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抹微雲(2)—— 鉉雲
文章來源: 羊脂玉淨瓶2014-09-23 09:36:30



普陀山是咱們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愛戴的觀音菩薩的道場,不是什麽人想去那裏出家就出家的。

我爸爸信佛,是從他的地板廠在菩薩的保佑下起死回生開始的。他交了不少皈依的俗家弟子朋友,跟著他們每年去五六次普陀山。去得多了,認識的人也越來越多,他參與的活動也越來越多。從做各類佛事開始,到幫助修建廟宇,捐小梁,捐瓦片,捐青磚,我爸跟我媽不停地做各種善事。

要我說,有信仰確實挺好,精神上有寄托。做善事也是好,心裏覺得快活,覺得自己高大上,活得有種勁頭和奔頭。我爸媽做那些善事,心裏頭想的還是我這根獨苗苗。那些小梁瓦片青磚背麵刻著的,都是我鄧微涼的名字。
 


我這回要去出家的廟叫“觀音跳”,這是俗名,大名叫“西方淨苑”。

觀音跳位於普陀山龍灣南側,海石巨大扁平,危懸崖側,臨風而臥,俗墜且止。相傳此石為觀音菩薩初開普陀山之弘法聖地,從洛迦山一躍而至時的借力之石;又說此石是菩薩眺望大海,反觀自身,修證圓通時所踏之石,故又名“觀音眺海石”。今此石仍巔有菩薩足印沉陷石麵,殊勝非常,為來普陀山信徒必朝觀音聖跡之一。腳印約42厘米長,趾跗分明;腳印寬15.5厘米。

雖然聽起來很神奇,但是觀音跳是普陀山上香火最不旺的寺廟。它的位置太偏,連山上的公共汽車都不去的,最遠就是到紫竹林庵,再往上爬就全靠腳力了。但是它依山傍海,邊上有個角門,出去後就能看洛迦山,沿著階梯一路向下到能走到海邊的大石頭上,退潮之後還能下到海底玩。

我爸的好朋友楊東海叔叔對我說:“微涼啊,你運氣多好你知道嗎?法雨寺有一位高僧選擇在觀音跳閉關六個月,農曆這個月的月底就可以出關了,他們要舉行很盛大的儀式的。你剛好趕上這場盛典,是你的佛緣啊!” 



我爸本著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的原則,沒有選擇去投靠普濟寺法雨寺這樣香火超旺的寺廟,而是主動地跟觀音跳的方丈結緣,把主攻方向放進這個小廟來。

這回我去,隨身帶著15台吊扇和兩台空調。吊扇給師傅們的房間裏裝,空調給廚房裏裝。這廟多小,連上方丈,也就是20個人不到。

我的箱子裏除了衣服就是輔導材料,本來姥姥給我裝了半箱子的零食,臨走被我爸全扔了。其實不怪他,姥姥裝的都是牛肉幹豬肉脯和魚柳,我爸怎麽可能讓我把一箱子葷腥帶進佛門呢!可是他把我的筍絲青豆也扔了,說我吃豆子多了要放屁,不恭敬。

到了船上,我原本已經萬念俱灰的心,又活泛起來,因為我還有一個同行者,俞球球。

她比我小三歲,是我爸同事的女兒。她被迫出家的原因是成績差,期末考試班裏倒數第一。我的成績不差,考試都在前十五,我是品行不端的問題。

俞球球包裏揣著任天堂,打算瞞天過海走私進山裏去,可最後因為遊戲卡掉出來,功虧一簣。

由於帶的東西太多,觀音跳的方丈師傅親自來碼頭接我們,省了我們的進山人頭費。小寺廟不配車,他跟普濟寺借了輛麵包車來裝東西。

方丈師傅隨身還帶著一個小男孩,目測比我小一兩歲,穿的是和尚的衣服和布鞋。他見了我們,有點不太好意思,離得遠遠地點頭打招呼,不肯靠近。

我爸給我和俞球球介紹說:“這位是釋鉉雲小師傅。這次你們在廟裏的生活起居,外加勞動改造,就由他來負責。”
 


(根據瓶子的真實經曆改編,半真半假,有虛有實。原創作品,請尊重我的辛勤勞動,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