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漢族女子在達蘭薩拉的經曆(2)
文章來源: 鶉之奔奔2008-04-27 00:16:31


達蘭薩拉--喜馬拉雅山中的客棧


達蘭薩拉(DHARAMSALA)是梵語詞,意為休息室或者客棧,前者特指印度各種宗教寺院裏供信徒休息的地方,我在佛陀誕生地藍毗尼(LUMBINI)旅行時,住的就是尼泊爾寺中的達蘭薩拉,也就是在那裏,我才從方丈口中知道了達蘭薩拉的詞源;後者特指朝聖路上供朝聖者住宿的客棧,四、五千年前,喜馬拉雅山就已經是聖山了,無數朝聖者沿著著無數條朝聖之路,從恒河平原開始,走向心中的聖地,往往,路上就要花去幾年時間,因而沿途也便有了無數個達蘭薩拉,有的寂寂無聞,有的聲名遠揚。

(圖:達蘭薩拉和喜馬拉雅山)


在現代印度西北部的喜馬偕爾邦(HIMACHAL PRADESH),有條世外桃源般美麗的岡格拉山穀(KANGRA VALLEY),一千多年前,這裏就已經是恒河平原通往拉達克(LADAKH)的交通要道,印度諸國的商隊大多經此再到阿裏,因而八世紀時就有很多藏族人移居此地,並修建了不少藏傳佛教寺廟,和廓爾克人(GURKHAS)的印度教寺廟比鄰而居,廓爾克人是山穀裏的多數居民。

岡格拉山穀一直屬於大尼泊爾(GREAT NEPAL)的一部份,但在十九世紀初,旁遮普(PANJAB)興起的錫克國(SIKH)在打敗尼泊爾的軍隊之後,將山穀置於錫克的統治下,但沒有多久,控製權便轉移到英國人手中。1849年,英國選址岡格拉山穀的一個山坡修建軍營,並以坡頂上的印度教客棧即達蘭薩拉命名。軍營隨後發展成了山穀的行政中心,繼而成為英國殖民者的著名山中避暑地(HILL STATION),一段時間裏,達蘭薩拉因成為英屬印度的夏都而名聲大震。然而,1905年的一場強烈地震,幾乎毀掉了整個城市,夏都也因此遷往東南方的西姆拉(SHIMLA),達蘭薩拉漸漸被人遺忘。

(圖:印度地圖,來自互聯網)



(圖:達蘭薩拉及附近地區地圖,來自互聯網)


達蘭薩拉再次引起外界關注是在1960年,十四世*達*賴*喇*嘛在那裏宣布成立西藏*流*亡*政*府。就在前一年,發生了中國*政*府所稱的西*藏*叛*亂,達*賴*喇*嘛帶領十萬藏人(號稱十萬,實際是五到六萬)出走印度。關於事件本身,國內有很多資料,但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絕大多數帶有非常嚴重的傾向性,國外的資料更多,自然也有其傾向性,但聯係到中國後來發生的一切,不得不說,所謂的叛*亂*實在是不得已。

傳統上,中國境內的藏區分為衛藏,安多和康巴。衛藏和現代的西藏自治區範圍大致相同,藏由達*賴*喇*嘛統治,衛是班禪喇嘛的治下,兩者的分界線在羊卓雍湖附近的分水嶺上;安多指青海的全部和甘肅的部分地區;康巴則在四川和雲南交界處。1949年到1959年間,衛藏的行政管理基本維持原樣,但安多和康巴地區已經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民*主*改革,通俗點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安多水草豐美,康巴人擅於經商,藏族最富有的人多集中在這兩個地區,自然也就成了民改的靶子。別和我說什麽農奴製,也別和我說共產主義大道理,做為一個自然人,就想象一下你自己,有套房子有點存款,不管是繼承得來的還是自己辛苦工作得來的,一夜之間化為烏有不說,連生命都受到威脅,你會怎麽辦?當然是反抗,反抗不成就隻能逃走,如果連逃都逃不了,就等死吧,當時漢族的富人們被冤殺的還少嗎?

出逃的藏人到了印度後,先被安置在恒河平原上,結果因炎熱和水土不服,很多人染病而死。後來印度政府將涼爽的達蘭薩拉和南印度卡納塔卡邦(KANATAKA)中央山脈中的一塊地方辟為難民營,藏人總算有了臨時的落腳點。如果單就人數來說,定居南印度的流亡藏人最多,畢竟山城達蘭薩拉總共隻有二十九平方公裏,即便現在,流亡藏人總數已經上升到十三萬人了,達蘭薩拉的人口也不到兩萬。

但是,做為流亡藏人的政治中心,經過近五十年的苦心經營,達蘭薩拉從來沒有象現在這樣著名過,事實上,當今世界,不論用何種語言包括漢語提到達蘭薩拉,大家都知道指的就是流亡藏人和達*賴*喇*嘛居住的地方,就在喜馬拉雅山中,雖然,無論從語言含義到真實生活,達蘭薩拉過去和現在一直是個客棧,住客過去是朝聖者和英國人,現在是流亡的藏人和他們的精神領袖。

(圖:遠眺達蘭薩拉)



我是從旁遮普邦的阿姆利則(ARMRISAR)去達蘭薩拉的,總共呆了兩天,然後去著名的避暑地馬那利(MANALI),再從那裏離開喜馬拉雅山到昌迪加爾(CHANDIGAR)。雖然阿姆利則到達蘭薩拉隻有兩百公裏,但巴士至少也要走上十多個小時,事實上,在印度的喜馬拉雅山中旅行,城鎮間的車程都是按天計算的,因為山路實在是太崎嶇了,雨季更是塌方不斷,旅客被迫滯留個幾天也不是不常見。

達蘭薩拉分成兩部分:上達蘭薩拉(UPPER DHARAMSALA)和下達蘭薩拉(LOWER DHARAMSALA)。下達蘭薩拉在岡格拉山穀裏,主要居民是信奉印度教的加迪人(GADDI),而在媒體和國際上知名的達蘭薩蘭指的是上達蘭薩拉,又名麥克羅甘吉(MCLEOD GAJI),坐落在離下達蘭薩拉九公裏遠的山上,山叫道拉達爾(DHAULADHAR)。我是在夕陽西下時,第一眼看見道拉達爾山的,那種雲霧繚繞卻又纖毫畢現的美麗,讓人回味至今。

(圖:2004年8月12日黃昏,從巴士裏拍下的道拉達爾山)



巴士到達上達蘭薩拉時,天已經完全黑了。背著大包爬上幾十級台階,氣喘噓噓的我總算站到了卡爾桑旅店(KALSONG GUEST HOUSE)的前台,選擇這家一個是因為離巴士站近,其實山城裏隻是地圖距離近而已,另一個是因為它的屋頂露天餐廳,據說能俯瞰全城。

旅店接待的女子長著一張典型的藏族臉,隻是頰上少了兩塊藏族女子特有的高原紅,這也難怪,上達蘭薩拉海拔不過1700米,而在西藏,即便是位於河穀的拉薩海拔也有3680米高呢。然後我的視線就被女子背後的巨幅照片吸引了,那是身著紅色僧袍的達*賴*喇*嘛。

1998年我第一次進藏,三周時間裏從新疆的喀什一直到拉薩全程3700多公裏,走的是最美麗也是最柘盞男虜毓?罰?還彩?痙崽鐫揭俺低餳右渙咀捌?禿褪澄鐧畝?緲ǔ擔?蛭?鞘保?姑揮械コ蹈易甙⒗?-世界屋脊的屋脊。在那段難忘的旅行中,我們和藏族司機一起經曆了死人溝嚴重的高原反應、帕羊河裏的陷車和最後路段的車禍,結下了生死與共的友誼。離開拉薩的前一夜,我們在布達拉宮前的雪域藏餐廳裏邊唱邊舞,喝完了餐廳裏所有的青稞酒,分別時刻,問藏族司機想要帶些什麽東西來,我們可以從內地寄,也可以下次帶來,他們唯一要求的是想要張達*賴*喇*嘛的照片。

作為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在藏族人的心目中占有崇高的地位,習慣上他的照片要供在廟裏的佛前和家中的佛龕裏,但是作為所謂的*叛*亂*分子,他為政府所不容,甚至連照片也在禁止範圍之內,當時,西藏的邊檢和各檢查站的檢查任務之一,就是禁止攜帶任何達*賴*喇*嘛的書籍和照片,一但發現立刻沒收銷毀。司機們聽說,互聯網上有很多達*賴*喇*嘛的照片,尤其是講經時的照片,而且還可以打印下來,他們希望我們能帶給他們,一張也好。當時中國的互聯網還沒有現在這麽發達,拉薩沒有一家網吧,即便在上海,也就是外企雇員使用的多些,網絡還沒進入尋常百姓家呢。

在那個時期進藏的旅行者大都知道,如果隨身帶幾張*達*賴*喇*嘛的照片,等於在邊境通行證之外又帶了一份通行證呢,前者是經過各個檢查站必須的手續,後者是進入藏族社會的潤滑劑,送照片可比給錢更受歡迎呢,雖然按著我們的標準,那時的藏族人大多很窮。等到我後來幾次再進藏時,感覺到政府的控製時緊時鬆,總的說來是越來越寬鬆了,很多藏人家裏都供有達*賴*喇*嘛的照片,在很多寺廟的偏殿裏,佛像前也能看見哈達圍著小張照片,但是,公開懸掛大幅照片依然是被禁止的,知道這個,便能理解我當時為什麽有點吃驚了。去達蘭薩拉前,我想象了很多那裏的景致,但我從來沒有想到,達蘭薩拉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達*賴*喇*嘛的笑容。

前台女子拿著我的護照翻來覆去地看,時間長得讓我開始不耐煩,旁邊有人問:“你真是漢人?真的來自上海?”我有點沒好氣地回答:“如假包換,我的護照上不是寫的清清楚楚嗎?”終於,前台女子看完護照,她說我要的單間已滿,要到第二天才有空間,現在隻有六人間裏有空床位,我說那就住六人間吧,明天再換。當時已經是晚上十點多了,我可不想再背著大包下坡上坡地爬,而且那天我連午飯還沒吃過呢,都快餓死了。那女子嫣然一笑,低頭登記起來,很快,她讓我在登記簿上簽名,我注意的在國籍一欄,她替我填的是上海,而不是通常的中國,我很快地看了看其他住客的信息,德國法國美國的都有,隻有我的名下填的是城市而不是國家,這時我才意識到,在達蘭薩拉,做為一個漢人本身就是件很敏感的事,何況還是從大陸來的呢。

一個藏族男子,後來我知道他叫尼瑪,主動幫我把行李提到六人間裏去。房間正在屋頂露天餐館的旁邊,放眼望去,四周山巒起伏,萬家燈火透過森林閃閃爍爍,我知道每盞燈下都有一個思念故土的人。夜晚的空氣濕潤清冷,我深深地呼進一口,然後告訴自己來到了達蘭薩拉,在這個意為客棧的地方,今晚我也找到了落腳的客棧。

2008年4月18日

 一個漢族女子在達蘭薩拉的經曆(1)

一個漢族女子在達蘭薩拉的經曆(5)

一個漢族女子在達蘭薩拉的經曆(6)

一個漢族女子在達蘭薩拉的經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