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中的生命與愛情
文章來源: 南山鬆2022-04-12 17:23:53

戰火中的生命與愛情

《喪鍾為誰而鳴》讀後感

《喪鍾為誰而鳴》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在1940年創作的,發生在1937西班牙反法西斯戰爭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男主角羅伯特·喬丹是一位在美國大學教西班牙語的年輕講師。他熱愛西班牙,因此誌願參加了西班牙的反法西斯的戰爭,並被派去在共和國政府軍發起進攻時炸毀一座橋梁。這座橋梁是法西斯組織後援部隊的必經之路。毀了橋,就能阻止敵軍的後援。

領了任務的羅伯特帶著炸藥在一遊擊隊向導的帶領下前往戰區,與當地的遊擊隊聯係,準備、布置並想按計劃完成炸橋任務。從他去敵占區到最後炸橋,隻經過了三天的時間,而在這三天裏他遇到了他的愛情,他了解和認識了不同的遊擊隊員,見證了他們的努力和犧牲。

這部小說讓我了解了當時環境的艱苦,愛情的珍貴,而羅伯特特有的作戰的頭腦和人們對生命的認識和理解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說工作環境的艱苦。遊擊隊都躲藏於大山中,住在山洞裏。找到需要的人和布置工作也非易事。因為有人退縮,不想接受任務,當然有更多的人完全支持羅伯特。羅伯特需要不止一個遊擊隊的支援,而去聯係另一個遊擊隊時,他們需要翻山越嶺。

環境的艱苦,讓不期而遇的愛情也變得更加珍貴。因為他們不少人都明白他們的生命可能延續不了幾天。羅伯特遇到了讓他動心的、也同時愛上他的姑娘。但他們沒有時間進行求婚、訂婚、婚禮等結婚需要的各種步驟。他們隻能抓住僅有的兩三天時間來享受他們的愛情,就像要享受一生的愛情與婚姻生活一樣,他們將一生的幸福都花在那三天的時間裏。雖然羅伯特幻想著完成任務後能帶著心愛的姑娘離開,以後繼續在大學教書,但那隻能是那時的美好的願望。他們一生一世的愛隻有兩三天的享受時間。羅伯特原以為他不會得到愛情,但他得到了。他覺得得到了愛情,哪怕明天去死也是值得的。

羅伯特雖然隻是位教授語言的大學老師,但他具有非常好的軍事頭腦。在他狹路相逢幹掉一個敵人的騎兵後,讓自己人騎著這馬在雪地上向其他方向跑去,把沿馬蹄印來找尋的士兵引開。而他們在山上監視敵兵的活動時,四個敵人騎兵來尋找他們丟失的人時,羅伯特明明可以開槍打死他們,但在他覺得沒有必要時,先放他們過去。結果後來證明這個決定是多麽的正確。因為四個騎兵之後來了大隊人馬。若對四個騎兵開槍,他們幾個人就要與大隊人馬交戰。最後肯定是沒有活路的。最後在引爆炸藥的雷管被偷後,羅伯特想出辦法用手榴彈引爆炸藥。他在橋上安裝炸藥,布置導火索,以及告訴遊擊隊員何時拉導火索等一係列的活動,也是讓我特別佩服他爆破工作的專業。

關於殺人,羅伯特在意外遇到敵人的一個騎兵並迅速開槍打死他之後,見到這個年輕人帶的證件和家信時,“他對自己說,在戰爭中,你殺的任何人總不是你想殺的人。唉,差不多都不是的”是的,戰爭把敵對雙方的普通人都推到了戰場上,他們都是父母的兒子,姐妹的兄弟,家鄉的年輕人。而戰爭讓這些普通人為了自己的陣營與敵方互相殘殺。羅伯特不認為自己有殺人的權力,但又不得不殺。這就是戰爭的殘酷與罪惡。羅伯特不喜歡殺人,作為他的向導的老遊擊隊員也不喜歡殺人。老遊擊隊員在橋上不得不殺死哨兵時,他希望以後有機會得到一定的處罰來作為他殺人的補償。戰爭把善良的不想殺人的人都推向了戰場,讓他們不得不殺人。這更讓人痛恨發起戰爭的人。

羅伯特在偵察敵情時發現了意外,他寫信給總指揮想阻止這次進攻,但送信人在過了敵占區後受到若幹阻撓,急件到達總指揮手裏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下達停止進攻的命令了。羅伯特和遊擊隊員們完成了炸橋的任務,有些人在炸橋時犧牲了。羅伯特在和其他人撤退時,他騎的馬因敵人飛來的炮彈倒下了,他被摔倒的馬壓斷了一條腿。他不能和其他人一起走了。他勸走了心上人,獨自拿著槍留在山坡,準備在他的生命消失前殺死後麵跟上來的敵人。

非常佩服海明威的細節描寫,以及通過對話和回想組織故事的能力。一個在短短的三天內發生的事情,他寫了長長的一部小說。這是海明威寫的最長的一部小說。小說開頭的幾句:“誰都不是一座島嶼,自成一體……任何人的死亡使我有所缺損,因為我與人類難解難分。所以千萬不必去打聽喪鍾為誰而鳴,喪鍾為你而鳴。”現在聽來,仍然振聾發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