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論武之文明複興(五):農村建設
文章來源: 井底望天2011-09-15 19:57:19

 

這個係列,耽擱了很長時間,正好談到政府體製改革,在鄉鎮一級,原來是我一直想探討,於是希望能寫完這個係列。

在宋朝的時候,出現的各種社會變化中,其中一個最為重要的,就是唐朝廢除了均田製之後,其實土地的兼並加速,導致了地權的高度流動性。這種流動性,其實和以前各朝代的區別並不特別大。而在宋朝出現這種情況的同時,又正好是工業化出現,大規模城市產生,人類第一個工業革命蓬勃發展,而導致人口向大城市移居。

這種農民和土地配置上的不穩定性,造成了宋朝社會的幾個主要痼疾。

由於土地流轉速度加快,流民也因此增多。這個在唐朝中期,就導致了政府對戶籍和人口管理能力的降低。出現的直接結果,就是唐朝軍隊的來源,不得不從“兵農合一”的府兵製,變成後來的募兵製,而這個是導致藩鎮坐大的一大原因。

宋朝的募兵,有不少是來自於流民,混跡在大城市的各種市場之中。這樣的兵源,其戰鬥力和素質,在於西夏的4年戰爭中,弱點暴露無遺。

當時宋朝麵臨的維穩壓力很大,北部邊防有兩個強大敵人遼國和西夏,南部地方,不少少數民族首領也不停的暴動。再加上內部失去土地的流民引發的盜賊風行,以及每個朝廷都會遇到的自然災害,讓宋朝的財政壓力很大。

在宋仁宗開始進行慶曆改革的時候,宋朝其實是在戰時經濟,就是政府歲入的很大部分用在了軍費上麵。而山西、河北和河東幾個地方的稅收,都大幅度上漲了3成以上,給真正擔負賦稅的自耕農和工商業者造成過大的負擔。

這個時候的改革措施,自然是以壓縮財政為主,而主要被改革的對象,是當時出現的規模過於龐大、裙帶關係充斥、以及無能處理政務的官僚體係。

以當時改革的領導者範仲淹、富弼和韓琦,以及歐陽修、蔡襄等一大批官員,其實在官僚體係裏麵的資曆頗深,能力很大。但是因為麵對的利益集團過於龐大,這場改革無疾而終。然後各種問題繼續積累,導致了宋神宗的時候,再次出現王安石領導的改革。

王安石在官僚體係裏麵的勢力,就要弱很多,所以不敢對體係開刀。而是繼續保證財政支出,希望在開源上麵多下一些功夫,所以他的改革措施,不少是針對經濟發展和政府的金融財政製度上麵的改革。

而要解決軍隊的兵源質量問題,要解決經濟發展問題,要解決國家財政問題,必須解決農村的土地流轉,解決農村的組織建設,用今天的語境來說,就是如何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問題。

其實考慮中國社會的組織機構,如果說一個國家和民族,形成了一個大的命運共同體的話,那麽每一個家庭,就是那種非常典型的夫婦和兩個孩子一家4口的農民家庭,就是這個社會最小的一個命運共同體。

從最小的共同體開始,大家相鄰而居,就形成了更大的命運共同體。但是在這些越來越大的命運共同體中,你會有內部的張力。那就是共同體內部的分子之間的不斷競爭,而產生的優勝劣汰的兩極端化結果。

如果這個共同體中沒有競爭,那麽死氣沉沉,死水一潭,整個共同體會消亡。但是如果放任內部的張力,無止境地繼續衝突和激蕩,那麽這個共同體也會最終無法維持,而導致破滅。

其實作為國家這個最大的命運共同體的出現,是在現代國家體製確立,出現了主權在民這個政治概念之後,才真正建立。而在古代的君權社會,這樣的國家認同,大概隻是在官僚知識分子的小圈子裏麵才有,而對廣大的庶民來說,並不明確。

這個時候,國家命運共同體的建立,以及是否穩固,其實是靠建立在家庭這個小共同體上麵的各種中型命運共同體,是否穩固,和是否對國家表示支持來實現的。

但是在中國古代的曆史發展中,從氏族到諸侯國,最後到豪門大族和宗社結構,就是一直扮演著這個中型命運共同體的角色。而從治國人才的選拔,從以前地方勢力推薦代表的舉孝廉製度,到後來靠選拔官評定的中正製度,再到隋唐開始的科舉製度,都離不開中型共同體這個經濟基礎。

一旦土地的兼並無止境,那麽這個基礎,就自然受到了很大的動搖。可是唐朝中期一大特點,就是以前的豪門望族,基本上瓦解了。那麽這個地方留下的空間,就必須被某種勢力所填補。

其中一大勢力,就是民間宗教勢力。

中國的民間宗教勢力,其實一直都比較強盛。這些宗教勢力,基本上是起了部分上麵所說的中型命運共同體的角色。對這些宗教勢力的界定,很難用簡單的好和壞來定義。但是大部分的情況,就是當政府控製力強,整個社會經濟發展較好,社會風氣比較正的時候,這些宗教勢力起的作用,還是相當正麵的。

當然也不排除少數極端的宗教勢力,對國家、社會和家庭,都起了破壞性的後果。不過要是政治腐敗,社會動蕩,政權缺乏統治合法性的時候,人家這些宗教勢力造反,你也不能說人家就是惡勢力。

在中國曆史上,這樣的情況,有好多起。比較著名的,就是漢朝末年出現,在東部地區出現的信奉道教的黃巾軍組織,和西部地區同樣信奉道教五鬥米組織。

後來出現的佛教的白蓮教和彌勒教組織,在元明清三朝,都有大的動作。而在清朝中後期,又有信奉基督教的太平天國起義,和信奉道教和其他地方宗教的義和團運動。

其實在其他國家,比如美國這樣的西方國家,起到中型命運共同體的功能,也是靠的各種宗教組織。大部分的美國新教組織,還是比較屬於世俗化的。這些組織提供給教民的服務,包括心靈慰藉、家庭矛盾調解、以及依賴教會教眾群體經濟實力,進行經濟救助等等。

當然比較極端的教會,比如說猶他州的摩門教,就發生過摩門軍隊,和美國聯邦軍隊開戰的事件。即使是後來,美國政府對大部分摩門教徒違法舉動,采取聽之任之,你好我好的態度,隻要你不上電視大聲鼓噪,我也樂得清靜的態度。

比較激進的組織,比如發生在美國國內最大的一起恐怖案件,把奧克拉荷馬聯邦大樓給炸了事件,都算是比較少的。這個起源於大部分宗教組織的溫和立場,不以反政府為主要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