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的謙虛
文章來源: 平凡往事2010-05-17 11:25:32


和西人相比,國人似乎從骨子裏就有一種謙虛的品德,而這種幾近謙卑的謙虛,和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從上幼兒園時起,老師就讓我們凡事要謙讓,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比如在幼兒園分水果時,要揀小的,破的拿,盡管可能心裏的真實願望與其背道而馳。做了好事也不能聲張,否則就是不謙虛,就是為名為利,我們往往在利益麵前選擇退縮,和漠視,壓抑自己的真實願望,雖然我們的心裏並不喜歡如此。
 
這樣做的結果是在原則問題上,中國人沒有原則,甚至不知道什麽是自己該得到的,該爭取,該享受的。記得剛剛到北美時,我常常遇到西人因為我做了什麽被他們認為值得回報我的時候,選擇謙讓,拒絕,事後又感到後悔,患得患失。比如有一次我為客戶恢複了硬盤中的數據,這是他幾年來工作的結果,他非常感動,非得要額外給我$50元小費,我下意識地拒絕。那個客戶連問了三聲:"ARE YOU SURE?" 盡管我的聲音一次比一次低,但像是遵循一種生活的慣性,我始終都沒有勇氣說出接受的話,看到客戶有些困惑的目光,我恨自己懦弱,虛偽,但又說不出來。
 
中國人和西人相比在做人方麵不夠真實,違心事做了不少,因此一輩子活得也沒有人家快樂。而且麵子問題困擾了中國人一輩子,為了人情麵子,中國人常常不講原則,甚至委曲求全,而這樣的結果不但個人利益不能兼顧,就是一個集體的利益,國家利益都受到損失。孔孟之道是害人的東西,害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它的流毒現在在國內又重新泛濫起來。也是它讓國人一輩子都活在虛偽中,矛盾中,而虛偽和矛盾的人是不快樂的,但這種幾近愚昧的品格,卻在國人中占據了很大的市場甚至是壓倒一切的地位,由此讓那些追求真誠的人處處受到打壓和排擠,也注定了追求文明的人的悲劇命運。不是中國人不優秀,不夠聰明,而是教育問題,傳統的承襲問題。隨著國門的開放,人們的思想有了些進步,但我們這些做家長的,受毒很深的人,依然試圖用我們舊的觀念和思想去影響我們的下一代,這是作孽啊。
 
 
我很高興我的孩子是在西方接受的教育,他們的頭腦中很少有束縛,但這不意味著他們不懂得規矩,不講原則,而是一種文明的體現,是一種進步。
 
實事求是是文革後國人提出的一個口號,正是因為國人最缺乏這種品德所以才去提倡,但由於思想根源上的積重難返,這就不是一朝一夕我們所能改變的東西,也不是一代人或幾代人就能實現的目標。但為了善待自己,所以我們要改變一下,讓我們更真實的去麵對人生和我們自己,活得更真實,更活得快樂一些。
 
有時,我們的謙虛就是一種虛偽,一種落後,一種不文明的品格,而做一個真實的人,對我們這些中國人來說,有時比做個虛偽的人更難,更需要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