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為何劣於古體詩詞
文章來源: WriteItOut2021-05-21 08:10:30

今人為何劣於古體詩詞
飛哥

毫不誇張地說,中國的古體詩、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沒有之一。它精煉、準確、意境深遠、富有節奏、朗朗上口。藝術造詣是現代詩望塵莫及的。隻可惜留給今人展示才華、創作古體詩的平台太少了,或者說太多的網絡平台。結果,要麽是不為人知,要麽為大量的平庸之作所淹沒。因此,即使有好詩,也難以傳唱、甚至流芳千古。

現代人寫不出好詩,主要原因是古人已經把最美的文字都寫過了,留給後人的創作性寫作的空間幾乎沒有了。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時至今日,唯一在詩詞上能與古人論個高低的,恐怕隻有毛澤東了。而後者也是借鑒了大量的古詩詞原作的點句,對其進行再加工和創作而得。現代人對於平仄不再那麽嚴格的講究、甚至不懂,包括本人。但是,平仄的規矩,本身就是一副枷鎖,更限製了語言的創造性。隻要詞句不拗口,讀起來朗朗上口,又何必拘泥呢?當然,遵循平仄,自然會上口,但文字卻往往晦澀難懂。

以李白、杜甫的詩為例,凡是他們被千古傳唱的佳句都沒太複雜的用字,結構簡單、明了。字裏行間,最常見的文字卻組合出意想不到的意境,“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何其簡單、明了,但其意境卻躍然紙上。以至於人人能懂,人人可唱,故而千古流傳。秉承這一理念,本人在創作過程中,堅持用常見字,不玩兒高深的概念與虛假的情懷。因此,也自認為寫出了一些佳句:

“富貴花開秋滿堂,一壺陳酒伴書香。世間本無煩惱事,自有梅花雪中芳。”

“門前秋菊二度開,展芳舒蕊渡寒來。莫道已非花季時,隻因春光勝秋懷!”

“陰霾漫卷春寒盛,梅星數點枝頭冷。落花不為送秋實,隻憐人間滿哀聲。”

“毅比誇父逐日高,不遜愚公山地搖。更有精衛填海誌,巾幗十冠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