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巴塔哥尼亞的風 - 烏斯懷亞,世界的盡頭與開始
文章來源: 鶉之奔奔2009-05-30 04:07:03

永遠記得那裏的風。

在 海岸,風狂野如濤如浪,

在 荒漠,風粗厲如沙如礫,

在山中,風冷洌如石如冰,

在湖區,風溫柔如水如花。

一路迎著風,

我走過了巴塔哥尼亞。


-----------------------------------------------------------------------

烏斯懷亞(USHUAIA)並不在南美大陸的最南端,而是在更南的火地島(TIERRA DEL FUEGO)上,中間隔了麥哲倫海峽。麵朝比格爾海峽(BEAGER CHANNEL)的波光,背依嶙峋的積雪山蜂,光這就已經給人與世隔絕的感覺了,更何況它還真是在世界的盡頭呢,烏斯懷亞,是當今世界上最南端的城市。

(圖:烏斯懷亞)

當麥哲倫的船來到地球的這個角落時,最先引起船員注意的是島上升起的縷縷青煙,他們以為島上布滿了火山口,因而取名火地島,其實,那是島上土著為取暖而點起的篝火。雅馬納人(YAMANA)無論男女老少全部赤裸,不是因為當地氣候溫和,其實就是在夏天正午我也穿著夾克呢,而是因為以漁獵為生的原始部落,並沒有找到任何東西可以用來做衣物,火是他們唯一能用來禦寒的東西,因而除了營地外,獨木舟上也生火。

(圖:火地島的土著雅馬納人)

麥哲倫之後,有很多探險船來到火地島,最出名的當屬那艘載著菲茨羅伊和達爾文的比格爾號(BEAGLE),也有不畏艱險的傳教士,但都沒有建立起任何永久的定居點,孤懸海外的地理位置,茂密的亞極地森林都是阻礙。直到囚犯們的到來,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烏斯懷亞。

二十世紀初,阿根廷政府效仿英國送囚犯去澳大利亞的做法,將所有的重刑犯和政治犯送來這裏,烏斯懷亞變成了一座露天大監獄。根本不用擔心囚犯能夠逃脫,就是現在,如果想離島走陸路到南美大陸上去,也得出入國境幾次。 囚犯們砍伐周圍的森林開始造屋建城,並最終修築了一條鐵路,就是現在在火地島國家公園裏的“世界盡頭鐵路”。

半個世紀後,阿根廷海軍在這裏建立基地,以高薪吸引人才,這以後,烏斯懷亞才有了一批良民,然後就是遊客了。隻要可能,誰都想到這裏來體驗一下世界盡頭的感覺。除了偶然用數字提醒一下自己外,我倒是沒啥感覺,如今的烏斯懷亞可是熱鬧的很,除非躲到八公裏外的火地島國家公園裏去,否則,什麽寂靜啊,孤獨啊,淒涼啊,想都不用想。烏斯懷亞的餐館裏有木頭烤出來的全羊,有配著檸檬奶油的皇帝蟹,還有滿架的上好葡萄酒;店鋪裏珠寶皮草應有盡有,至於網吧夜總會就更不用說了,站在聖馬丁大街上(SAN MARTIN),我老有一種站在紐約百老匯大街上的感覺,尤其是在港口到了幾條船後的幾個小時內。在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小的地球上,隻要有人處就沒有天盡頭。

(圖:烏斯懷亞港口)

(圖:港口和海邊盛開的魯冰花)

但是,烏斯懷亞確實是另一個世界的開始之地。船從烏斯懷亞出發,通常隻要兩天時間,就能到達南極洲半島,世界上再沒有任何地方比從這裏去南極更方便的了。最早是科學家們和科考站的供給,後來是阿根廷有計劃地移民,當然數量極少,目的就是對南極的領土要求,雖然《南極公約》已經規定了南極洲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但第一個南極誕生的嬰兒的父母是阿根挺移民。再後來,便是南極旅遊業的興起,旅遊探險船九成要從這裏出發,夏季的繁忙港口是一大風景。如此種種,烏斯懷亞迅速的繁榮,便不會讓人吃驚了。

順便說一句,從烏斯懷亞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大約有3200多公裏,而到南極半島隻有800多公裏,就數字上看,烏斯懷亞,還真是一個世界的盡頭和開始之地呢。

(圖:極地探險船) 
 

(圖:第一條專為南極旅遊建造的探險船“探險者號”,2008年沉沒在南極)


(圖:馬爾維納斯群島之戰紀念碑)

(圖:路標)

(圖:商店的模特都是企鵝)

(圖:酒吧的葡萄酒架)

(圖:巴塔哥尼亞烤全羊)

(圖:印加玫瑰石)

(圖:火地島國家公園)

(圖:火地島國家公園的徒步者)

(圖:火地島國家公園)

 

(圖:紅塔就是智利和阿根廷的界碑,過去即為智利)

(圖:智利火花樹)


 

(圖:野花)

(圖:野蘑菇和野蘭花)

   

(圖:海邊石頭上的青口和帽貝)

(圖:低地野鵝一家子)

(圖:火地島國家公園裏的海灣)

2008年3月14日於蒙特利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