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真的就那麽好?(多圖)
文章來源: 平凡往事2012-10-01 18:12:52


(water tower place 69層)

 



那天我和朋友從 WATER TOWER PLACE 的 6 9層樓下來,在密西根大道上邊走邊拍照的朋友

突然感慨萬千地對我說 :

“ 我倆多幸運,能隨意站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啊! ”

當時我並沒有太在意,也不想多揣摩他感慨背後的涵意,隻是有些被他的情緒鼓舞, 心想這也許是所有新移民都要經曆的心路曆程,新鮮勁一過就 都是什馬浮雲了。如果時間倒回去十年,我一定會像他一樣,細心體會,寄情詩酒,大發感慨的。而現在,對眼前的一切早已麻木不仁了。


朋友是投資移民,業務還在國內。這次來美不過 20 天,卻租了台車自駕遊的去了趟加拿大。去時告訴我是走親訪友,回來卻說這是他人生的一次挑戰。對於他的說詞我很理解。的確一個 50 歲的人,不僅有語言障礙,對美國也隻是一知半解,卻敢孤身犯險,一走就是 7 天,賭場,大瀑布,多倫多,富蘭克林。。。。


反正我沒有這個膽量,難怪人家是做大事的人。通過這件事,他也成了我心中的孤膽英雄。我這個朋友喜歡比較法的思維方式,每到一處他都會進行分類比較,而且都能給出總結性的結論。


我問他對多倫多的印象,他說和芝加哥沒法比,建築多是玻璃堆出來的積木,有些千篇一律。不像這裏的建築各有千秋,充滿文化底蘊和想象。他還特意強調說:

"我發現多倫多的朋友似乎對美國身份很在意,很敏感,情感很複雜。他們一邊嘴上承認美國的繁榮,卻又一邊小心翼翼地保護他們的尊嚴,生怕客觀存在會貶低他們自己的人格。其實根本不必如此,越是這樣,越說明他們心虛。再說英雄不問出處嘛!"


對朋友細致入微的觀察,我不得不佩服。我在加拿大住過三年,雖然有楓葉卡,可就覺得美國綠卡含金量高一些。雖然我總是逢人就講加拿大的福利有多麽多麽的好,但見到美國來的人時心裏卻很不是滋味。這種表裏不一,是因為自己看不起自己在先,而怨不得別人。一有機會就毫不猶豫地離開了加拿大,而寧可放棄得來不易的工作和花了許多冤枉錢和精神折磨才得到的加拿大楓葉卡。


現在如果有人問我對當初的決定是否後悔過,雖然我會依然故我的回答 : 不!但想法卻截然不同,因為心裏沒有歧視,隻是覺得現在美國更適合我,更對孩子的脾氣。

朋友還說加拿大比美國窮,我問他 :

” 你才去幾天啊,哪裏來得奇談怪論呢 ?”

“ 看馬路上的車況啊,這叫一葉知秋! ” 我不得不讚歎朋友商人眼光的獨到之處,這個問題我也深有體會,卻沒在對比後變成結論。


其實在美國,恐怕沒人在意是否居住在加拿大還是美國。我移民美國十多年,也早已忘記兩國之間的差別。如果不是他提起,許多往事就像好了的傷疤一樣,我寧願視而不見。而朋友的話再次讓我麵對它們,使我想到被美國領館拒簽兩次的經曆和當時心灰意懶情景(在使館裏低頭進去,低頭出來,被拒後一點脾氣對沒有,倒像自己犯了什麽錯似的);想到朋友的兒子,一個加拿大公民,大學生,卻因為沒回答好移民官的問題,被懷疑可能去美國找工作而至今不允許進入美國的事實。


嗨,美國就是人生一道坎,邁過來就過來了。而被擋在外麵也就。。。。。

人生別太刻意,別太執著。因為人的想法會隨環境改變而改變。至於好壞都是相對的,而且人的價值取向也總是此一時彼一時。風水更是輪流轉,現在加倍幣就比美元值錢。這就像你在高速公路上換道,目的是想快點,但你總會事與願違地發現旁邊道上的車不知什麽時候又跑到你前麵去了。如果你說不希罕美國,我會為你鼓掌。哪裏黃土不埋人呢? 在哪裏呆著舒服就住哪裏,人生苦短。而那些懂得好好享受每一天的人,就算沒白話,生命就有價值,而無論他們住在哪裏。


我不是矯情,如果哪天我離開了美國就像當年離開加拿大一樣也說不定呢,反正。。。。


人啊人,總是在糾結,欲望和對現實不滿中掙紮。時刻把自己搞得像鬥士似的,相反有時學學阿Q更能體驗人生真諦。其實學會退一步,多給自己一些欣賞和享受生活的機會,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原來有多麽美好!

(多倫多電視台)



(塔頂)

(俯瞰)

(樓是少點哈)

(還是很美)

(瀑布就比美國那邊美)


 




 

 
(福蘭克林賭場)

(賭場旅館)


 




 

(野外不是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