮一隻1瓦的小電燈。

4,氣血之氣

什麽是氣血?

氣與血是人體內的兩大類基本物質(一個可見,換一個不可見),在人體生命活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氣對人體有推動調控作用、溫煦涼潤作用、防禦作用、固攝作用及中介作用;血對人體有濡養作用及化神作用。

氣是人體內活力很強運行不息的極精微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氣運行不息,推動和調控著人體內的新陳代謝,維係著人體的生命進程。氣的運動停止,則意味著生命的終止。

中醫學的氣概念,可能源於古人對人體生命現象的觀察。古人通過對人體自身某些顯而易見且至關重要的生命現象,如呼吸時氣的出入、活動時隨汗而出的蒸蒸熱氣等的觀察,產生了對氣的樸素而直觀的認識,加之在氣功鍛煉中體悟到的氣在體內的流動,於是在樸素認識逐漸積累的基礎上進行推測、聯想、抽象和純化,逐漸形成了人體之氣是人體中的能流動的細微物質的概念。隨著認識的深入,對人體之氣的來源、功能、運動規律和形式以及與髒腑的關係有了較係統的認識,建立了中醫學的氣學理論。

中醫學氣概念的形成,自然受到古代哲學氣學說的滲透和影響。古代哲學的氣是運動不息的細微物質的概念,氣升降聚散運動推動和調控宇宙萬物發生發展和變化的思想,對中醫學的氣是運行不息的精微物質概念的形成,氣升降出入運動推動和調控著人體生命活動等理論的構建,都具有重要的方法學意義。但中醫學的氣是客觀存在於人體中的具體的氣,是在體內不斷升降出入運動的精微物質,既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又對生命活動起著推動和調控作用。中醫學的氣理論有其固有的研究對象和範圍,而古代哲學的氣學說是一種古代的宇宙觀和方法論,因此中醫學的氣概念與古代哲學的氣概念是有嚴格區別的。

如何理解中醫裏麵的氣?

《黃帝內經》說:“夫精者身之本也”,張景嶽說:“精之為物,重濁有質,形體因之而成也”。西方說蛋白質和細胞是人體之本,就是東方所說的腎精,殊途同歸也。《黃帝內經》又說:“精化為氣”,“真氣者所受於天,與穀氣並而充身者也”。《簡明中醫詞典》說:“原氣亦稱元氣……稟受於先天而賴後天榮養……推動五髒六腑等一切器官組織的活動,為生化動力的泉源《難經·三十六難》”。張景嶽說:“精化為氣,謂元氣由精而化也”。現代科學明確指出,蛋白質具有生命原動力,稱為活力、活性,比如酶活性、抗體活性,也就是原(元)氣、真氣。

中醫的技術高點是氣。人體生命的主體是生化之氣,副體是有形實體。就此而言,中醫重在調氣,應是生命醫學的主體。從氣診病,及時把控,早診早調,把控陰陽,健康得複。現代中醫,包括經絡中醫、脈學中醫、道醫、歌醫、樂醫等等,都是太極理論與陰陽學說的太極醫學,其中的氣是整個醫學的核心。因此,中醫實質上即是信息醫學之太極陰陽變化之學。所謂意念,也就是先天生命力、生命原動力(原氣),是客觀存在的生命現象。

5,精氣神

精,泛指人體一切營養物質,有先天與後天之分,先天之精稟受於父母,後天之精來源於飲食,主要由腎來管理,常常有“腎精”之稱。“人始生,先成精”,精不僅是構成人體的基本要素,而且主宰人體的整個生長、發育、生殖、衰老的過程。

氣,是維護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精微物質,是推動人體髒腑組織機能活動的動力。它既是物質的代稱,也是功能的表現。氣在人體有推陳出新、溫煦髒腑、防禦外邪、固攝精血、轉化營養等重要職能。“人之有生,全賴此氣”。氣能周流不息,如環無端,人體則健康無病。

神,是指人體的一係列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為心所主。心為人體的最高司令官,神則居其首要地位,心健則神氣充足,神氣充足則身強,神氣渙散則身弱,故《靈樞·邪客》說:“心者,五髒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

精與氣的概念在中醫學中是有嚴格區別的。精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靈樞·經脈》說:“人始生,先成精。”氣是由精化生的極細微物質,《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精化為氣。”精為髒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是推動和調控髒腑生理活動的動力。因此,《內經》中多次提到精與氣的轉化關係,其對精與氣的區分較先秦哲學中的概念更為明確。而神,更多的是一種外在的與內在密切相關的表象,與西方醫學中的心理學、精神病學等有交叉。

6,體質,是由先天遺傳和後天獲得所形成的,人類個體在形態結構和功能活動方麵所固有的、相對穩定的特性,與心理性格具有相關性。個體體質的不同,表現為在生理狀態下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和適應上的某些差異性,以及發病過程中對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發展的傾向性。所以,對體質的研究有助於分析疾病的發生和演變,為診斷和治療疾病提供依據。

“體質”是在中醫理論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病理生理學概念。查《辭海》無“體質”一詞,但對“體”、“質”分別解釋為:“體”,指身體,“質”為性質、本質。所謂體質,就是機體因為髒腑、經絡、氣血、陰陽等的盛衰偏頗而形成的素質特征。身體的素質特征是複雜的,但根據髒腑氣血陰陽的功能狀態以及邪氣的有無,可以分為正常體質與異常體質兩大類。異常體質又可按邪正盛衰分為虛性體質與實性體質,或複合性體質三類。虛性體質係指髒腑虧虛,氣血不足,陰陽偏衰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常見有四類。實性體質,即邪氣有餘為實,故實性體質主要是指體內陰陽偏盛,痰、瘀等邪氣內結所形成的素質特征,常見有五種體質類型。

7,意念,即意識(包含顯意識,潛意識)而成信念的精神狀態。是主體輕度入靜後原神能動的自律性調控自然積澱因的亞無極思維態。它“舍棄”了一切中間環節,具有“穿透力”。通稱靈魂。意念力有的是天生就很強大的,有的是後天形成的。後天的修行非常辛苦,幾乎是不能完成,並非刻苦修煉就能成功,要平穩心態,才能成功感受到意念的存在。

意念是沒有識神思維過程的人腦潛在功能的輕度活躍。識神是人腦的淺層功能。原神(元神) 是人腦的深層功能。原神是人腦固有的先天自然功能,是人類進化產生的腦結構的必然結果。這就是說,隻有原神才可能與“氣”直接發生關係。人腦固有的氣機和物質編碼和構成萬物剪形而上的“氣”,在編碼、程序和氣機信息上有相通之處,所以它們可以相互感應溝通。懂得這一層至關重要。“意到氣到”,“以意領氣”,其“意”就是生命場及生命信息流體的氣機係統。它通過人腦固有的信息編碼溝通,對氣物質過程及其“五行”易變屬性,直接進行定向引導和加工。所以可以通過意念對氣物質的運動賦予信息量,產生氣化功夫。

《簡易經》裏所述:“德化情,情生意,意恒動。”,“意恒動,識中擇念,動機出矣。”。意思是:人的德性能演化出情,情能生出意,意不停地運作即意識,意識有刺激大意義大的意識,有刺激小意義小的意識,在意識中,自覺不自覺地就會選擇意義的大意識轉化為意念,把其它意識拋棄。此意念會轉化為動機,能支配人體去付諸於行動。

道士修煉和演奏道樂時,發現他們采用特殊手勢語言(手印)和聲音(咒音),可與人體的經絡、髒腑、元氣相合,可以集中意念,自我催眠,戰勝精神壓力,達到無我無畏的最佳精神狀態,並影響周圍的事物。這就是我們最早理解的意念與元氣。人的意念以能量方式發生振動並輻射出磁場。意念是元氣、也是物質,意念能夠轉換為物質,能影響人體組織。

意念既是氣,是力,是一種能量。意念者,虛擬也。但,並非虛假,因為“虛”能變“實”,“無”能變“有”。意識是一種不受我們身體局限的物質,是一種條理分明的能量,有能力改變物質事件。因此可以“以心控物”, 能力超越時間、空間的限製。一個簡單的意念似乎擁有改變我們世界的力量。

8,氣功發源於中國。氣功在中國有悠久的曆史,有關氣功的內容在古代通常被稱為吐呐、行氣、布氣、服氣、導引、煉丹、修道、坐禪等等。中國古典的氣功理論是建立在中醫的養身健身理論上的,自上古時代即在流傳。原始的氣功一部分稱為“舞”,如《呂氏春秋》所說的“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春秋戰國時期,一部分氣功被概括於“導引按蹺”之中。中醫專著《黃帝內經》記載“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積精全神”、“精神不散”等修煉方法。《老子》中提到“或噓或吹”的吐納功法。《莊子》也有“吹噓呼吸,吐故呐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的記載。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帛書《卻穀食氣篇》和彩色帛畫《導引圖》。《卻穀食氣篇》是介紹呼吸吐呐方法為主的著作。《導引圖》堪稱最早的氣功圖譜,其中繪有44幅圖像,是古代人們用氣功防治疾病的寫照。

氣功(炁功)是一種中國傳統的保健、養生、祛病的方法。古代或名“丹道”,以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調息,調身,調心)為手段,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三調是否合一是氣功修煉與一般體育運動的主要區別,一般體育運動的操作內容也由三調構成,但三者各自獨立,不要求合成一體。

從中醫學角度定義氣功:氣功是調身、調息、調心三調合一的心身鍛煉技能。如果從現代行為醫學的角度看,氣功鍛煉是對一種有利於心身健康的良性行為進行學習訓練,最終以條件反射方式固定下來的行為療法。如果從氣功作用的心理生理學過程看的話,可將氣功定義為:主要是通過使用自我暗示為核心的手段,促使意識進入到自我催眠狀態,通過心理—生理—形態自調機製調整心身平衡,達到健身治病目的的自我鍛煉方法。

氣功原理:經絡、穴位、氣血學說是中國氣功的理論基礎。心理和靈魂受囿於自身本來素質和外界條件,但人類可以有意或其後無意地調整心境與靈魂狀態。人類的感知還有兩種非意識的心理隱態:潛意識態與無意識態。意識——潛意識——無意識三種心態有著一定的聯係:意識目的而為、潛意識不自覺而為、無意識不自主而為,其紐帶是人體自序場。而體序場在傳統被稱為“神”:識神、元神、本神。 元神是溝通識神與本神的橋梁。本神無極體是前世記憶痕跡,是維係識神和元神存在的基礎,就是本能的物質基礎。識神也可以從廣義上統一、調整元神和本神,但在狹義上是不能入主元本二神幹涉內政的,否則就會有氣功過持、著相或走火的偏差。

通過氣功修煉而達到了三神衡溶、生息並存的全息生命體是能夠長久獨立能動存在的生命的升華與超越。中國道家內丹術是達成生命進化的主要途徑。當然,亡靈和陽神是有本質區別的靈魂四維信息體,都是以反物質為動力。內丹術的修煉過程其實是三神與經絡氣、元氣反物質、精氣合一而超越生命的靈魂信息加強的過程。

9,冥想是瑜伽實現入定的一項技法和途徑,把心、意、靈完全專注在原始之初之中;最終目的在於把人引導到解脫的境界。瑜伽者通過冥想來製服心靈,並超脫物質欲念;感受到和原始動因直接溝通。通過簡單練習冥想,即可幫助人們告別負麵情緒,重新掌控生活。

根據瑜伽師們的說法,自我,即人,由於受到自然界三種狀態的蒙蔽,所以是受控製、受支配的。如果一個人處於愚昧無知狀態的影響支配下,就會希望獲得某一特定類型的感官享受,例如,如果一個人是處於愚昧無知狀態的影響支配下,他可能想睡眠或被麻醉;如果一個人處於激情狀態的影響支配下,他可能要作性的享樂;如果一個人是處於善良狀態的影響支配下,他可能要享受在公園或農村度過和平寧靜的一天。因此,所有這些情況,是人的欲念的性質由自然界中哪一種影響支配著他的狀態來決定的。

由於各宗、各派、各乘、各部的要求和形式不同,瑜伽名目繁多,其中共同的有嚴持戒律、調息煉氣、凝神冥想等。《瑜伽經》提出瑜伽有“八支行法”即八個部分:禁戒、持戒、坐勢、調息、製感、持攝、靜慮、三昧。

佛教中有許多經典,或涉論瑜伽,或專研瑜伽,使瑜伽成為佛教修煉方法的組成部分之一。而瑜伽術的最終深意,就是“冥想”。它將自己的願望、愛、希望,都集中在同一法則之下而進行深層的冥想。

最後,從物理學和生命科學兩方麵來闡述能量元素。

從物理學來講,能量可以不用表現為物質、動能或是電磁能的方式而儲存在一個係統中。當粒子在與其有相互作用的一個場中移動一段距離(需借由一個外力來移動),此粒子移動到這個場的新的位置所需的能量便被儲存了。當然粒子必須借由外力才能保持在新位置上,否則其所處在的場會借由推或者是拉的方式讓粒子回到原來的狀態。這種借由粒子在力場中改變位置而儲存的能量就稱為位能(勢能)。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在重力場中往上提升一個物體到某一高度所需要做的功就是位能(勢能)。

從生命科學來講,人體生命內涵兩個層次,一是微觀層次,是可以在實驗室裏觀察的分子細胞;二是實驗室實驗法鞭長莫及的宏觀層次,這是人體內部普遍聯係而形成的統一體以及人體與大自然普遍聯係的統一體,也就是“天地人三才”、“天人合一”生命觀。比如中醫學所說的升降、濕,是將人體與自然界聯係後出現的宏觀生命現象或巨係統。“升”是巨係統,胃腸道與腎小管等管腔組織的吸收水液功能屬於“升”,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屬於“升”,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屬於“升”……;代謝中間產物屬於“濕”,酸堿平衡的“酸”屬於“濕”……。這裏所說的“升降、濕”等中醫學名稱是人體遵循自然規律性而形成的高級人體自然科學,也就是物理學中的位能(勢能)。

能量醫學理論:是人體能量變化(包括生理活動、思維與運動,以及機體適應性改變等)引起身體狀態改變的科學醫學理論和解決方法。“宇宙能量”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光能、聲能、熱能、磁能、機械能、生物電能這六種能量,是自然界中能量的表現形式。人是自然進化的產物,人體自身也存在著這六種能量,正是因為這種能量生命才得以生生不息;人體能量的核心是“心智的能量”。人體能量分為兩種:先天能量和後天能量。先天能量,是我們人體細胞所產生的能量,人體細胞在開合運動過程中,必然要產生一種精華物質,這種精華物質,在人體內感覺似氣流一樣在流動,用特殊方法觀察似光一樣明亮,這就是人體先天之能量,人體精氣神的不同表現形式。後天能量,是通過飲食所吸取的營養物質,通常有:水、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幾大類。通過先後天能量的有機結合、轉化,人體細胞功能更活躍,人體能量更充足。若細胞功能弱小,能量也隨之不足。所以,細胞活力強弱直接影響人體能量的強弱。通過精氣神的統一與平衡,多維度地快速啟動人體的細胞活力,從而達到健康的目的。

以上這些就是人體健康所必須的、不可見的人體能量元素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