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的理解力、想像力與承受力
文章來源: kylelong2013-07-29 20:47:56



國際互聯網開啟了一個人際交流和信息傳播的新時代。在網絡中,人們可以表達、溝通、碰撞、融合、取長補短、互通有無,促進了社會文化的多元整合和人類的文明進步。不過,由於散布在世界各地的人們有著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生活經曆,使得人們之間的這種交流和溝通能力存在較大差別。這些差別,可以簡單分為3類:


1,網民理解力的差別:生活中的交流,一般是發生在同學、同事,或者親朋好友之間,相互比較了解,尤其是性格和說話習慣方麵,甚至使用的一些常用的口頭禪都知道。一般來講,說話都說不到一塊兒的,是很少在一起交流的。而網絡中就不同了,人們來自四麵八方,因為教育背景和生活經曆不同,在同一個交流空間裏,閱讀或點評同樣感興趣的文章或信息,理解層次和理解角度就可能不一樣。有時候,你說的是這回事,TA卻說的是那回事。


2,網民想像力的差別:生活中的交流,人們的想像力受到很多限製,比如法律、道德、關係、人緣、輩份、師生等等。而網絡中就不同了,沒有十分嚴格的網絡法規,除了網管,沒有上級領導,多數人不受現實生活中那些條條框框的限製,點評或回帖沒有忌諱,想像力也就由於不同的理解層次和理解角度而不同,表達的方式也可能不一樣,習慣更不同。


3,網民承受力的差別:我們每個人的承受力不同,才會有各種不同的心理狀態。生活中的交流,在理解力、想像力方麵相同或相似的人們在一起,說話比較自由、隨和。即使不能理解,也可以交換意見,很少有矛盾激化或碰撞火花的情形產生。而網絡中就不同了,網民個個似乎都是“世界標準”,自己的言論或帖子就是最正確的,不願意去嚐試理解他人。當然,也不排除產生新思想的可能。換句話講,一些人就是不能忍受(或者不願意忍受)他人與自己的觀點不一致。由於教育背景和生活經曆不同,性格、脾氣、習慣的差異,承受力也就不一樣了。


總之,網絡是虛擬的,但也有一定的真實性。有時候,這種真實性的表達,可以真實反映出人們那些受到壓抑而無法表露的思想。上述這3類差別,是人們在交流中很可能導致新思想、新觀念、新啟發的途徑之根源。與此同時,這些差別,也可能是人們之間產生矛盾的起因。


網絡信息,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不必在意,也不可能讓所有人感到滿足。我們最應該在意的,是從網絡中尋求那些難得的一份自由、一份快樂、一份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