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箴言
文章來源: 平凡往事2011-09-12 09:09:53


現在我越來越對什麽事情都心不在焉,仿佛一切都可以得過且過。也許這就是中年人的特征,也許就是生命走下坡路的開始。


這個年齡真的不適合再談感情,就像冬季不適合百花齊放一樣,能守住一樹梅花的豔麗就很不錯了。但中年卻是個完夢的年齡,因為隻有這個階段的人才更像收獲的季節中的主宰,才有資格去向過去的理想討債。


中年就像一個上路前收拾行囊的過程,如果太過匆忙一定會丟三拉四,而沒了應有的從容不迫。如果用四季形容生命,那麽中年就是碩果僅存的秋天。碩果是外在的東西,而內在的身體卻不再有曾經的輝煌。

很少有期待,也不再指望明天會過得更好,如果能平安度過餘生也許就是所思所想了吧。中年會讓人看到自己的生命的巔鋒所在,但打江山的願望總沒有守住江山的心情來的迫切。因為還有所求所以還沒能到達無所畏懼的境界,所以還有所顧忌。人生也隻有兩頭,少年和晚年才能做到真正的無所懼。


但中年是該為自己活的時期,曾經那種上有老下有小的負累,也應該從肩上慢慢地卸去。到了該好好的享受一下生活中的種種美好和快樂的時候。

各安天命,說得多明白。不要兩頭放不下,生命是你自己的,而很好的享受生活是你的權力。人最可悲的就是臨死之前,在呼吸的最後一口氣中,彌漫著的全都是遺憾。

我不喜歡中年,是因為它還有所顧忌並很容易沉湎於一種知性等死的心態之中。而在中年以前我還認為死是別人的事,與我毫無關係。其實中年人的心不在焉中隱藏著深深的恐懼,這種恐懼來源於對生的渴望和對死的畏懼。

連毛澤東那樣的偉人也恐懼死亡,把’馬克思還不收留我‘放在嘴邊,其實這就是一種懼怕,隻不過是一種不以人的意誌轉移的知性告白。這種知性是白匪用高額懸賞都實現不了的,是在幾百萬蔣軍的隆隆炮聲中都沒有滋生出來的。但這也是人性,自然的生理反應總比客觀的東西來得更真實和讓人畏懼。

當然人都是要死的,但誰願意去死呢? 死亡是生命最不得已的結果,但世上萬物又皆是如此。而正是由於這新舊更替,到達一種新的平衡,才使得地球有了今天的生命,得以延續至今。如果把個體的生命放到宇宙之中去比較,真的就不算什麽了,也不會有太多的人在意名利和死後怎麽也不能和自己的肉體一道入土為安的財富了。

國外因為信奉基督,所以精神有所寄托,才會做出一些把財富奉獻給社會的舉動。中國人隻信自己,所以多把財富留給後人。這不能單純地用自私來解釋,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一種奉獻,是一種延續香火的意誌的體現。在此我不評論它的好與壞,我更願意用‘不幹涉別國內政’這樣的戰略眼光看待這一問題。好與懷不過是立場和讓年輕人糾結的的問題。


好好話著,讓每一天都精彩。你雖然可以看成是一句口號,但我們除了這樣對自己說外,還有什麽更貼切的中年箴言嗎?

我們能要求自己做到的也隻能是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