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大發感慨:中國人真有錢!
文章來源: 平凡往事2011-05-18 11:57:51

 

最近幫國內的朋友在美國買房忙得有點頭昏腦脹的,因為朋友本人在中國,所以這我比自己在美購房手續繁瑣很多,許多文件傳來傳去,還要不時的把信息,變化,進展,哪怕一個細節都通過越洋電話,電郵和傳真匯報給國內的朋友,還要考慮美中兩地的時間差,而且每一樣工作都做得比給自己辦事還要小心翼翼,一絲不苟。 

由於買賣關係,一來二去的我就和美國代理約翰慢慢熟悉起來了。我們經常談論的話題就是房價的今昔和未來走向,其次就是誰在買房。約翰總是感慨地說對我說:

"現在買房的大多是中國人,無論是投資還是居住,你們中國人太有錢!"

"據我所知美國人不是更有錢嗎? " 我半信半疑的問他。

"根本不是那回事。我們公司這幾個月幾乎做成的都是中國人的生意,美國人似乎很難從銀行裏貸到款,更別說是付現了,所以即便想買房他們也是心有餘兒力不足啊!"

他還給我舉了幾個例子,他說他在他們公司裏業績最好,就是因為他平時很注重和華人搞好關係。他還說華人之間喜歡口口相傳,而他的口碑不錯,所他幾乎壟斷了這個地區的所有華人客戶。我問他在他的客戶中是不是富二代的學生居多,他說不是的,那些大學裏做科研的中國人看起來沒有什麽錢,但付款和貸款時卻從來沒有出現過問題。

 我突然想起了幾天前發生的一件事情。那天我好不容易才幫朋友選了一個各方麵都很理想的房子,管理費很低,剛裝修好的,還有車庫,唯一不理想的地方就是必需付現,我在爭得朋友認可的情況下給出一個offer,誰知賣主理都沒有理我。我問約翰原因,他說現在有好幾個中國人和你競爭,而且都有銀行付現沒有問題的證明。如果你想得到這個房子,就必需按賣主的標價付款。這不禁讓我想起前些日子也發生過幾次類似的事情,隻要遇到各方麵都不錯的房子,總會有同胞像見到血的蒼蠅似的叮上來,馬上就把價格抬得很高,最後弄得我像在啃雞肋似的是買也不是,不買又覺得可惜。

 

平時我想找人說說話地很難,因為很少看到認識的國人,但買房時卻總能和他們狹路相逢,而且敵人似乎總是我的同胞們。這是好事,說明中國人都很有錢,而不光是那些富二代,華人醫生和律師們。

 

美國人雖然更注重生活品質和物質享受,但大多數人實際上卻囊中羞澀,那種一窮二白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我就經常會遇到美國人刷卡時連押金都刷不出來的情況,他們有黑人也有白人。更滑稽的是他們多數都穿的衣冠楚楚、而且人模狗樣的裝得很紳士。在我的店裏,經常有修好的電腦幾個月,甚至幾年都無人問津。還有許多幾乎是嶄新的電腦,因為顯示屏壞了,就放在我哪裏沒人取,打電話是空號,過了很久人又突然冒了出來,胡編個什麽理由算是給自己找個體麵一點的台階把機器取走。有時我同情他們,把修理費降到隻有30元,可是他們還是沒有錢,許多美國人真的是很窮很窮!相對而言生活在海外的中國就很少有同樣的問題,中國人早就習慣了謹小慎微,勤儉節約的生活方式。這還得感謝中國社會保障機製長期不完善的現實,使得每個在國內生活過的華人都有很強防患於未然的憂患意識,而且把這種文化還潛移默化地傳給或影響了他們的後代。如果你問中國人,如果失業了他們還能繼續生存多長時間,他們一定會說至少一年。而美國人可能連一個月都話不下去,他們的消費習慣是透支生活。我一直想不通,這種有今天不想明天的日子有什麽好呢? 但美國人卻活得瀟灑從容,該玩就玩,該吃就吃。沒有錢還貸款了,就幹脆把房門鑰匙寄給銀行,或溜之大吉。 

中國人的節儉和儲蓄意識是幫助他們移民成功的最有利的手段之一,除了傳統觀念外,可能是源於移民本身就缺乏安全感。出國這麽多年了,我還是讚賞中國人的消費理念,掙錢,花錢和存款三管齊下,隻有這樣才讓人活得安心和自在。深挖洞,廣積糧沒有錯。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