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豬蹄
文章來源: 平凡往事2008-09-16 09:49:20

在我們老家東北,三十晚上的年夜飯,除了雞鴨魚肉外,豬蹄也是每家餐桌上一道不能缺少的主菜。母親總會在我們幾個孩子開始在餐桌上南征北戰前,讓我們先吃上幾個豬蹄,名曰:往上撓撓。

在北方,啃豬蹄象征來年能撓錢,啃的越多撓的就越多。豬的前蹄兒被看成是扒錢的蹄子,美其名曰“金錢蹄”。吃得多,來年賺錢也就越多。

小時候,我特別盼望過春節,因為過年能有好吃的和新衣服穿。那時候家家的條件都不好,啃豬蹄剩下的骨頭一般都舍不得扔,把骨頭收集起來和煮豬蹄的湯一起,放在一個小盤子裏,然後用蒸鍋蒸上半天,再拿到外麵冷卻,等到它們凝固了,就成了“皮凍”,再把這種“凍”用刀切成小塊,伴點蒜末,辣椒油,香油什麽的,就成了一碟可口的小菜。

去年回國,在大連興海廣場的台北一加一飯店用餐時,偶爾發現熏豬蹄竟要48元人民幣一隻,我驚得直吐舌頭。在美國一磅生豬蹄才$0.39啊。可想而知,現如今在國內,豬蹄已經不再是平時尋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食了。我嶽父生前就最喜歡啃豬蹄,有一年老婆回國,特意花了90元人民幣買了兩隻熏豬蹄孝敬他老人家。她在電話裏對我說她是看著80歲的老人硬生生把它們變成了腹中之物。不是買不起,是人們認為它不值得,特別是老人,也真是不舍得啊。

有一次,我在家裏請客,由於客人較多,我就在飯館要了6個熱菜,然後又炒了6個素菜,湊成雙數,擺成一桌。買菜時,我順便買了10個豬蹄準備自己消費它們,因為我想這是粗菜,上不了台麵。我高壓鍋燜得骨軟筋酥的 ,想等到第二天自家人享用。沒想到有人發現了它們,沒經我同意就端到了桌上,並哄搶一空,而且吃的最歡的就是那些嬌了嬌氣的女子。

有了上次的經驗,春節時我在家請一些朋友來家過年。特意預備一鍋豬蹄,但開席後我還是猶豫著沒敢把它們拿出來。因為這些人不是醫生就是高級白領,平時飲食上非常講究,而且多是以吃素為主。吃的東西一定是低血脂,低血糖的食品。那晚他們都破例喝了些酒,談的話題也很廣泛,有人無意間說起小時候吃豬蹄的趣事。我馬上插話說,還是小時候好吧,現在大了連豬蹄都不能吃了。聽我這麽一說有人還真的叫起真來:"我想吃你有嗎?"  我讓他們等著,就去廚房把一鍋豬蹄端了上來,沒想到一會兒的功夫鍋裏的豬蹄就被一掃而光,連最後一塊骨頭也不知花落誰家。等我忙完了回到桌前,一大鍋豬蹄早以空空如也。後來我才知道,就連平時從不沾葷的一家人,也每人啃完了一整隻豬蹄。哈哈,是豬蹄的香征服了他們的堅持,還是堅持改變了他們的胃?

他們吃完後,還在那裏津津樂道豬蹄對皮膚的好處.從他們的談話中,我知道豬蹄裏含有一種叫膠原蛋白的物質。膠原蛋白是一種高分子蛋白質,能使皮膚保持結實而有彈性,它存在於人體皮膚、骨骼、牙齒、肌腱等部位。

豬蹄對老年人神經衰弱、失眠等也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常食用豬蹄有利於減輕中樞神經過度興奮,對焦慮狀態及神經衰弱、失眠等也有改善作用。





哈哈,啃豬蹄還啃出了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