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麽會“說”別人?
文章來源: kylelong2009-12-21 16:12:44

 

 

無論是生活中、工作上,還是網絡中、文章裏,人們都喜歡“說”別人。這個“說”,一方麵是關注他人,另一方麵,就是表現自我。假如人們不會去“說”別人,那就基本上代表不關注他人,也不表現自我。實際上,這種情況很多。在關注他人方麵,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在表現自我方麵,筆者認為還是謙虛為好。

 

“說”,有兩種,一種是同意、讚許、稱讚、支持、鼓勵等等,是一種所謂正麵的關注、正麵的表達;另一種是批評、指正、貶低、爭論、辯論、異議等等,是一種所謂負麵的關注、負麵的表達。這兩種情況,都是我們正常生活所必須有的信息來源。正因為有了來自“正麵”與“負麵”的信息,我們才會更加全麵地了解自己,才能在與他人的交流中,學會並懂得更多的東西,我們的生活、工作才會顯得有生機、有活力。

 

當然,他人的“說”,無論是“正麵”的信息,還是“負麵”的信息,都不一定是正確的,也不一定是全麵的,甚至有時候會是錯誤的,或者會帶來煩惱。一個人要從他人那裏獲得有用的信息,必須放下虛榮、狂妄、自卑、自大;一個人要在生活中沒有煩惱,必須理解、包容、無私、博愛。

 

一般情況下,人們“說”別人,是產生於人們之間對事物的理解方式以及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更在於人們之間受教育環境、生活背景、工作職業等等的差距。假如我們不能夠理解他人在“說”裏麵所包含的意義,就不可能獲得有用的信息。筆者有這樣一個經曆,當筆者寫一篇英文論文時,有人提出異議,給筆者提出疑問,並指出用詞上的“錯誤”,然而,筆者經過反複推敲,發現自己是對的,而別人是錯的。但是,當筆者重新理解那個用詞“錯誤”時,又發現那人提出的一個問題,是自己在文章中沒有闡明清楚的另一個問題所導致的,這就使得筆者要重新修改原來的文章。假如當初筆者放棄了“重新理解用詞錯誤”的機會,那就不會提高自己、認識自己。

 

因此,盡管人們之間思維方式的不同,雖然有時會因“說別人”或者“被別人說”而導致情緒上的波動,假如大家可以求同存異、包容理解,並在“說”的方式上盡量采用溫和、中性的詞語,那麽,大家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享受生活,這對人對己,都是極其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