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餘悸 (來自異鄉的困惑)
文章來源: 平凡往事2009-08-18 11:35:05

 

作者: 平凡往事

 

 

剛出國時,人地兩生,新鮮感一去,苦悶,壓抑,孤獨,寂寞就發了瘋似的潮水般湧來,我自以為是個樂天派,但也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友人領我去教會,那裏的愛,像沙漠中的甘泉,讓我的生命又鮮活起來。我漸漸的變成了教會裏的常客,謙卑的像一個呀呀學語的孩童。慢慢地人也認識的多了起來,我曾暗暗的慶幸,自己找到了快樂的源頭,並天真的以為我來到一塊遠離世俗相對幹淨純潔的地方。
 
但很快,我的一切唯心的想法和主觀的臆想所構建起來的金字塔,在現實裏,在極不情願的掙紮中,一點一點的塌陷破碎了。起初我還怨天尤人,後來我才明白(我很苯,凡事後知後覺。),是因為我忽略了客觀存在,把生活過於理想化,忘記了常識:"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中國人的地方便是是非的集散地。" 哈哈,誰也不怪,要怪就怪自己不夠成熟。當拋心拋肺的話,都變成了別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和八卦,而且添油加醋,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時,我才恍然大悟,我還身處俗世。
 
從此我開始淡出教會,慢慢地教會成了我思想裏的雞肋。朋友替我惋惜,其痛苦之狀莫不讓漸行漸遠的我一步一回頭,他總為沒有能把最好的東西給我而痛心疾首,我也始終都相信他的誠意,但我沒有再踏進教會的大門一步。不是我的信念出了問題,也不是我固執,而是我對一些人和事徹底的失望,我不能欺騙自己的心,因為在人的心裏,是非始終都有一條明確的界限。我承認有時自己還很脆弱,也無法能麵對當我坦誠靈魂時,周遭的齷齪。不可否認的是在教會,我認識了上帝,讀到了聖經,學到了許多海外生活的經驗,也認識了許多好人,教會是我在異國他鄉蹣跚學步時的啟蒙先生,但這不等於我就非得賣身屈就庸俗。
 
我想幹幹淨淨的做人,因為我太肮髒,就希望能有一塊相對幹淨的地方,讓自己慢慢地去掉渾身的汙穢,變得清白明亮一點。我也知道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沒有避開世俗的可能,就像生活中你無法擺脫和判斷在呼吸空氣時,區分出來那一口吸入的塵埃多一些,那一口少一些。現實就是現實,需要麵對,但也無須做無畏的犧牲,我們現在畢竟生活在西人的圈子來,這是我們值得慶幸的地方,因為規矩讓他們變得相對單純和容易相處。
 
有時路過教會門前,我還會有一種進去的衝動,但那僅僅是一時的衝動,非理性的,很快就被淹沒在世俗的海洋中了。我做事從來堅持,不輕易放棄,但我卻放棄了親近神的機會,我走不到神的跟前,是因為擋在他前麵的小鬼太多了。八年了,抗戰用了八年都結束了,但那些麵目猙獰的鬼怪們還糾纏在我的心中,陰影似的揮之不去。
 
記住,有中國人的地方就一定是非多。不要把生活理想化,人因為聰明才愚蠢,因為善於學習才殘忍,才醜陋,生活就是幹淨和肮髒混淆起來的一碗糊糊粥。但也不是無路可走,這裏我給出一個常識,如果你睡覺時,因鼻炎而感覺呼吸不暢,就側過身子來,你會舒服許多。你可以把它看成一種妥協,但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又何嚐不是一種積極。凡事都是相對的,好和壞當然也是相對的了,所以凡是能讓自己舒服起來的辦法絕對是值得一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