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國外掏寶的經曆
文章來源: 平凡往事2011-10-18 10:46:38



首先聲明一下我不是藝術家,也非附庸風雅,我掏寶就是一種不由自主的行為,和真心喜歡。90年代初,我在國內的生意剛有起色,我就用積攢下來的"第一桶金"在舊貨市場開始了我的掏寶生涯,而別人卻用有限的資金擴大企業規模,謀求更大的發展。為此我沒少挨罵,說我敗家什麽的,還好錢是我自己賺的,別人還束縛不了我。

 
但後來隨著對文物的了解,才知道我的錢換來的多是些贗品和破爛。但我沒有死心,直到出國前我還是無論到哪個城市,隻要可能就一定去舊貨市場裏轉悠,也喜歡聽賣主忽悠,講裏麵的文化內涵,雖然經常一無所獲。但遇到喜歡的東西,還是千方百計的買回來。有時發現上當了也很後悔,但就是惡習難改,像犯毒癮一樣的不由自主。
 
出國後,一熟悉當地環境,我鬼迷心竅似的到處打聽哪裏有舊貨市場。我最後悔的是在加拿大時,我本來買了四幅有乾隆皇帝長跋及清內府諸收藏璽印的牡丹富貴圖,我當時就愛不釋手,雖然我當時都分不清它們是彩繪還是工筆畫。一方麵有人說是假的,另一方麵也確實帶起來很不方便,因此來美國時我猶豫再三還是送給了一個教會的朋友。現在想起來腸子都悔清了,即便不是真跡,臨摹的也是惟妙惟肖,更讓我一直耿耿於懷的就是每幅畫上麵的二十幾個名人印章,難道偽造的人連印章也一起偽造了? 真是一念之差,成千古恨!
 
到了美國,我依然故我的偏愛舊貨市場,昨天一大早6點就去那裏買了幾幅畫,一幅rex的真跡油畫[虎] ,一幅 Lee K.Rarkinson 的[鄉村],一幅H.Hararone 的[少女],拿店員的話說都是  hand painting。另外還買了些好看的工藝品,雖然都是舊貨但很養眼,那種感覺很像男人看到漂亮女人時的情形,有種讓人眼前霍然一亮的感覺。當然不是對所有的人,我家領導看了沒準又會暴跳如雷了。生活就是如此,對任何每件事的看法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否則就沒有知音之說了。
 
小賭宜情,我喜歡這句話。其實掏寶的過程就是在豐富我們的業餘生活,雖然它算是種比較奢侈的愛好,但能做到量力而行,適可而止,便不失為一種陶冶情操的好手段,而且還有機會掏到真正的寶貝。國外生活真的很沉悶,能找到自己的興趣點,並有所行動,所有作為,是我們的福份。
 
我不懂藝術,但天性崇敬一切美好的事物,加上些小小的占有欲,就成了今天這樣一個撞了南牆也不回頭的編外藝術品收藏者。你們有什麽愛好,不妨也說出來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