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
文章來源: 丹麥有我2019-03-02 04:24:08

今天微信朋友圈裏,一個老同事發了一篇文章,讀了之後很是感慨。教育中,我們是踩著孩子過河,教育本身其實是我們自己反省的一個過程,愛是無條件的,如果作為家長的我們無所畏懼,並完全相信孩子,那麽我們的孩子一定會長成她或他最本真的樣子,我們隻要全心全意愛著孩子就行,不給他們壓力,讓他們自由成長。

鏡子,孩子就像一麵鏡子反射出我們自己。中國式家長常掛在嘴邊的那句“我們都是為了你好”,仔細想想,真的是這樣嗎?我們憑什麽去判斷孩子們到底需要什麽呢?我們不能陪他們一輩子,在他們前十八年的生活中給予他們食物果腹,衣物保暖,手把手把一個嬰兒帶大,以後的路是要靠他們自己走的,空巢的父母們都該有自己的生活。人生一場,能有緣成為親人不易,更何況,也就這一次,我們和孩子們能成為家人。那就好好相處,輕鬆愉快的在一起,無論怎樣都愛他們。像太陽愛所有生物那樣,給予陽光,但不幹預。作為家長,我們真能做到這樣無為嗎?或多或少,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能有一技之長,能在未來進入好的學校,有好的工作。這些願望難道作為家長就不應該有嗎?

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麽呢?自我反省?用知識武裝頭腦去麵對將來未知的世界?知識和智慧不同,知識可以源源不斷地輸入,智慧卻不是要有就有的。人腦如果是台電腦,知識可以不斷輸入,但智慧卻需要足夠的空間才能施展。有知識的人就一定有智慧嗎?有智慧的人一定有知識嗎?看完那篇文章,我不禁開始自問,在女兒成長過程中,我是否對她強加過我的願望?有過得,我希望她能學中文,但女兒不知怎麽始終不願意,到最後,我隻能作罷。雖然現在她不會說中文,但跟外婆用上海話倒是交流自如,這樣就行了,反正媽媽也不會講普通話,隻要她們倆能溝通就行了,別的,我也不奢望了。

其實,從女兒身上我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當然,她也有她自己的特質。看著她這十八年一步步地走來,我很欣慰。在她十八歲之際,準備給她手寫一封信,告訴她,作為她的母親,謝謝有她,讓我體會了從孕育一個小生命到陪她長大,感謝她的陪伴讓我成長,也希望她以後的人生一路開掛,去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作為母親,我會在一旁看著,需要攙扶的時候,我一定在旁邊拉她一把。有緣成為母女,我想我們前生一定做了很多好事,才能有今生這段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