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36:朝鮮半島的各自小算盤
文章來源: 井底望天2010-12-27 13:39:21

 

談到韓國的大國目標,也許有人會認為韓國人是在意淫。

其實如果仔細看一下,現在的所謂世界大國,一個是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主體的西方七國集團,和一個是漸漸興起的新興國家金磚四國集團。

韓國經濟現在是世界排名第12位,比七國集團裏麵的假貨加拿大經濟規模要大。

而排在韓國之前的11個國家,包括西方七國的其他六國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和意大利,和金磚四國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還有就是金磚國家的未來候選人墨西哥,比韓國稍微靠前,排在第11位。

考慮到金磚國家將來會慢慢形成東方七國集團,就是說和西方七國集團分庭抗禮的一個新工業國家集團,那麽在未來的三個候選人當中,非洲的南非(已經要參加明年的金磚國家會議了)、中亞的土耳其和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都是候選人。

那麽看一下韓國的經濟規模,是不是擠進這個集團的實力還是有的?而且說不定,人家這邊做個動作,七國集團馬上就招手呢。

考慮到加拿大這個假貨,靠著和美國的關係,被濫竽充數混進了西方七大國集團,那麽人家韓國,如果可以解決好朝鮮半島統一問題,人口基數可以和英國、法國等對比,如果經濟好好搞的話,那麽也有可能可以超過意大利,而達到英國那樣的水平。

要是韓國可以緊跟中國這個東方七國集團的老大,那麽順理成章,像加拿大跟美國那樣,跟著中國走,那麽在東亞經濟成為世界中心的時候,做上這麽一個位置,也可以說是眾望所歸。

考慮到韓國曆史上的“事大主義”的傳統,外部有一個沒有解決的統一問題,整個大環境處於一個超級強權勢力衰落,另一個超級強權勢力逐漸上升的階段,出現國內勢力的觀點分歧,是繼續緊跟現存但是衰落的強權,還是做好準備迎接新崛起的強權,肯定是個很自然的現象。

在這個現象中,因為現代民主選舉製度的原因,出現政策上的搖擺和反複,自然不是怪事。而在韓國的民意之中,以40歲作為分界,年紀大的比較親美,年紀輕的比較親中,也是很明顯的事情。

在中國和美國兩大強權的博弈之中,韓國如何左右逢源,在夾縫中尋求利益的最大優化,自然是理想的上上之選。那麽在實際運作中,如何做到局勢可控,一方麵盡量不要惡化和中國的關係,另一方麵不把自己徹底變成美國的一個工具,是當前的親美派韓國政府,需要把握的尺度問題。

當李明博政府,在對朝政策上,走跟隨美國的緊密道路,期望的自然是美國可以在軍事上和經濟上支持其軍事接管朝鮮的計劃。而考慮到韓國總統是一屆任期製,如何在2012年選舉中,保證大國家黨的政策可以延續,是需要間斷性的惡化和朝鮮的關係,同時在大眾民意中,導致仇視朝鮮的人口比例增加。

而朝鮮的各種舉動,自然也有這個政府換屆的考量。那麽如何在鬆鬆緊緊,張張馳馳之間,影響這個選舉。

所以最近一段時間,韓國顯示出強烈地挑釁姿態,是因為韓國民意中挑起的仇視朝鮮情緒過猛,你不表示強硬,就得引咎辭職而下台。而這個時候,朝鮮表達出容忍的態度,也是避免局麵徹底失控。

下一步,就是韓國軍方必須跑到北京,給中國交一個底,然後相關各方會自己製定對策,來保證情況可控。

而對朝鮮來講,相比於韓國的軍事接管,把朝鮮統一在自己的主體政權之下,朝鮮知道自己在經濟和常規軍力上處於逆勢,所以統一主張就比較現實。

朝鮮的主張,其實就是一國兩製。簡單說來,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但是兩個政府,兩種製度。在以前,朝鮮的主張,和韓國一樣,都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府,一種製度,就是俺吃掉你。

現在因為韓國占強勢,所以主張是要共容共榮。

但是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你不能是一個殖民地傀儡政府,外國駐軍,就是美軍,必須走路。

其實這個條件,也應該是中國的先決條件。

朝鮮半島要談統一,第一條就是外國駐軍,必須退出這個半島。第二條,就是必須以和平方式解決,不許一個吃掉另一個。

當然這個韓國人自己打的算盤,和美國打的算盤,又要差很遠。

人家美國人怎麽肯把這麽一個好地方給放棄?在東亞的軍力,還要用來在幾個國家(包括中國),進行訛詐和抽血,來挽救帝國經濟呢。

如果美國不肯走,那麽朝鮮半島,就隻能維持現狀,保持軍力平衡。朝鮮統一不了,美國是罪魁禍首,不要賴到中國頭上。

因此現在看維基泄密中,關於幾個中國外交官的看法,確實是證明中國政府裏麵,腦殘的混混是多了。

什麽可以接受韓國主導統一,可以接受作為美國軍事盟國的統一的朝鮮半島之類,簡直就是出賣中國的地緣利益了。

中國的主張其實可以很簡單。

第一,  就是要和平,不要戰爭。任何單方麵非和平的方式,改變半島現狀,都是不可接受的。

第二,  就是統一是朝鮮民族自己的事情。外國勢力必須退出朝鮮半島。

第三,  就是統一的朝鮮不允許參加任何外部軍事同盟,尤其是針對中國的軍事同盟。

第四,  就是統一的朝鮮,必須成為中國的全方麵的戰略夥伴。

要是這樣幾條做不到,那麽就是維持現狀。

不過日本的新防衛計劃,算是借船出海,倒是必要一番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