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五國
文章來源: 鶉之奔奔2009-12-02 13:23:09

東非五國包括布隆迪(BURUNDI)、肯尼亞(KENYA)、盧旺達(LUWANDA)、坦桑尼亞(TANZANIA)和烏幹達(UGANDA)。這個地域概念的政治和經濟意義遠大於其地理意義,因為非洲大陸東海岸的國家並不隻五個國家,更何況布隆迪、盧旺達和烏幹達這三國根本不靠海。 

所有外國人進入這五國需要簽證,當然這五國也對絕大多數國家公民提供落地簽證服務,不僅在國際機場,還在陸路和水路關口,估計簽證費是各國的一筆大收入,至少對於肯尼亞和坦桑尼亞來說如此。值得一提的是,外國人在東非五國間旅行,無論出入境多少次,有這五國各自的單次入境簽證既可。但如果去五國外的國家,再次入境則需要多次往返簽證或者重新申請單次入境簽證,由此也能看出五國間的政治聯係遠較其它東非國家緊密,雖然在不太久遠的過去,大夥兒也互相打來打去的。

雖說去東非隻是興之所致,除了提前兩周訂張機票外沒有任何行程計劃,但臨行前還是記得要人事部準備了幾封信,證明本人是有正當工作的薪水也很不錯的此行隻為增加東非旅遊業收入的好同誌,至於官方網站要求的黃熱病免疫證書啦,現金
500美元啦,更是準備的齊齊全全,沒辦法,拿中國護照旅行多年留下的後遺症。事實證明,這次實在是多慮了,落地簽證容易得跟超市買菜付款差不多。

肯尼亞的落地簽證申請表上有“其它名字(OHTER NAME)”一欄,開始我以為就是通常的意義,不予理會,等到表填完了,才發現這欄該填名,而“姓(SURNAME)”一欄隻能填姓,我卻連名帶姓全寫上,於是劃掉重寫。又想到似乎太不嚴肅,怕被簽證官刁難,正準備換張表,已經輪到了我,邊遞表邊對簽證官說塗改過,是否要重填?誰知人家看都不看,直接了當地說:“錢!”,我楞了楞才反應過來是要簽證費,遞過去25美元時,簽證已經貼在了護照上。我不由得笑了起來,對簽證官說:“我喜歡這樣的直接了當。”他回答:“事情本來就應該直接了當。”看看表,從遞表到簽證,一共兩分鍾不到。

(圖:肯尼亞首都內羅必市區,盛開著的花樹叫藍花楝) 



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的邊界漫長,通關口岸卻屈指可數,可能和這兩國邊界地帶國家公園眾多有關,畢竟動物遷徙是不需要護照的。最主要的關口是納芒噶(NAMANGA),通往坦桑尼亞的旅遊重鎮阿魯沙(ARUSHA)。和機場一樣,這裏坦桑尼亞的落地簽證同樣不是問題,填表交錢而已。比較讓人鬱悶的是,簽證就是個章而已,簽證費倒比肯尼亞貴了一倍,是50美元,這錢賺得也太沒有成本了吧?

有意思的是,在納芒噶口岸似乎從來沒有人查驗過證件。我先敲了肯尼亞出境章,然後拿到坦桑尼亞落地簽證,卻又回到肯尼亞一側等國際班車,最後隨國際班車再次出境入境,居然沒有一個人要我出示過護照,更沒人問過簽證的事。這不禁讓人考慮起賴掉簽證費的可行性。

(圖:肯坦邊界納芒噶口岸,肯尼亞一側--此地不許拍照,拍完了才有人過來告知)



(圖:肯坦邊界納芒噶口岸,坦桑尼亞一側--孤獨的降旗人。當時正是日落時分,大概隻有我注意到了降旗儀式,雖然無人觀看,但降旗人卻一絲不苟嚴格按程序進行,令人有些感動)

 

經曆了肯坦兩國,對簽證程序了如指掌,飛入烏幹達後,很自覺地將50美元連同簽證表和護照一起遞上,邊檢很是吃驚,說:“你倒是直接了當。”我答:“事情本來就該直接了當。”兩人一起大笑。


(圖:烏幹達曾被稱為非洲的珍珠,恩德培國際機場就在維多利亞湖邊,離首都35公裏)



因為時間關係,沒有去布隆迪和盧旺達兩國。雖然兩國並沒有明確是否給中國護照落地簽證,但鑒於另外三國的經驗以及東非五國的簽證一致性,應該不是個問題。

最後來個有獎問答:五分鍾內默寫出東非五國的首都名稱,中英文不限。注意了,不許作弊!

 

20091127日於坦桑尼亞的桑給巴爾

20091128日烏幹達的坎帕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