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飛愛情
文章來源: 平凡往事2008-08-07 21:03:38



阿蒙無知笑春風,弄罷舊詩說新詞。借歌一曲媚佳人,竟看風箏天上馳。

風箏真正的考起源,現在已無法證。有些民俗學家認為,古人發明風箏主要是為了懷念故去的親友,在清明節鬼門短暫開放時,將慰問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風箏上,傳送給死去的親友。

我從小就喜歡放風箏,它的製做也非常容易。而且不用花一分錢(家裏給的幾毛錢,還得留著買棒冰。那時,五分錢一根的棒冰,從來不舍得大口咬,舔舔裹裹,化成水,再含上一會兒,甜上一會兒。有時,不小心,剩下的一小塊滑落地上,會悔恨小半天,心痛小半天。)。線拐的製做很簡單,一塊長方木板,兩個小木條就可以釘個木線拐,最後用砂紙打磨一下。再從家裏偷些棒棒線,纏在線拐上,就大功告成。而後期的風箏製做,是用幾根竹簽,一張廢報紙(不能用太重的紙,如彩色掛曆),一點自製漿糊(在麵裏加點水,調勻,在火上邊熬邊攪拌,變成糊狀,閉火完活),一些想像,就能糊出夢一樣的文化。 

再涼上一個時辰,就跑的操場上迎著風放飛了一個少年的希望。也把夢放到了天上。

去年回國探親,我去北淩公園晨練。發現有個老人家在地上擺攤賣風箏,就走上前詢價,15元人民幣一個傘麵大風箏,心想太便宜了,就買了一個拿回家。睡了一宿覺,突發奇想,為什麽不多買幾個回去,CHICAGO是有名的風城,最適合放風箏了。再組織一個風箏隊,讓老美們好好開開眼界。想到此,懶覺也不睡了,爬起來就往公園跑。還好,昨天的老人家還在,他聽說我要帶到美國去,就挑了十個好的,還送了十一付線拐給我(老人家太善良,給錢也不要,感動的我一塌糊塗)。回到家,母親讓保母給我逢了個布袋和一根吊繩,輕輕鬆鬆就把它們帶到了美國。

我當真組織起一個風箏隊,還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夢之隊。每到周日或節假日,我都會把我的夢之隊拉出去,讓天空飛滿了中國人的嬌傲和我們的理想。有一次,一個老美和他的孩子,非得纏著我要買風箏,我不舍得賣他,就說$45一個,本想讓他知難而退,雖知他陶出$50,拿起風箏就走,剩下的五刀也不要了。害得我像當了回騙子似的在那裏自責了半天。

一個月前,我們在芝城舉辦的大型風箏會上,出盡了風頭。我們夢之隊的風箏一直壓著老美的飛,我們的“龍頭蜈蚣”風格獨特,栩栩如生。扶搖藍天,氣勢千裏,蔚為壯觀。解說員那一聲高過一聲CHINA,CHINA興奮的聲音把中國的文化放大到了天上,我們每個流滿了汗水的臉上都笑開了花。。。。。

放風箏真是一種有益身心鍵康的活動,既有相互觀摩、評比的機會,又是呼吸清新空氣、享受大自然的恩賜、鍛煉身體的好時光。

我們放風箏的人都一種相同的心得,即別人的風箏再好,也是別人的,要專心放好你的風箏。看著天空五彩的風箏如亂花迷眼,手上使錯了力,你的風箏就會如蝴蝶斷翅,或似殘花墜地,或糾纏上別人的線,扯不清,也難理順了。

有時我想愛情就像放風箏。既要給他(她)一定的自由空間,又要保持一種牽係。過度限製他(她)的自由和完全放開手,都可能導致最終的失去。

愛情的互動性不容許你精神上走神、溜號。放風箏之道當然得“一張一弛”,抓得太牢容易斷線,放得太鬆容易飛掉。愛戀不是占有,是讓對方沐浴在自己的關懷中,沒有空間的愛情會窒息,綁住手腳的舞者當然難以跳出動人的舞步。
 

階下兒童仰麵看,清明裝點最堪宜。
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清 曹雪芹的《紅樓夢》



450) this.width=450" />