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龍點評:為什麽說中醫不是科學?
文章來源: kylelong2018-08-20 05:00:35

關於中醫的爭論與辯論文章很多。我們一起來分析以下這篇。

    1955年成立的中醫研究院在2005年11月改名為中醫科學研究院,特地加了“科學”兩個字,據稱這表明結束了多年來中醫是否是科學的爭論。如果靠這種文字遊戲就能結束爭論那就太省事了。美國的神創論者成立了“神創科學研究所”,但是生物學界仍然不認神創論是科學。同樣,美國生物醫學界雖然對中醫的某些療法(例如針灸)是否有效有爭論,但是對中醫是否是科學卻是沒有爭論的:不是科學。例如,美國國家衛生院和美國醫學會都把中醫和其他亂七八糟的民間醫術一起歸為“另類醫學”,不屬於醫學科學。著名的反偽科學組織“對聲稱超自然現象的科學調查委員會”(CSICOP)則幹脆認為中醫是玄學、巫術、偽科學。

點評:先來看看“科學”的定義。 穀歌對科學的定義:關於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規律的知識體係。從研究對象看,可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從同實踐的關係看,可分為理論科學、技術科學和應用科學。 百科對科學的定義:科學(英語:Science,希臘語:Επιστ?μη)是通過經驗實證的方法,對現象(原來指自然現象,現泛指包括社會現象等現象)進行歸因的學科。科學活動所得的知識是條件明確的(不能模棱兩可或隨意解讀)、能經得起檢驗的,而且不能與任何適用範圍內的已知事實產生矛盾。科學原僅指對自然現象之規律的探索與總結,但人文學科也被越來越多地冠以“科學”之名。 人們習慣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把科學劃分為不同的類別,傳統的自然科學主要有生物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和天文學。邏輯學和數學的地位比較特殊,它們是其它一切科學的論證基礎和工具。 科學在認識自然的不同層麵上設法解決各種具體的問題,強調預測結果的具體性和可證偽性,這有別於空泛的哲學。科學也不等同於尋求絕對無誤的真理,而是在現有基礎上,摸索式地不斷接近真理。故科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偏差的糾正史。因此“科學”本身要求對理論要保持一定的懷疑性,因此它絕不是“正確”的同義詞。 再來看看“科學”的出現曆史。 科學一詞,英文為science,源於拉丁文的scio,後來又演變為scientin,最後成了今天的寫法,其本意是“知識”、“學問”。日本著名科學啟蒙大師福澤瑜吉把“science”譯為“科學”。到了1893年,康有為引進並使用“科學”二字。嚴複在翻譯《天演論》等科學著作時,也用“科學”二字。此後,“科學”二字便在中國廣泛運用。 從這個意義上講,“科學”才有100多年曆史。即使當今科學技術已經很發達了,而從人類曆史來看,當今的科學還是啟蒙時期。用一個啟蒙時期的概念和方法,去研究一個擁有5000年曆史的事件,是否覺得妥當?

點評結束

中醫支持者在麵對批評時常見的一個反彈是批評者不懂中醫,似乎隻有中醫從業者才有批評中醫的資格。按這個邏輯,我們也可以說隻有算命先生、風水“大師”、星相師才有批評算命、風水、星相的資格了。要批評某一種學說是否科學,無需演一出“敵營18年”再反戈一擊,甚至無需了解它的細節,隻要根據通用的科學標準對其思想和方法加以衡量即可。尤其是在有現代醫學可做為對照的情況下,隻要具有現代醫學知識,要判斷中醫的非科學性就更為容易。

點評:作者並不清楚什麽是現代醫學。 所謂現代醫學(Modern medicine)是吸納了全世界優秀醫學(包括中醫)的精華,並采用了當今最先進的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理論與技術的全人類共同的人體健康科學財富。狹義的醫學隻是治病救人,那是經典醫學,或者說是傳統醫學。現代醫學主要有三大分支:預防醫學(preventive medicine)、臨床醫學(clinical medicine)與康複醫學(rehabilitation medicine)。預防醫學是第一醫學,臨床醫學是第二醫學,康複醫學則是第三醫學。由此可見預防醫學的重要性,它是一切醫學的首要。 因此,評價中醫,也隻是在醫學內部對中醫的某些內容進行完善、補充、發現,正如在醫學內部對其它醫學分支(比如外科手術)進行的完善、補充、發現一樣。

點評結束

如果用科學哲學中一些被廣泛接受的檢驗標準,例如邏輯的自恰性、可檢驗性、可證偽性、可測量性等,對中醫進行一番分析,我想不難認定中醫不是科學。我不想在此做這種枯燥的“科學是什麽”的理論分析,而隻想從另一個角度,反過來從“科學不是什麽”說明為什麽中醫不是科學。

點評:當今的科學技術相當落後。100多年曆史,已經有無數理論或定律被多次修改或完善。用一個不斷被修改或完善的東西(理論體係)去分析或評價5000年曆史的事實存在,的確有點荒謬。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理論體係,本來就可能是錯誤的。

點評結束

科學講究創新,絕不崇古。因此在科學中不存在人人必讀、必信的經典。現代醫學的學生除非是本人對醫學史感興趣,否則沒有人會去研讀希波克拉底、蓋倫、維蘇裏、哈維等等曆代醫學大家的著作,不熟悉經典著作絲毫也不影響他們行醫。現代醫學的論文也沒有人會把前賢語錄當論據,靠引經據典來證明自己的正確性。中醫則不然,《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古代文獻是中醫學生必讀、必背、必信的至高無上的經典,是他們診斷、處方的依據,中醫的論文往往隻是對這些經典的闡明、驗證。所以,中醫更像是一種人文學,而不是科學。

點評:醫學本來就不應該屬於自然科學,雖然大多數人將其劃分在自然科學的範圍內(基於生物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因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麵就是人文。脫離了人文的醫學是不人道的,那是動物生理學實驗。所以,醫學的核心本身應該是一門藝術,因為醫學有意識、思想、精氣神的存在。 音樂是藝術。音樂的起源就是醫學(準確講是一部分)。進一步擴展來講,音樂的發展,如果沒有自然科學、物理科學的發展,也不會有很大的提高。那麽,從作者的觀點來看,基於自然、物理以及人體發聲為條件的音樂應該是科學嗎?顯然,音樂不能脫離人文,尤其是思想。 同理,中醫的核心也是藝術。現代醫學的核心也是藝術。 但是,本文作者將人文與科學分開了。科學可以分為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所以,與音樂一樣,醫學更接近人文科學,中醫也是一樣。

點評結束

科學研究的是普適的自然規律,它沒有國界,不具有民族、文化屬性。雖然現代科學是在西方發展出來的,但是早已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也融入了東西方各國科學家的貢獻。沒有一門科學學科是隻有某個民族才有而其他民族不予接受的,也沒有一門科學學科是隻有某個文化背景的人才能理解而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無法掌握的。中國人並不需要先去學習西方文化才能掌握現代醫學,就是因為現代醫學是一門不具有民族、文化屬性的科學。所以,把中醫當成中國特有的科學,把中醫的科學地位不受西方科學界的認可歸咎於西方人不了解中國文化,那是很荒唐的。

點評:傳統醫學(西醫)以及近代醫學(西醫)的文化屬性很強,因為西醫的在全球範圍的傳播,依靠的是基督教和大不列顛文化(包括戰爭)。 現代醫學的文化屬性也是相當強的。藥物的研發與專利技術,就是其中一部分。 相比之下,中醫幾乎是全世界的,沒有專利,不需要宗教或政治甚至軍事去傳播。

點評結束

科學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各個學科都相互聯係、統一在一起,不存在一個與其他學科都無聯係、甚至相互衝突的獨立科學學科。現代醫學建立在生物學基礎之上,而生物學又建立在物理、化學的基礎之上。但是中醫不僅在整體上(而不僅僅是個別細節)與現代醫學不兼容,也與生物學、化學、物理學不兼容,它對抗的不僅僅是現代醫學,而是整個現代科學體係。這樣的東西,可以是與科學無關的哲學、玄學或別的什麽東西,但是不可能是科學。

點評:建立在物理、化學基礎上的生物學,以及醫學,包括各種理論和方法,不斷被修改和完善。最近還發現了所謂的新器官。今年初,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一個研究團隊已識別出一個以前未被發現的器官,它可能是人體內最大的數個器官之一。他們發現,曾被認為遍布全身的密集結締組織實際上是充滿流體的間質(interstitium)網絡,並發揮著“減震器”的作用。而在中醫裏麵,這個東西早就有定論,而且更加完善和清晰。 中醫不會因為人們不理解而被認為是不科學的,因為是人文科學,必須理解中醫起源的核心所在:易經。

點評結束

為中醫辯護的一個常見理由是說它是一門經驗科學,是幾千年經驗積累的結晶。雖然經驗有時候含有科學因素,但是經驗本身並不是科學,單憑經驗而不按科學方法加以研究是不可能歸納出科學理論的,所以“經驗科學”的說法本身就不科學。曆史是否悠久也與一門學科是否科學無關。有的科學學科(例如現代醫學)的曆史非常短暫,而有的非科學學科(例如算命、巫術、星相)的曆史甚至比中醫更悠久。

點評:易經是中華文化的基礎,一切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核心。

點評結束

事實上,中醫主流曆來是看不起經驗的,鄙視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民間偏方、驗方。中醫理論基本上並非經驗的積累,而是建立在陰陽五行相生相克的玄學基礎上的臆想,並根據這套臆想來診斷、處方。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被認為是中醫藥經驗的集大成,充斥其中的卻是天人感應的謬論,例如它聲稱夫妻各飲一杯立春雨水後同房,治療不孕症有“神效”,這顯然不是什麽經驗積累,而是因為“取其資始發育萬物之義也”。中醫之所以相信虎骨、虎鞭、熊膽、犀角是良藥,是因為這些動物凶猛、強壯引起的聯想,所謂取象比類,類似感應巫術。水蛭會吸血,中醫就讓為把它曬幹了入藥能夠活血化瘀,蚯蚓(地龍)在土壤裏鑽來鑽去,中醫就認為它曬幹了入藥能夠通絡利尿,凡此種種,不勝枚舉,以生物的習性附會其死物的藥效,這顯然不是經驗結晶,而是變相的感應巫術。

點評:中醫裏麵的確有糟粕的東西,就像聖經一樣,需要現代人去解讀、提升,找到精華所在。這才是中醫核心價值,也是中醫的起源—易經的智慧。

點評結束

沒有科學的指導,寶貴的經驗也很容易走偏。以抗瘧良藥青蒿素為例,它的研發是受到晉葛洪《肘後備急方》治瘧驗方的啟發:“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這顯然是一個驗方,與中醫的辨證論治、複方配伍的理論無關。後來的中醫醫書例如《本草綱目》雖然都有青蒿可截瘧的記載,但是現代研究表明中醫所說的那種芳香可食用的青蒿(香蒿)並不能治瘧疾,青蒿素是從中醫並不認為能截瘧、辛臭不可食用的另一種植物臭蒿(黃花蒿)提取出來的。我們隻能推測葛洪說的青蒿指的是臭蒿,被後來的中醫家搞混了,所以現在往往就把臭蒿改叫青蒿了。

點評:傳統西醫,以及現代醫學中的臨床醫學,本身也有相當多的問題,尤其是西醫的基本理論是一種對抗疾病的治療方法,本身就是違背自然規律的東西。解決了急性病,留下了後遺症。所以,後來才出現了康複醫學,這就是中醫的調理與理療。 醫學本身不是為了治病,而是為了預防疾病,這是人文的、環保的。所以,後來又出現了預防醫學。而預防醫學也就是中醫治未病的理念。 因此,現代醫學是離不開中醫理念的,也是未來醫學發展的核心。

點評結束

為中醫辯護的另一個常見理由是說它有效。但是有效性並不等於科學性。科學固然會有效,有效的卻未必是科學。中國人大約在明朝的時候已發現通過種人痘能夠預防天花,這應該是一種經驗結晶,而且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中醫卻把天花當成是小兒先天就有的藏在命門中的“胎毒”,而種痘是為了把胎毒引出來。甚至在更安全、更有效的牛痘術於19世紀初自西方傳入中國後,中醫家也要來個“中西醫結合”,對種痘後的反應進行辨證施治,認為是“脾經毒甚,血熱違和”。在今天看來這種與有效的經驗相結合的理論當然是很可笑的。

點評:無論是中醫,還是傳統西醫,以及現代醫學,對於疾病的治愈率(有效性)差不多都是70%左右。而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明顯高於70%。 從這一點來看,當今人類醫學還是相當落後的,即使中醫有5000年曆史。

點評結束

何況,中醫治療的有效性是很值得懷疑的。許多人之所以相信中醫的療效,是因為相信自己曾經被中醫治好過,而中醫家也在醫案中津津樂道如何巧治某個患了疑難雜症的病人。不幸的是,患者的證言和醫生的“醫案”並不被現代醫學認為是療效的證據。許多疾病都能自愈,在受到心理暗示時更是如此,患者的痊愈不一定是所接受的治療導致的,因此某個患者被某個中醫用某種療法治好了病,並不能做為該中醫醫術高明、該療法確實有效的證明。一種療法、藥物是否有效,是必須經過嚴格設計的臨床試驗才能確定的。現代醫學是遲至上個世紀40年代才確立了這個原則,古人迷信名醫醫案本無可厚非。但時至今日,一些“中醫泰鬥”仍然拒絕接受現代醫學的臨床檢驗標準,碰巧“治好”了某個疑難雜症就大肆吹噓,沒治好的病例則隻字不提,連把自己的親人治死了也不知反省,這和江湖醫生有什麽區別?

點評:自愈力、心理暗示等等,包括禪坐、冥思、樂療、香薰、水療等自然療法,本身就應該是現代醫學的一部分,這也是醫學被認為是人文科學的一個佐證。

點評結束

為中醫辯護的人經常說,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實踐證明了傳統中醫藥學的確是人類的寶貴財富。這個訴諸民族感情的證據根本不值一駁。一個民族的繁衍生息並不需要靠醫術來維持,這證明不了其醫術的科學性。其他民族、甚至其他物種幾千年來也都在繁衍生息。在現代醫學傳入中國之前中國人的平均壽命並不高於其他民族,在古代和近代都隻有三十歲左右,現代中國人平均壽命大幅度提高到七十多歲完全拜現代醫學之賜。事實上中醫可能對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反而有負麵影響,本來可以自愈卻因不當治療或為了養生服用有毒的補藥而過早死亡的中國人不知有多少。又如,曆代中醫都認為女性受孕時間為月經淨後六日內,還胡說什麽單日受孕為男,雙日受孕為女,而那段時間恰恰是女性最不容易受孕的“安全期”,如果古代中國人為追求多子多福真按中醫的指導擇日“敦倫”,反而是無意中在搞計劃生育了。

點評:壽命相關的第一大因素是戰爭!!! 中國人壽命提高,顯然與社會環境和福利製度相關。世界上其它國家也一樣,甚至很多人最後10-20年,都在醫院度過,或者依靠藥物來延長壽命。

點評結束

否定中醫是科學,並不是在全盤否定中醫。中醫理論沒有科學價值,但是可以有人文價值,中醫的某些經驗療法(特別是偏方、驗方)也可能有其實用價值,值得現代醫學去挖掘。所以對中醫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廢醫驗藥”,拋棄不科學的中醫理論,在現代醫學的指導下檢驗中醫療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我們也不必因為中醫不科學而妄自菲薄。畢竟,在現代醫學興起之前,各國、各民族的醫術(包括西醫)也都不科學,並不比中醫好多少,甚至更糟糕。有人聲稱中醫是“超科學”、“人體科學”,未來科學的發展會證明其正確性雲雲,這和那些“算命先生”、“風水大師”宣稱算命、風水是超越現代科學的“預測科學”、“環境科學”並無不同,不過是一廂情願。現代醫學接受中醫的某個療法是可能的,接受中醫理論則完全不可能。我們沒有理由相信古人的智慧能夠超越現代科學。科學是向前發展的,不可能重歸蒙昧。天文學不會重歸占星術,化學不會重歸煉金術,生物學不會重歸神創論,同樣,醫學科學也不會重歸玄學、原始醫術。

點評:科學在發展,因為現代科學的確很落後。即使中醫有5000年曆史,現在也仍然在發展與進步,有賴於中國以及全球有誌者的共同努力,而不是相互詆毀。

點評結束

能否超出樸素的民族感情科學地看待中醫,是檢驗一個中國人的科學理性素養的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