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筆記:力挽狂瀾的於謙(明朝那些事兒)
文章來源: 南山鬆2019-06-24 17:06:39

聽書筆記:力挽狂瀾的於謙(明朝那些事兒)

最近我在手機上聽一本書《明朝那些事兒》。曆史上真實的人和事讓人感慨,而作者當年明月的好文筆更是讓精彩的曆史故事更有趣地展示在讀者的麵前。

書我才聽了很小一部分,但我已經知道放牛娃朱元璋如何成為了開國皇帝。他的兒子朱棣是怎樣的軍事奇才,如何從他的侄子建文帝手中奪得帝位。鄭和從一個作為俘虜的11歲就被閹割的兒童,如何由他童年的夢想完成了七次下西洋的壯舉。巨著《永樂大典》是怎樣完成的……其中,還有許多的書生、武將、忠臣、小醜……等一一上場,在曆史上留下了他們的讓人敬佩、或讓人恥笑、或讓人感歎、讓人思考的故事。

目前由於剛聽完於謙力挽狂瀾的故事,太動人心弦了。於是寫下這段聽書筆記。

明成祖朱棣死後,他的兒子, 非常仁厚的朱高熾繼位不到一年就病故了,於是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繼位。朱瞻基38歲去世後,他的兒子朱祁鎮繼位。這時候,蒙古騎兵分四路攻打大明。年輕的朱祁鎮聽從了他的老師,也是一個愚蠢的禍國殃民的宦官王振的瞎指揮,親自率領明朝的20萬精銳部隊出征,結果在土木堡與蒙古瓦剌部首領也先率領的蒙古騎兵的對戰中全軍覆滅。朱祁鎮被俘成為人質,跟他出征的五十餘位文武大臣戰死。得勝的也先帶著他的精銳部隊要來攻打北京城。

在人心惶惶的時候,“逃還是戰”成為了一個關鍵問題。“逃就會丟掉半壁江山,戰則可能玉石俱焚。”在朝堂上有人提議朝廷棄北京而南遷時,剛上任的兵部侍郎於謙在朝堂上大喝一聲:“建議南遷之人,該殺!”在他之後的引史論今的言論下,代理皇帝,也就是就是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就把保衛京城的重任交給了他。於是於謙開始從各地調軍前往京城。

為了不給蒙古兵留口糧,不少大臣想把在離北京城不遠的儲糧豐富的通州糧倉燒掉時,於謙竟想出了一個一舉三得的主意。他讓調入京城的十萬大軍由通州進京,從糧倉帶足自己要用的糧食。這樣等於有十萬大軍運糧,既安全可靠,也給京城提供了足夠的糧食,還沒讓侵略者得到糧食,糧食也不會因被燒毀而浪費。

在朝堂上當眾臣群情激奮地當著代理皇帝朱祁鈺的麵群毆,打死了禍國殃民的王振的三個死黨後,飽受驚嚇的朱祁鈺想退走,當時唯一頭清醒沒參與群毆的於謙奮力拔開眾人,攔住代理皇帝。他讓朱祁鈺宣布堂上所有參與群毆的眾臣無罪,保住了眾大臣的性命。

在國家危亡時刻,他說服朱祁鈺當皇帝,使也先無法用手中的原皇帝朱祁鎮繼續要挾明朝政府。

也先就要進攻北京,在有人主張死守京城,堅壁清野,讓蒙古兵因最後疲憊無糧而退卻時,於謙卻要全麵出擊。他任命了九名將領分守京城的九個大門,並把自己放在了最關鍵的德勝門。他一項項頒布了令人吃驚的命令。所有軍隊出城門外迎戰,後退的士兵一律格殺勿論,後麵的士兵可以殺死前麵後退的人。軍隊出城門後,城門關閉,開城門者也格殺勿論。

在他非同一般的勇氣和嚴格軍令的配合下,將士們在他精心部署的作戰方案中英勇對敵,北京保衛戰大獲全勝。

於謙原是書生文官,並沒指揮過軍隊,但他從小就閱讀廣泛,讀過兵法,他心中的偶像就是文天祥。所以在他受命於國家危難時刻,他可以穩定軍心民心,力挽狂瀾。他堅定的信念,無比的勇氣,無畏的精神,巧妙的安排,嚴厲的軍規……讓他成為了北京保衛戰的關鍵。沒有他,大明王朝的曆史就可能被改寫。他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曆史就是因為有無數像於謙這樣德才兼備的英雄而精彩。

於謙還一生清廉,一輩子都沒有任何汙點。他在北京保衛戰的八年之後因被奸臣汙蔑被殺害。多年後他又得到平反。

非常感謝《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的妙筆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