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自己的來
文章來源: 平凡往事2008-12-02 10:42:21

 
出國後,常聽人們議論主流社會的話題,但都模糊和混淆。出國十年感慨頗多,什麽是我們這些華人真正想要的生活? 難道就是為了有一天,可以擠進所謂主流社會的門坎? 而什麽是你認為的主流社會呢? 

許多出國的人,在潛意識裏都一種根深蒂固危機感,即在異國他鄉永遠是無根的蘆葦,隨波逐流的浮萍。而無論今天的生活怎樣,多麽有成就感,提到這個話題馬上就沒了底氣,仿佛是一個還沒有拿到解放證書的奴隸,被社會邊緣化的另類,即便穿上了皇帝的新衣,仍舊掙紮在永不被承認部落裏的末路英雄。這是一種心病,更是一種讓人意識錯亂的怪圈,如果你能隨遇而安,知足惜福,快樂健康的生活,你就是生活的強者,是主宰生命的英雄,而無須就追求是否是主流社會的一員。

你不妨問下自己,你在國內生活時,是否想過去融入什麽主流社會? 它與你一生為之奮鬥的理想有交集嗎?  你可能是某知名大學的教授,大公司的老板,政府的高級官員亦或隻是一個打工仔,但你可曾想過自己是否算得上主流社會中的一分子? 前些年一個華人議員提出融入主流社會的概念,仿佛隻有投身於政治的人,而且像他一樣做到了議員的位子上,才是真正的融入了主流社會,那麽按照他的邏輯,從事其它的職業的人,永遠都是生活在灰色地帶裏被社會邊緣化的人了。 這是妄自尊大的奇談怪論,他恰恰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都討厭政治,而且地球上90%以上的人從事的是非政治的其他職業。無論是國內國外,曆朝曆代人們都從事著不同的職業,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從而構建出一個文明的社會,使得人類得以循環往複生生息息,難道他們都不是主流社會中的一員? 所謂主流社會根本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是一種封建意識的延續。我曾多次就這個話題問過不同階層的美國人,他們的回答很簡單,概括起來就是所有納稅人都是主流社會的人,政府的官員是,打掃衛生的清潔工也是,比爾蓋次是,我也是。
 
生命的本質是生老病死,而生活的基礎就是快樂幸福的過好每一天。哪個階層的人,無論是富有還是貧窮都有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快樂,幸福的標準。隻要我們能在生命的過程中,扮演好社會賦予我們每個人的角色,在有能力的基礎上多盡些社會義務,腳踏實地的活著,我們就體現了生命的價值,和生活的目的,我們就是自己的主人,而無論我們是生活在國內還是國外。
 
昨天是陰天,大家的心情都不好,今天是晴天,人們的臉上都燦爛。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隻要你心裏有陽光,那麽你就會照亮你自己,照亮你身邊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