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87:美國戰略轉變(二)
文章來源: 井底望天2011-05-05 00:35:37

 

之所以上一篇把Y先生的身份寫出來,而不立即對他們的建議發表意見,是希望各位讀者可以先讀一下人家的原文,然後在沒有我的影響之下,有些自己獨立的思考。

然後大家功課做足了,就可以一起討論一下不同的意見了。

其實Y先生的文章,是挺生澀的。充滿了不少似是而非的大詞匯,就是戰略界的專家,恐怕也讀到乏味。但是基於他們的身份,就是說他們的意見,其實是廣泛地征詢了美國軍方高層的意見,以他們本身是美軍最高決策層參謀會議聯席主席的高級幕僚的身份,大致是既代表了將軍們的意見,又不想讓高級將領們擔上軍人幹政的惡名。

畢竟上一次的軍人幹政,還要回溯到麥克阿瑟將軍和杜魯門總統的對抗去了。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為啥要用Y先生?其實是在1947年的時候,出了一位X先生。X先生,其實就是美國外交官喬治-坎南。他曾經出任過美國駐蘇聯大使的副手,因此和當時的美國政府對蘇政策有分歧。

和當時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美蘇兩個大國好歹還是盟友,因此當時美國外交界不乏希望以外交和接觸的關係,來尋找和蘇聯和平共處之道。而坎南的觀點,則是美國永遠都不應該把蘇聯當作一個夥伴(partner),而隻能當作一個對手(rival)。

因此美國的對蘇政策,必須是強力的圍堵。在軍事上就是針鋒相對的硬碰硬,來防止蘇聯的步步緊逼。而在經濟上,則必須顯示出“自由世界”(Free World)的實力,來擊敗蘇聯。

可以說X先生的思想成為後來美國冷戰的主要指導方針,也成為了美國今後數十年的外交主要路線。

但是Y先生認為,這種圍堵的思維應該改變了。
因為Y先生認為,世界已經不是X先生認為的那種封閉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裏麵,美國可以控製和決定整個世界如何運作。然後就根據自己設計的藍圖,來決定哪些是現存的威脅和潛在的挑戰,然後就當頭一擊,把這些威脅和挑戰和消滅掉。

Y先生認為,現在的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美國已經沒有能力完全施加影響,因此就無法像過去那樣去應對挑戰。而這就是美國麵臨的第一個大問題,就是可持續的問題。

所以美國的第一個變革,就是必須讓圍堵(Containment)變成持續力(Sustainment),其中的關鍵,就是要從控製(control)變成影響(influence)。而這種影響必須是有信用的影響(Creditable Influence)。

我的看法,就是你在閱讀Y先生的觀點的時候,必須腦袋裏麵有一個中國的形象在那裏,才便於理解。

所以關閉的係統,指的是當年冷戰的時候,蘇聯自己的一套和東歐等國家自成體係的經濟係統,和美國以及西歐等國家自成體係的經濟係統,其實並沒有太大的關聯。大家的資源、人力和市場的配置,是毫不關聯的。

那麽美國在圍堵蘇聯的時候,對自身的經濟運作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但是考慮中國這個敵人的時候,情況大不相同。因為美國領導的所謂自由世界,已經換了一個馬甲,叫做“國際社會”(International Community)。而美國資本全球逐利的結果,就是所謂資本自由流動的全球化,已經導致了最起碼中國的經濟和美國以及其他美國主要的盟友,比如說歐洲、日本、加拿大和澳洲等等,具有很大的關聯和依賴。

所謂和則兩利、鬥則兩害,這種情形導致美國戰略界的圍堵派,或者說硬性圍堵派(軟性圍堵派則仍然有理論空間)的政策建議,完全沒有現實可操作性。

這樣的一種認定,確實算是對希拉裏主導的外交路線的反對。

不過是否這種開放的國際經濟體係,會如Y先生認為的那樣,成為未來的趨勢呢?也不盡然。畢竟Y先生是純粹軍人,不一定對經濟有足夠的敏感性。

這裏就拿一點我自己的私貨出來。看過我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發生之前寫的《大國遊戲》,在結尾的兩篇,表明了我對未來世界經濟走向的看法:

世界經濟發展到今天,全球經濟的驅動力正從西方衰退,而轉移到新興的經濟體。在未來的數年中,美國和西歐有非常大的可能會同時陷入經濟衰退,中國和印度會很容易的成為西方政界和媒體的替罪羔羊。而西方民粹政客將以製造業工作的流失,歸罪於全球化和發展中國家,而導致西方貿易保護主義的興起。 

在這種背景下,西方國家會一方麵施加壓力讓中國開放市場,另一方麵就會用市場和非市場的方法,關閉部分內部市場。比如在美國可以通過媒體誇大中國製造產品的問題來增加成本,或者是通過國會的國家安全聽證會,來限製中國的投資機會,迫使中國隻能投資有利於美國,但對自己無益的地方。歐洲則會用各種複雜的歐盟標準,限製中國產品和品牌的進入,迫使中國廠家永遠隻能做歐洲品牌的代工,讓歐洲商家拿高附加值利潤。

國際貿易組織WTO估計在今後數年,將會變成一個隻能接受各方爭吵的論壇,而不會對世界貿易的促進起到真正的作用。在過去,WTO的局勢和劃分很清晰,就是發達富強國家和發展中貧窮國家利益爭執,界限分明和邏輯清晰。但是現在情況卻大不相同,以中國,印度,巴西,南非為代表的新經濟體,成了第三種狀況,就是經濟總量大,國富,但仍是發展中國家,民窮。發達國家當然不會那麽輕易讓步,因為他們認為沒有理由,要讓他們的弱勢經濟向你強勢經濟輸血,而要求這些發展中的大國讓步,也不容易,為什麽這些仍然貧窮的人民,要向富有的發達國家人民讓利。

其結果就是,國際貿易體係將會破裂,雖然保住個名不符實的虛名,就會象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會一樣,退出曆史舞台。而世界經濟就會日益趨於地區化和雙邊化,為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新地位,提供一個活動的空間。”

那麽,今天的美國戰略界,是如何考慮我3年前預測的這個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