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音樂等於一場全大腦運動,能不聰明嗎?
文章來源: 南山鬆2016-12-17 13:26:19

學音樂等於一場全大腦運動,能不聰明嗎? (轉載)

圖片來自網絡

你知道每當音樂家彈奏他們的樂器時,他們的腦子裏是在到處放焰花嗎? 由外表看來他們很冷靜、專注,看著樂譜,做出所需要的準確熟練的動作,但他們的腦子裏正開著一個派對。我們是怎麽知道的?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神經學家對理解腦功能有了巨大的突破,緣於他們能用像功能性磁振成像(fMRI) 、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儀(PET)這樣的儀器實時檢測腦功能。當人們被連接在這些機器上後,他們閱讀、做數學題等行為引起腦內相應的活動區域可以被觀察到。但當研究者讓參與者聽音樂時,神經學家看到了煙火。當他們處理聲音時他們的大腦多處同時亮起,將音樂分解成旋律、節奏等元素來理解,而後再重新組合成一個完整的音樂體驗。這些大腦運作發生在聽到音樂和腳開始打節拍的一瞬間。而當科學家觀察聆聽者的大腦轉至音樂家的大腦,後院的小煙火變成了禧年慶典煙花。結果發現,聽音樂時,大腦忙碌於一些很有趣的活動,而彈奏音樂是相當於大腦的全身鍛煉。神經科學家看到了腦內多處亮起,同時以複雜、互相關聯、驚人的快速序列處理不同的訊息。但究竟彈奏音樂是如何將大腦點亮?

雖然該研究才剛起步,但神經科學家有了一個很不錯的理念。彈奏樂器同時動用到大腦的幾乎每個區域,特別是視覺、聽覺、運動皮質。猶如其他鍛煉,有紀律、有組織的彈奏練習,能加強這些腦功能,而這些加強允許我們應用到別的活動。聆聽和演奏音樂最明顯的差異是在後者需要精確運動技巧,這是受大腦兩半球控製。這也結合了大多處理語言及數學精準度的左半腦,以及擅長處理新穎、創造性內容的右半腦。

由於如此,演奏音樂被發現能增加大腦胼胝體的容量與活動。胼胝體是大腦兩半球的橋梁,讓訊息能以不同的路徑更快速地通過大腦。這能使音樂家在學術和社會環境裏更有效、有創意地解決問題。

因為演奏音樂也觸及塑造和了解其情感內容與訊息,音樂家通常具有較高水平的執行功能,類屬於有互相關聯的任務,包括計劃、策略、細節關注等,以及需要同時分析認知和感情方麵的任務。這種能力也能影響記憶係統的運作。的確,音樂家有提高的記憶功能,能更快、更有效地創造、儲存、檢索記憶。研究發現音樂家似乎用他們高度連接的大腦給予每個記憶多個標簽。例如,概念標簽、情感標簽、聲音標簽、語境標簽等,猶如一個好的網絡搜尋引擎。

那我們如何得知所有這些益處是音樂特有的? 而不是來自體育或繪畫? 或者接觸音樂的人會不會一開始就比較聰明? 神經科學家已探索這些問題,但目前為止,發現了在學習演奏樂器的藝術、審美方麵不同於任何其他研究過的活動,包括其他藝術。一些隨機研究顯示,在開始時認知功能和神經處理有相同水平的參與者,當其中的一些人接觸了一段時間的音樂學習後,他們相對於其他人顯示出多個增強的腦區域。

這有關演奏音樂對腦有益的近期研究提升了我們對腦功能的理解,揭示出內部的節奏和複雜的互動構成了我們大腦的精彩的管弦樂團。

下麵的視頻是這篇文章的原版。TED這個4分鍾的教育短片直觀淺顯地告訴你:隻要玩音樂,那就是一場全腦運動。學音樂的人,大腦就像搜索引擎。學音樂,真的能鍛煉大腦。

視頻: How playing an instrument benefits your brain - Anita Coll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