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夢,我和兒子一起成長係列之七
文章來源: 平凡往事2010-10-07 09:39:12


破巢振翅出,月下何酸楚。
他日複歸來,溫暖當如初。


(1) 走自己的路

兒子一向很獨立,做事也很有主見。你們也許會說這是件好事,我卻不以為然,這不也說明我們做家長的沒有盡到責任,平時對孩子思想上關心不夠,讓他過早的關上了和我們溝通和信任的大門嗎? 值得慶幸的是他在私立學校中結識了一群很好的朋友,能夠互相促進,認識了一些很睿智的老師,時時指引他正確做人的方向,否則這種早熟很可能會把他推向反麵。
 
兒子從八歲起就開始給全家人做晚飯了。每天下班回到家裏,我都會被房間裏彌漫著的一陣陣稻米的香味所溫暖,所感動。也因此就有一種溫馨和踏實的感覺,在潛意識中也有一個完整的家存在的概念。當我遇到不快時,常常會情不自禁的想到兒子,想到飄泊在外的我們還有一個希望(兒子)可以守候,心裏的煩惱就會煙消雲散,在外麵受的委屈也不算什麽了。現在離他去追求他的理想的日子已經進入了倒計時,遲早有一天,這若大的房子裏就剩下我們這對白發不欺,尚存精壯之身的中年人,還要把一份厚愛雪藏起來,讓滿滿的關懷閑置了,過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沒有天倫之樂的無聊日子,這是一種多麽多麽殘酷的現實啊!那時,我做的菜再好,也是無的之矢,更不必為他的衣食住行操心了。相反卻要在心裏默默的計算日子,今天想著明天,明天盼著後天,盼到兒子回來時,再去看看那一臉喜孜孜的吃相。"兒子早點睡吧。" 這句我重複了多少年的話,也隻能對著他的空房子自言自語了。每每想到這裏,我的心中就會湧現出許多淒涼的感慨和無奈來。

想想過去,朋友臨時想找人幫忙看一下孩子,總會先想到他,都說他善良,懂事,而最可貴的是從來不占別人便宜。而在我的內心深處又何嚐不需要他有形無形的守候和看顧呢? 隻要知道他還在房間裏,在這個家中,即使不說話,即便互不謀麵,那種心照不宣的默契和踏實的感覺一樣會讓我幸福莫名,而這也正是讓我好好活著的一個理由。 兒子的許多優點,我都是從別人的口中了解到的,但在我的眼裏,看到的多是他的缺點和毛病,這也許是許多像我一樣望子成龍的父親們都存在的問題吧,盡管孩子是所有做父親們的驕傲。

在許多家長身上都有著一個通病,一方麵喜歡聽到別人對自己孩子的讚揚,另一方麵心裏卻始終認為這遠遠不夠,離他們的標準還相差甚遠。而忘記了他們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也是在磕磕絆絆中成長起來的,在他們的身上也有許多這樣和那樣的缺點和錯誤。或許就是這種即不現實,不客觀,又充滿矛盾的邏輯和錯亂,讓孩子們的心遠離了我們。

兒子在許多方麵都很像我,許是基因的作用,或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從小到大都是遊泳冠軍,現在又以經商為生。兒子上中學後,就參加了校遊泳隊,不管功課多忙,課後三小時的訓練和比賽都從不含糊。但有一點卻不像我,當年在選擇大學誌願時,我聽從父命,放棄愛好隨波逐流的追逐時尚學了計算機軟件專業。而他隻報自己喜歡的專業,無論我們如何反對,他都堅持,就連平時酷愛的生物也寧願放棄。

這次報考大學,我讓他按照我的想法報,他竟然兩麵三刀,嘴裏一套,暗裏一套,結果沒有一樣按照我說的去辦。真可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等他報考的理想大學錄取了他,才在他媽的一再追問下說出了實情,我替他選好的大學他一個都沒報。他媽媽問他為什麽這樣做,他說爸爸不懂,瞎指揮,而他又不想讓我生氣,就隻好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了。

還有一個月就要中學畢業了,他提前完成了所有的考試。又找了個做基金的公司實習生的位子上班去了,盡管不是什麽正式工作,但他做的很認真,天天西裝革履人模人樣的。在我的一再堅持下,他才答應讓我每天送他去上班。我的堅持是有目的的,因為隻有如此,我才有機會和他獨處。我很珍惜這二十幾分鍾的時間,因為我可以和兒子多點交流,盡管我不是很了解他,但我還是為他驕傲,因為他比我強,將來也一定會比我有出息。

中學的最後一個暑假快到了,我準備帶他回國,除了看看老人(父母真想他這個孫子),也讓他多吃點好東西,多感染些對故鄉的親近之意,多一些對國內風土人情的了解。說實話,我真的希望他將來也能和我一樣愛我的祖國。

他真要飛了,在我還沉浸在感歎他長不大的歎息中,在我還沒有來得及學會如何去適應他不在身旁時的失落感,如何麵對那份別愁離緒,和適應未來那些冰冷的空巢日子!


(2)  我家有兒初長成 
  
這次帶兒子回國是我的一個願望,父母都是年過80高齡的老人,他們就這麽一個孫子(據說孩子上了大學後,時間就不屬於他們自己了)。平時打電話時問得最多的,就是他們的寶貝孫子。所以我決定利用孩子中學的最後一個暑假,讓他們彼此之間好好享受一下天倫之樂,另外我也想讓兒子多吃點好東西。做到前者並不難,本來兒子就非常懂事,又乖巧得很,從來就是爺爺奶奶的命根子。但如果讓他吃好玩好,卻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尤其是玩好,因為他小學二年級就出國了,兒時的玩伴幾乎沒有幾個,即使有也很難聯係得上,而我的圈子對他來說又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但總不能讓他整天都呆在家裏吧,雖然奶奶在我們回國前就為他安裝好了寬帶網絡,但如果把上網當成一個年輕人二十多天生活的全部內容,也太單調了,太乏味,太無聊了。為此我很犯難,也多少有些愧疚。孩子大了,畢竟有自己的生活和興趣,而這次回國純粹就是按我的意思安排的,如果依著他,一定會選擇和他的那些死黨們在一起,盡情的享受中學時期的最後一個暑假生活。

由於豬流感,我們回國後的第一個星期,他幾乎沒有出過門,嚴格遵守隔離一周的教條。在我新房子裏老老實實的關了自己7天禁閉。每天除了上上網,就是睡覺。當然家裏人事先為我們準備好了豐富的食品,飲料,水和水果。到了第三天時,我實在忍不住寂寞和天天靠熟食充饑,如此千篇一律的生活。如果我們真有病,我會自覺呆在家裏,但是我們沒有病啊,就這樣白白的浪費掉我一半的假期生活真是不值得,於是我試圖說服他和我一起去外麵吃東西,但任我磨破嘴皮,他就是無動於衷,而且總是那句話:

"要去,你自己去吧,我哪裏也不去。"

我以他老子的身份說了一籮筐的理由,還有那麽多的誘惑,他居然不為所動,我真的不理解了: 這種無畏的堅持有必要嗎? 但我理不直,氣不壯,同時也在內心深處為他自覺遵守公共道德感到高興。

第七天過後他終於肯跟我出去了,於是我帶著他去參加各種各樣的聚會,我想借此讓他多見見世麵,更多的了解一下國內的人情世故和風土人情。這對他將來的發展和加深對中國的了解,會有一定幫助。在任何社交場合上,他總顯得落落大方,彬彬有禮,在麵對那些在社會是摸爬滾打了幾十年,閱曆豐富的叔叔阿姨們,那份不亢不卑的從容,讓所有的人都刮目相看,讚不絕口。

我似乎如夢初醒,同在一個屋簷下,一起度過了十多個春夏秋冬,原來我竟然完全不懂他,而且從來都固執的把他當成問題多多的孩子對待。孩子真的長大了,而我的思想卻還停留在過去。我開始慢慢習慣,即使在陌生人麵前,在陌生的環境下也不用刻意去照顧他,並注意傾聽他事後對一些人和事的評價和看法。讓我吃驚的是,在我的印象中,他根本就不懂中國國情,更不知世俗社會裏麵的是是非非,但他卻能非常準確無誤的判斷出一個人品質和德行來。而且還能一一說出,誰待是真朋友,誰可交,誰不可交之類的的推斷。過去我總以為在美國長大的孩子比較單純,根本看不懂國內人事的複雜,但我現在發現,我錯了,無論在哪裏,是非的尺子都是一樣的,尤其是在文明社會中,這與國家的屬性(姓社還是姓資)沒有必然的聯係。

後來他實在對我們談論的事情不感興趣,所以我再讓他和我一起出席朋友聚會時,他總是借故推遲。我明白,他心裏的天空比我們這些在世俗裏摸爬滾打大半輩子人的世界觀幹淨的太多,有些甚至是完全格格不入的。

這裏我要非常感謝我的一個發小,她生意做得如日中天,還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為我兒子安排這樣那樣的節目,如聚餐,看足球比賽,郊遊等等,雖然對我為兒子設想的一切不是什麽錦上添花,但卻是雪中送炭,讓我少了許多遺憾,多了幾分滿足。我也曾問過兒子,你可以多找阿姨的女兒玩啊,她女兒和我孩子一樣,都在今年都考取了美國的大學,而且上幼兒園時,還曾在一起玩過。但兒子卻說,我不能那樣,不然叔叔每次都要陪著我們,車接車送不說,還要安排我們吃飯,我怎麽好意思讓別人丟下手中的工作不做,而整天陪著我們玩呢? 再說我這次回國也主要是為了看爺爺奶奶,現在我的目的全到達了,你不必在為我費心了。他的一番話,讓我聽後鼻子直發酸,也很慚愧,我沒有照顧好他,他卻反過來安慰我。想想從前我像他這麽大時,心裏隻有自己,還受不得半點委屈,總覺得別人欠我什麽,也很少替別人著想。即使現在,我的覺悟有時也還真不如孩子呢。

兒子真的長大了,他的世界觀已經形成,他有自己的理想和也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在世俗中生存和發展,而做為一個父親,我隻能在他飛翔的天空上分享他的人生經曆和苦樂,而沒有權利再去對他的行為指手劃腳。他不屬於我,他的未來是屬於他自己的,更是屬於社會的,他需要懂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對社會負責任。其實我們做家長的隻有撫養他們成人的責任,並沒有負責他們一輩子幸福的義務!隻要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就可以了。 至於榮華富貴,那是一個人的修行和命運,家長真不必那麽心機算盡的為之操勞,而真正的愛是要放手的。

如果他的生活是一盤棋,那麽從現在開始,我一定要努力扮演好一個"觀棋不語"的君子的角色,讓他在自己的生命過程中成為一個自然,自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