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餐館為何在尷尬中生存?
文章來源: 夕子2009-10-29 20:14:31

U3326P704T2D58547F101DT20090203133955.jpg

多倫多紅寶石酒樓(Ruby Chinese Restaurant)10月20日正式宣布結業,並在門外貼出結業告示,向顧客、員工及供應商致歉。這是紅寶石酒樓在9月12日至20日爆發沙門氏菌後,多倫多衛生局於10月7日到酒樓作檢查,指酒樓衛生情況不達標而正式發出“紅牌”,勒令暫停營業後,再度檢查不過關,酒樓做出關門謝客的決定。

在紅寶石酒樓正麵入口處多扇玻璃門都有內容相同的結業告示,停業通告表示:“停業的期間生意大量流失,客人對經營17年的商譽失掉信心,因此無奈宣布結業”,通告又表示,酒樓會聘請專業會計師處理清盤事宜。這次的關門停業波及到酒樓的64名全職員工,加上20至25名兼職工人,大致有百名員工慘受影響。
經濟危機的寒冬還未完全過去,真正的冬天踏著腳步而來。在寒風中,紅寶石酒樓麵臨的遭遇應該不是一個個案,早在年初的時候本地的西人電視台就在黃金新聞時段播放了一段長達幾分鍾的錄像,在錄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唐人街的一家中餐館窗台上幾隻體型碩大的老鼠,旁若無人地爬來爬去。據資料顯示,國外中餐館的總數大概在40萬家以上。除東南亞(約7萬家)、美國(約4萬家)為最多外,其次就是歐洲了,而占據歐洲最多的,除英國(約一萬多家)外,那就是西班牙(近萬家)了。然而,就是這個多年來,華人引以自豪的“世界名牌”——中餐館,如今卻遭到了人家的質疑。

事實上,在紅寶石爆出沙門氏菌不到一個月前,它剛剛通過了第八次的政府突擊檢查。並且也都順利通過了之前的數次衛生突擊檢查。這種突擊檢查不僅僅出現在多倫多,去年年底法國巴黎13區10餘家中餐館就遭政府部門“突襲”。今年3月底、4月初,葡萄牙130多家中餐館又相繼遭到政府檢查部門“暴風驟雨”的“打擊”,致使14家中餐館被查封,130多家接到罰單,這突如其來的“東方行動”,一時間華人餐館從業者人心惶惶。其到底為了什麽?“打”你不商量緣何而來?

據悉,華人餐館的“遭難”皆因衛生不合格、廚具不規範、雇工不當等原因所致。那麽,被查的餐館確實存在這些問題嗎?回答是,存在,但不是全部。由此可言,人家的“突襲”、“暴風驟雨”式的檢查是有針對性了,既然如此,這是否可說是給我們上了一堂“規範經營”課?

   這邊廂,老字號17年的大酒樓停業關門,此次的事件也讓一些忠實的食客對中餐開始動搖。那邊廂,很多餐館開始紛紛變臉成中西合璧、日餐甚至韓國菜。到底是什麽原因導致海外中餐館紛紛變臉呢?探究一下其深層原因,則更讓你觸目驚心:

     尷尬生存現狀之一:粗製濫造與惡性競爭

調整大小 dldtrj.jpg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館”,這一說法形象地描繪出了華人中餐館的普及性。由於餐飲業所需的技術含量較低,再加上中餐馳名世界的美譽更容易獲得外國朋友的青睞,餐飲業成為海外華人生存的首選。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前西方人對海外華人的印象就是開餐館的。

  在國外一般的大城市,中餐館竟有二三百家之多。這個數字,幾乎是當地高檔餐館數量的十分之一強。與此同時,殘酷的惡性競爭也開始了。競爭對手不是別人,正是海外華人自己。一家中餐館在一個小鎮走紅後,不出幾個月,同一條街上就會有另一家中餐館開張。因為中餐廚師稀缺,會炒幾個菜的華人搖身一變就成了大廚,沒做過的菜就照葫蘆畫瓢,中餐質量越來越差,聲譽急劇下降。

餐廳生意好了衛生卻顧不上了,中餐館衛生髒亂差頻頻被曝光,直接危及經營形象。衛生問題是很多華人中餐館的硬傷,這也導致它們在接受所在國衛生檢查時達不到當地標準,因而引發信任危機。一家中餐館被查封時,廚房地麵的垃圾竟然有足足有500公分厚!許多中餐館,則直接被衛生執法人員查封。

   時至今日,海外中餐館可以用聲名狼藉來形容。一個大城市往往隻有幾家中餐館的生意還算火爆,其它餐館隻是勉強維持。如果你問一個西人是否喜歡中餐,他會直言相告:喜歡!但要吃中餐,我就去中國!

尷尬生存現狀之二:髒亂細節毀大局

rg0806_nfood_wideweb__470x296,0.jpg

店內整潔,廚房髒亂,對有些中餐館來說已經不以為奇。店堂必須幹淨,若髒亂,客人就不來了。廚房無所謂,髒一點,客人看不見,誰喜歡到你的廚房去?這就是個別中餐館老板的“經驗之道”。 中餐館廚房大都是“封閉式”烹飪,外人很少進去,因而給某些不自覺地老板和工人“創造”了“髒亂”的條件。隔板滿是油垢;案板底下黴臭;冷風箱裏不潔,冷凍箱裏生熟不分,等等。

留心一下就會發現,很多中餐館的後廚甚至服務生的著裝非常邋遢。工作服是廚房工人必備而且必須經常換洗的衣服,每人至少兩套用以換洗。然而,好多工人隻有一套,有的甚至沒有,拿自己平常穿下的衣服替當工作服,這就難免不出問題了。

  衣扣掉了,不縫補;衣服髒了,不曾洗,其穿在身上不倫不類,加上帽子時摘時戴,拉裏邋遢,如此“裝束”,怎能不“觸目驚心”、引起客人倒胃口?
  在倉庫裏更衣,對部分中餐館來說已經見怪不怪了,原因是,老板“無意識”,工人好將就。倉庫本就隱蔽,在裏麵更衣有何大不了?加上政府平常很少“光顧”,所以對該規範的東西也就無須“有意識”規範了,習慣成自然嘛,自開店至今不是還未曾被罰?

在加國無憂網上,名為“世界冷眼看我”的網友回憶:“記得有一次到唐人街一家飯館吃早茶,端上來的蝦餃晶瑩剔透,一角有一塊黑黑的東西,定睛一看,竟然是一隻被蒸熟的小蟑螂。立刻叫來服務員質問,服務員用手撚起兩隻手指頭一搓,消滅了罪證,狡辯道是蝦屎。早茶自然無法吃下,沒動一筷沒吃一口的便下樓而去,好在上的是第一盤,沒吃任何東西,雖然整個中午都沒再吃的下任何東西,卻慶幸腹中空空,無物可吐。今夏到歐洲旅遊,在羅馬市中心一家中餐館吃午飯。到裏麵一看就是專吃國內飯的,幾家國內旅行社帶來的遊客坐得滿滿的吃的興高采烈。俺這不速之客便被讓到旁邊一間小的側廳。吃著飯,突然發現牆上悠悠然爬來一隻蟑螂。

0,,5417214,00.jpg

還有就是最近有一篇帶照片的文章,說是在大統華買的大肉包裏吃出了一隻蟑螂,照片為證。由此可見,蟑螂或是其它的東西絕不是我們食物裏的罕見客。想想唐人街上的中餐館經常因為發現老鼠而被勒令關門的新聞常有,在中國店裏賣菜而看到店裏員工拿著掃把趕老鼠也曾見過。看看唐人街的髒樣和汙垢,以後真的不敢吃瘦肉皮蛋粥了,難不保哪粒黑的就是老鼠屎啊。

國外中餐業曾是華人引以為豪的著名“品牌”,多年來,國外的華人就是依靠這種艱苦奮鬥得來的“品牌”養活了自己。然而,如今這塊“名牌”開始褪色了,褪色的原因是多方麵的,衛生不潔是華人的“致命”點。除此之外,我們華人自己急功近利、惡性競爭又使這“致命”點雪上加霜。盡管造成其不良後果的是一部分中餐館,但他們所帶來的負麵作用是無窮的。

同時,因為多數中餐館是以家庭為單位經營的,所以入行以後難免麵臨資金不足、經驗欠缺和人才匱乏等困境,不利於做大做強。例如,在美國曼哈頓華埠和皇後區法拉盛刮起的“關門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華人餐館經營者無力承擔飛漲的房租而被迫關門歇業。除此之外,華人中餐館也在遭受著一些外來威脅。搶劫、他人假冒退休檢查員登門騷擾、媒體帶有針對性的不實報道、在衛生檢查中遭不公正對待等。

如何改變華人中餐館在尷尬境地中生存的頹勢?有一個經營餐館幾十年的中餐館老板這樣說,經營要跟著客觀的環境走,包括了解市場需求,依法行事,在衛生方麵和支薪方麵都要做到符合政府法規。這樣,即使麵臨意外的風浪也會挺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